摘 要:經過全球經濟快速增長以后,2008年開始的一系列經濟危機幾乎使每個人都對未來感到悲觀。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引發國際金融危機。此外,巴西,印度和中國等過于依賴于信貸消費國,如美國,新興國家也因此遭遇了出口上的滑鐵盧。中國作為一個在全球經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國家,不僅受到以上這些大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且在這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戰役中面臨其自身的挑戰。針對在金融危機后的中國市場環境,對國內保險行業、汽車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三個極具投資價值的市場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國投資;汽車;保險;新能源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081-02
引言
金融危機后,為保證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政府計劃推行三個主要政策:一是重新調整經濟結構,改依賴于發達國家的出口市場為鼓勵國內需求市場的增長。二是通過采用新的政策,將目前國內制造業為主的市場改為以服務業為導向的市場,并在隨后的幾年中,擴大服務市場。三是跟隨全球環保新能源的經濟趨勢,擴大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以取代現在生產效率低下、污染嚴重的生產方式。這些政策在生產市場和投資行業都將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因此,在金融危機后的中國,有三大投資領域能為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回報。這些領域是保險業、汽車行業、新能源行業。本文將對這三大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作簡要的研究分析。
一、保險業
雖然保險業在中國的歷史悠久,但其發展緩慢。目前,與國際保險業相比,中國的保險業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僅2005年一年 [1],中國的家庭儲蓄總額超過140 000億元,以13億人口來計算,相當于人均1萬多元。而在同一年,總保費收入僅為49 270億元,人均保費只有379元。個人儲蓄和保費收入之間的巨大差距表明中國的保險業有著巨大的潛力。而且在金融危機后,以下幾個原因將使得保險業市場需求迅速上升。第一,人們對于未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悲觀情緒還在蔓延,加上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而目前國內大多數人仍須自行承擔失業、醫療和教育的風險,這些都將導致國民購買保險的需求。第二,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政府部門在金融危機后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和企業扶持政策,這新一輪的投資將創造大量的財產保險和商業保險的需求。第三,近幾年開始迅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也將為保險業帶來眾多低風險的汽車保險業務。所有這些市場特點都表明,中國的保險市場將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和盈利空間。
不過,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仍面臨著各種挑戰,而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未經完全開發和完善的市場制約了保險銷售。首先,大多數銷售人員并不了解他們的產品而只是盲目追求銷售業績,因而產生了大量具有高潛在風險的保險產品。其次,傳統的保險公司經營混亂,缺乏有效的理賠支付機制,讓整個保險行業在大眾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和聲譽,從而導致進一步的營銷困難。然而,就像每個硬幣都有兩面,只要具備了更好的理賠服務和專業的銷售隊伍,保險業將是值得重視的擁有巨大潛力的未開發市場。
二、汽車行業
此次的全球經濟危機使歐美及日本汽車行業遇到了嚴重的考驗。美國的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和福特,日本的豐田、本田或其他日本汽車制造商,以及德國和法國的汽車公司都遭遇了歷史性的利潤下跌。然而,中國的汽車市場前景卻一片大好,顯示出其特有的活力。例如,2010年吉利集團成功收購沃爾沃公司,向著國際汽車市場邁進了一大步。據中國汽車工業的研究表明 [2],自2006年以來,中國的汽車年銷售收入中的大部分已從以前的政府或公司采購變為個人購買。截至2008年9月底,中國個人所擁有的汽車數量已經達到約402萬輛,比去年增加了13.71%。隨著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再加上政府在個人購車上的政策支持,汽車行業將在至少未來的十年內得以蓬勃發展。
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主流消費者是中產階層。出于這個原因,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類型是那些中等價位,大約10萬元~20萬元的汽車。然而,中產階層的收入在短期內不會上升到一個足以負擔得起更高價位汽車的數值。此外,不同于以前的主流消費群體是以三到四人的家庭為單位來購買汽車,那些工作了幾年有一定積蓄但仍然未婚的青年將成為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主要購買力。這一群體將更傾向于緊湊型或迷你型的汽車。考慮到這些因素,中長期內,中等價位的緊湊型或小型汽車將會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上最暢銷的汽車款式。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傳統的汽車行業的確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首先,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和石油資源的減少,長遠看來現行的汽車市場將會被更環保更經濟的新能源汽車所取代。其次,由于政府會針對汽車消費和生產收取特殊的稅款和其他費用,政策將對這個市場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技術和生產鏈尚未成熟,相關技術仍然需要研發和改進,新能源汽車在短期內仍難以取代傳統汽車。而經濟危機發生后,為了促進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和刺激國內消費,政府執行了一系列如減免汽車購買稅,降低購車貸款的利率等對汽車行業利好的政策,經濟危機后的這段時間在汽車行業進行投資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三、新能源行業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新能源產業已迫不及待地在中國生根發芽。眾所周知,新能源將是解決全球能源危機的主要途徑,許多國家已對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能源進行了重要投資。根據2007年9月發布的《可持續能源中長期發展計劃》 [3],從2005—2020年,中國面臨著水力上130 000億元、生物燃料上2 000億元、太陽能上1 300億元、沼氣和風能上1 900億元的投資缺口。面對大量的資金短缺問題和建立一個在全球可持續能源市場上領先的新能源產業鏈的目標,政府已大大放松了對新能源產業投資開發的管制,并向社會公眾投資者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例如減少新能源公司的稅收和向這些公司提供優先的土地使用權。同時,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仍是以90%以上的傳統能源為主,水力發電、核能等新能源只占不到10%,中國新能源的市場上升空間非常巨大。
在不同類型的新能源中,風能可能是在中國最有前途的一個。首先,考慮到中國多山地少平原的地理環境特點,適合于開發太陽能的地區十分有限。此外,擁擠的居住環境使得中國無法效仿一些國家利用居住環境的頂部空間收集太陽能。而海上風電不但不存在這些問題,還擁有更長的平均生產時間和更多的生產能力,也鮮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其次,盡管水利技術也沒有地域的局限,但其在中國已有較長的歷史,行業相對已成熟完善,不利于新投資者的進入。而風能是一種新的技術,市場少有壟斷現象。
風能行業也確實有其瓶頸。主要問題之一是風能技術仍需加以改進以實現更高的利潤。除此之外,本地大型能源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帶來的行業競爭也是影響行業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政府政策嚴重控制和影響著投資環境。盡管這一行業存在著一定的壁壘和競爭,風能市場對投資者來說仍有其特殊的吸引力。
結論
雖然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均造成了可怕影響,中國市場仍然展現了巨大的潛在增長空間,尤其是在汽車、保險、綠色能源,特別是風力發電行業。考慮到中國在過去十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和危機后的經濟復蘇,這三大市場將在長期內有良好發展。因此盡管有各種風險因素,汽車行業,保險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仍是經濟危機后可看好的三大投資領域。
參考文獻:
[1] 趙曉敏.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現狀分析[J].西部財會,2008,(8).
[2] 汽車行業數據研究中心,http://data.baidu.com/qiche/.
[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可持續能源中長期發展計劃[Z].2007.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