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生
近年來,隨著介入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介入經驗的不斷積累及介入技術管理規范的實施,在省市級、國家級大型三級醫院已經廣泛開展的心血管介入治療,也逐漸在國內基層醫院逐步實施,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人民醫院自2012年開始成為心血管介入診療試點單位,現對本院接受PCI患者的臨床特點、手術成功率、并發癥及隨訪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鑒。
1.1 一般資料 從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進行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其中男112例(59.89%)、女75例(40.10%),年齡33~83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93例、穩定型心絞痛8例。冠狀動脈造影病變特點:單支血管病變132例,雙支血管病變36例,三支血管病變10例。病變血管中,左前降支112支,右冠脈87支,左回旋支35支。所有患者適應證均符合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1](2012)。
1.2 方法 常規選擇經橈動脈途徑入路。根據造影結果,以目測法評估病變部位及狹窄程度。經動脈鞘給予肝素70~100U/kg,操作每延長1 h補充1000~2000U肝素。指引導管在左冠脈常規選擇6FEBU或者XB,在右冠脈多選擇6FXBRCA或者JR,個別使用6FAL;常規2.0~2.5 mmPTCA擴張球囊以8~16atm壓力預擴張,觀察PTCA術后靶部位的血管內膜有無撕裂、夾層、急性閉塞等情況;在選擇支架直徑之前,根據患者血壓等情況,冠脈內給予100~400 μg的硝酸甘油,然后再選擇直徑與靶血管直徑之比1.0~1.1:1的雷帕霉素洗脫支架(樂普),以10~16atm壓力釋放支架;選擇等于或者大于病變血管直徑0.5 mm的后擴張球囊以16~26atm壓力后擴張。所有患者術前均給夠負荷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術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300 mg,1次/d、氯吡格雷75~150 mg,1次/d,術后低分子肝素(立邁青)5000 U iH每12 h一次,5~7 d。對于分叉病變、長支架、多個支架、合并糖尿病及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擇期手術且考慮血栓負荷較重等患者,同時術后替羅非斑0.075 μg/(kg·min)持續靜脈泵人48~72 h,必要時延長替羅非班使用時間,我們經驗上是逐漸減量停用。
1.3 監測指標及隨訪 術后觀察有無心絞痛發作,監測心電圖有無異常改變、血常規、心肌酶、肌鈣蛋白等動態變化;出院后定期電話、門診隨訪了解30 d至1年有無心絞痛復發、心電圖變化、血常規、肝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心臟彩超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和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及再住院率。
187例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成功率96.79%,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成功率95.72%。其中A、B、C型病變成功率分別為100%、100%、85.71%。完全閉塞病變血管25支,成功率達68%。嚴重并發癥4.2%。179例患者進行了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內共植入藥物洗脫支架212個。圍手術期未發生1例死亡事件,其他嚴重并發癥:心包填塞2例、1例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1例急性冠脈血管閉塞、心室顫動1例、冠狀動脈夾層4例及無復流或慢血流3例,以上并發癥均經積極處理而安全出院。出院后30 d至1年隨訪169例,失訪12例,隨訪率92.89%,無心絞痛復發174例(97.20%),5例再發心絞痛人院,再住院率16.9%,行冠狀動脈造影或行64排冠脈CT檢查12例,發現支架內再狹窄2例(2.70%),其中1例因復發心力衰竭,1例可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3例因不良生活習慣所致,經充分的二級預防治療或再次PTCA和/或支架植入后心絞痛緩解。
隨著介入技術的不斷發展,同時隨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逐年上升,僅在大城市中心醫院開展這一技術已滿足不了醫療市場的需求,且靠轉上級醫院就診往往延緩救治及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特別是大部分城鎮居民甚至農村居民都參加了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如果能就近診療,這對醫保管理部門、醫院及患者是三贏的選擇.基層醫院醫療轄區就近人群集中,患者發病初期多到基層醫院就診。因此,在基層醫院開展這一技術非常重要[2]。
冠心病復雜病變如冠脈彌漫迂曲病變、分叉病變、慢性閉塞病變及左主干病變等,同時這類患者多合并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等臨床情況,可應用PCI術進行治療,但是該類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并未明顯增加,這同時要歸功于心血管介入治療的規范管理。為了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在介入指南及介入治療管理規范的指導下,本院在選擇患者及圍手術期充分做到:常規術前討論,根據患者臨床綜合資料,判定患者風險高低,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嚴格把握適應證;冠脈照影結束后,結合臨床資料,對有CABG手術指征,大多數建議其家屬手術治療,個別考慮風險相對較低的,可以考慮試介入治療,術中把握及時停止試手術,確保醫療安全;介入術中,充分把握各種病變及特殊情況下的處理原則,知道見好就收,不追求完美;在介入治療的圍術期,應加強高風險患者的綜合治療,包括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控制和并發癥的治療,以減少介入治療風險,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所以本院自開展冠脈介入治療術以來,圍手術期未發生1例死亡事件。說明PCI治療在基層醫院是安全有效的。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介入心臟病組,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2(簡本).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5(3):18-26.
[2] 焦榮芳.基層醫院開展心臟介入術的市場運作.現代醫院,2005,5(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