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近年來衛生部在我國衛生行業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使醫療安全保障問題得到順利解決,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使醫患關系更加融洽,贏得所有就醫患者及家屬的好評[1]。為此次河南省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手術室隨機抽取128例患者,以研究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應用工作中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本院手術室選取128例患者,將其完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為64人,所有患者年齡在18~82歲之間,平均約50歲;對實驗組實行優質護理服務,對對照組實行傳統的護理服務。所有患者的社會背景及文化程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實驗組實行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方法為:①規范管理制度:實施每周護理人員培訓制,提高護理人員素質,要求語言得體、態度和藹、心理健康、外表整潔端莊,并提高她們的業務技能熟練度,時刻謹記護理工作的崗位責任制,一切操作均按標準實施。②創造舒適的護理環境:病房均為標準間,在病區內設有護患共同活動室,為護患之間提供交流平臺,以更加提高護理質量和給予患者心靈上的治療,每個病房均有健康宣傳欄,擺有相關病的預防、治療手冊。③落實責任分工護理服務:每位管床護士均為其所管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期間提供隨時的優質護理服務,護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全全到位,為在院的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流程服務。④宣傳健康常識:護理人員不但給予相關疾病的相關護理,而且每日查房應對患者宣傳“如何防病”,得病后如何解脫心理壓力,做好耐心勸導工作,糾正“得病就須藥醫”的錯誤觀念[2]。
1.2.2 實驗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按照醫生的醫囑責令患者執行式的服務模式。
1.2.3 評價指標 以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住院治療時間及住院期間并發癥為評價指標來比較兩組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根據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1.9%(46例),而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的實驗組的滿意度增至96.9%(62例),住院期間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實驗組中10.9%(7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對照組中則高為42.2%(27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隨著社會越來越快的發展,大多數人的生活保障問題得以解決,隨之而來人們對自身健康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強,當然對就診醫院的護理服務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大多醫院里的就診隊伍中,中老年人數居多,而他們正是對醫院護理服務的挑剔者,為此,優質護理服務這樣的科學管理模式提上日程[3]。本研究顯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患者的滿意度從傳統護理服務的71.9%(46例)提高到96.9%(62例),患者住院期間出現的并發癥從42.2%(27例)下降到10.9%(7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小于0.05。由此可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必要性,通過實施嚴格、標準的護理套餐,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良好的思維模式、精湛的業務技術,激發護理人員的自身潛能,實現護理人員的自我價值。以保證優質的護理服務質量;重要的是增加了患者在院時的安全感,使患者有良好的就診心態,創造了護患關系相處的融洽氛圍,對患者的健康康復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認可,使一直困擾護理工作的問題,特別是護患關系緊張問題得以解決,使醫院呈現出完美的社會形象[4]。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最大優勢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痛苦,患者的病后生活質量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見,優質護理服務就像是高速路上行駛的汽車,不可能在護理學科的發展道路上突然“停車”,必然是毫無顧慮的飛速前進。
[1] 張煒耀.優質護理服務在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5):624-625.
[2] 陳紅梅.優質護理服務在內科的應用體會.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305-306.
[3] 金衛宏,劉雙.優質護理服務在綜合內科病房的應用.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2):109-110.
[4] 趙麗萍,杜麗娟.優質護理服務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內蒙古中醫學,2012,9(1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