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兵
橈骨小頭骨折屬于比較常見的成年性骨科疾病,誘發因素主要是患者在摔倒時常常是手部著地,進而使橈骨頭和肱骨小頭出現撞擊。若處理失誤,則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和骨折不愈合等并發癥[1]。為了能夠探究微型鋼板治療橈骨小頭骨折的臨床效果,對此本院做出以下研究,選取湖北省黃梅縣停前中心衛生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橈骨小頭骨折患者,對患者進行微型鋼板螺絲釘內固定治療,觀察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術后并發癥以及感染情況,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橈骨小頭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調查和服從所有準則。男35例,女15例,年齡在20~70歲之間,平均(45.5±4.5)歲。骨折類型:22例屬于MasonII型,28例屬于MasonIII型。受傷原因:20例患者屬于車禍,10例患者屬于生活型損傷,其余患者屬于運動性損傷。
1.2 方法
1.2.1 術中操作 具體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幾點:①患者保持平臥位,從損傷部位進行麻醉并使用氣囊止血帶;②從患者肘后外側入路,在手術操作過程中盡量將骨折處暴露,可方便將斷端處積血清除;③對骨折塊進行仔細辨認以免造成對橈神經損傷;④在復位骨塊處(直視前提下),進行微型鋼板螺絲釘固定治療(直徑2.5 mm),在進行內固定時我院選擇患者橈骨頭頸外側進行固定,這樣不會對患者肘關節活動造成影響;⑤對于一些被固定肘關節必須時刻保持其穩定性;⑥對骨折斷端對位對線進行確認(C型臂透視),一切良好后方可進行切口縫合,同時還必須置入引流條;⑦在進行切口縫合時,若環狀韌帶出現破裂,此時需要進行立即修復。
1.2.2 術后操作 手術結束后2周內必須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2 d后將引流拔除。MasonII型:該類型患者在術后第二天即可進行功能性鍛煉;MasonIII型:該類型患者需將肘關節彎曲成直角并進行石膏固定,時間控制在3周,若情況允許方可進行肘關節功能性鍛煉。
1.3 隨訪 本院對術后50例患者進行3個月~1年的定期隨訪,隨訪內容包括:總有效率,感染情況,恢復程度,疼痛以及生活能力等方面。
2.1 療效判斷 本院對術后患者進行功能(肘關節)評分,主要依據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優:>90;良好:70~90;中:60~70;下:<60。
2.2 療效結果 收治的50例患者中,優32例,良10例,中8例,無一例患者出現骨折無法愈合或壞死情況。
單純性橈骨小頭骨折,主要進行解剖復位和固定治療;若橈骨小頭出現損傷且無法重建,那么主要對橈骨小頭進行復位和固定,且依據患者關節康復程度決定是否進行二期橈骨小頭切除手術治療;若患者屬于內側副韌帶損傷性橈骨小頭骨折或者伴隨肘關節恐怖三聯癥,那么則需對患者進行復位并且需橈骨小頭重建。
橈骨小頭骨折在臨床中屬于比較常見的骨折類型,約占肘部骨折的20%。伴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主治醫師將重點逐漸轉移到肘關節的恢復程度方面(橈骨小頭骨折),其中最常見使用方法包括微型鋼板螺絲釘內固定治療。雖手術方法簡單,但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為了能夠促使骨折達到解剖復位,因此在手術時動作必須輕巧,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術后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②在放置鋼板時,必須將前臂保持中立位置,在縫合傷口時,必須檢查前臂可旋轉范圍。③仔細縫合關節囊,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肘關節外側出現不穩定機率。④在手術后必須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性鍛煉,早期時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
綜上所述,對橈骨小頭骨折患者進行微型鋼板螺絲釘內固定治療,一方面手術操作簡單,創傷性較小,另一方面可以對肘關節提供固定依靠方便其進行功能性鍛煉,療效顯著,因此該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1] 劉強,陳蕭松.屈肘功能障礙和肘關節功能評分.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9(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