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埃及特約特派記者 董 銘 劉睿 ●陶短房 葛元芬法國戰機連續多天轟炸馬里叛軍控制的北部據點,聲稱“打擊范圍已擴大到叛軍的心臟地區”。但馬里叛軍14日揚言要對法國“心臟地區”進行報復。奧朗德執掌下的法國政府表示,法國不會在這場反恐戰事中退卻。法國外長還反駁了把出兵馬里同阿富汗戰爭相提并論的論調,“我們無意永久駐留馬里。”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評論稱,法國空中打擊擴展,引起很多分析人士質疑,在沒有過多國際協調的情況下,法國會不會陷入地區戰爭的泥潭?4架法國戰機13日對馬里北部城鎮加奧附近的叛軍目標實施空襲,不僅摧毀了極端勢力的訓練營和武器裝備庫,還造成超過60名極端分子喪生。法國總統奧朗德13日下午在愛麗舍宮召開第三次小范圍國防會議,法國國防部長表示,法國的緊急干預已經阻止叛軍向南推進, “空襲將繼續下去”。他告訴法國“新聞頻道”:“我們已經阻擋住恐怖分子的推進,從今天起,我們開始摧毀戰線后方的恐怖分子基地。”14日,應法國請求,聯合國安理會討論馬里局勢。美國、北約和非洲國家目前普遍對法國的行動表示歡迎,德國考慮對法國在馬里軍事行動提供支持。目前在馬里境內,法軍部署了550人的兵力。1月12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召開特別首腦會議,同意派遣3300名援軍,其中包括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和塞內加爾各500人,尼日利亞600人,貝寧300人。此前作為維和部隊部署在馬里的非洲軍隊已有1100人。但當地軍事專家認為,關鍵的援軍還需等待西非最大軍事強國——尼日利亞軍隊。法國頻頻空襲,馬里叛軍14日發誓要對法國本土發起報復性襲擊,聲稱法國人正在“打開地獄之門”,他們“將遭遇比伊拉克、阿富汗更多的危險”。 法國《巴黎人報》稱,極端宗教組織“伊斯蘭捍衛者”首領阿布·達達爾威脅說:“法國攻擊了穆斯林,我們將對法國心臟地區進行打擊。”叛軍14日還向馬里政府控制的南部挺進,對首都巴馬科以北400公里的小城迪亞巴雷發動襲擊。而在東非國家索馬里,法國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白宮13日罕見承認美軍戰機參與了法軍在索馬里的營救人質行動。分析人士質疑西非聯軍是否能迅速收復馬里北部,那個地區地勢險峻、人煙稀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4日稱,馬里曾是法國殖民地,1960年獨立,該國長期被視為西非“民主典范”。 法國《費加羅報》解讀稱,去年3月,馬里軍隊發動政變推翻政府,北方極端勢力乘機南下,占領該國北部大片區域。北方極端勢力包括“基地”北非分支——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分支,當地圖阿雷格部族分離武裝以及西非本土化的原教旨武裝,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整個馬里北方全部陷落。分析稱,如果任由馬里北方被毀,整個撒哈拉地區將被極端勢力控制,非洲和西亞的極端勢力將連成一片,同時與索馬里、也門的極端勢力相呼應,后果不堪設想,“非洲憲兵”法國已別無選擇。沙特《利雅得報》認為,盡管利比亞與馬里沒有直接接壤,但2011年的西亞北非局勢大動蕩,使得大量來自利比亞的武器得以流入馬里,成為馬里戰事的誘因之一。現在尼日爾、塞內加爾和阿爾及利亞等馬里周邊國家的地區武裝都可能有相當數量的軍火。因此法國很可能在未來陷入地區戰爭的泥潭。法國市場調查公司14日公布一項民調結果顯示,63%的法國民眾支持法國軍事介入,37%的人反對。前總理德維爾潘批評法國繼續充當“非洲憲兵”,可能重蹈美國在阿富汗的覆轍。▲
環球時報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