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蓮花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可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壽命縮短[1]。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農民的生活也更加富裕,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為了提高農民朋友的生活質量,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對吉林省琿春市中醫醫院門診糖尿病患者進行了健康指導,定期進行科普宣傳,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院門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糖尿病患者2010~2012年 152例,其中,男 57例,女 95例,合并高血壓47例,合并冠心病28例,平均年齡59.8歲。糖尿病病史 3~14年。
1.2 患者特點 ①農村患者因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糖尿病知識,對糖尿病并發癥認識不足,覺得癥狀不明顯就沒有什么大礙,認為無明顯癥狀可以不服藥,導致病情發展。②盲目使用廣告藥品,過分依賴保健藥品,長期服用口服藥后也沒有意識檢查肝功,腎功等,導致并發癥的發生。③使用降糖藥物后不定期測血糖,認為癥狀不明顯,就可以不用藥或少用藥,導致血糖忽高忽低,加重病情。④不良生活方式,吸煙,飲酒,不節制含糖食物,飲食不規律。
1.3 方法
1.3.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以來,來院門診就診的農村患者越來越多,作者專門登記門診2型糖尿病患者,詳細檢查病情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并發癥的危害,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引起足夠的重視,盡早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3.2 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定期組織學習科普宣傳,針對每一位患者一對一的指導用藥方法,制定膳食結構。根據農村勞作時間,強度特點,不同于辦公族,制定夏日、冬日各不同的飲食要求,運動方法,用藥方案。夏日體力勞動時間較長,使用降糖藥物后,常有低血糖發生的可能,給患者講解低血糖的癥狀及危害,囑咐患者平時一定要備有糖果,以備突發低血糖時服用。平時勞作餐前饑餓時,用農村富有的黃瓜,西紅柿,蘿卜,胡蘿卜填充饑餓。
1.3.3 自我監測血糖,現大多數患者都自備有血糖儀,指導患者正確掌握測量血糖的時間、方法,做好詳細記錄,以便來院復診時提供準確資料。自我監測血糖是判定病情是否得到控制,胰島素用量是否適度,是否需要增減藥物劑量的標準,是制定最佳用藥方案的可靠依據。
1.3.4 糖尿病是終身疾病需持之以恒,有些患者感到生活受限制,病情變化時產生沮喪,悲觀,甚至抑郁情緒,根據患者特點給予心理疏導,盡快走出心理誤區,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本組152例患者,空腹血糖有效控制在5.4~6.4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 7.2~8.3 mmol/L,有131例患者能堅持遵醫囑按時用藥,有效率86%,有120例患者能按醫生指導合理膳食,有效率78%。
慢性病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長期以來不良生活習慣,不良嗜好,不良情緒造成的。開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慢性疾病的必要手段。通過健康教育,改善和除掉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重新規劃美好的生活。通過對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總結出藥物治療、膳食結構、運動、情緒是對糖尿病患者缺一不可的環節,在治療中此環節是相鋪相成的。①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詳細講解了胰島素注射部位,交替方法,進針角度、深度,以利于藥物吸收,提高療效。②控制主食,定時定量進食。提倡多吃粗糧,蔬菜、豆制品,又要適量食肉、蛋、奶補充蛋白質。平時食量大的患者醫生制定的主食量少,吃不飽時,在飯前喝一杯水后再進主食,進食速度要慢,在咀嚼過程中感到飽腹感。③在農村夏天、冬天勞作時間相差大,因此夏天患者要根據勞作時間、勞動強度的特點,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冬天要制定運動計劃,運動時要穿舒適柔軟的棉襪衣,運動一般在進食第一口起計算,1 h后開始運動,根據自己的耐受,有無并發癥的情況。耐受的標準應達到運動時脈率應保持在120次/min左右較適宜。如血糖未得到較好控制,血糖波動較大、明顯低血糖、高血壓未被控制時應暫停運動。
通過健康宣教和具體實施,使患者的血糖維持在較理想的水平上,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