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紅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攝入的食物越來越精細, 糖尿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現在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有消息報道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已達到1%~2%且每年以0.1%的速度遞增[1]。而且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化。
糖尿病的特點是發病比較隱匿, 大多數患者都是出現了糖尿病的合并癥之后, 才發現患上了糖尿病, 并且嚴重影響了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 出現了嚴重的合并癥;也有的患者是在健康體檢時發現血糖高, 被診斷為糖尿病。那就涉及到了糖尿病的治療問題, 絕大多數的患者都缺乏醫學知識, 雖然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但是結果卻不理想, 經常出現血糖忽高忽低的問題, 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怎樣進行治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糖尿病的患者早日回歸社會。下面作者就如何進行綜合治療及護理進行總結, 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進行參考。
首先要從飲食上開始治療, 常言說“病從口入”, 管住了嘴巴病就好了一半, 所以說合理的飲食對控制血糖的水平會起到絕對的作用, 其原則是:①合理控制總熱能的攝入,攝入量以達到理想體重為宜。要想把體重控制在標準范圍內,[標準體重(kg)=身高(cm)-102][2]。要合理膳食、多粗少精、均衡營養、限制糖、鹽的攝入, 以減輕胰島素細胞的負擔,而且要堅持終生。②平衡膳食, 根據個人的喜好、飲食習慣、生活環境, 選擇營養合理的食物, 放寬對主食類食物的限制,限制脂肪攝入, 以優質蛋白為主, 多增加膳食纖維, 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入, 可以適量食用水果, 但應將水果熱量計入每日總熱量之內。③堅持少食多餐, 進食要有規律, 盡可能做到定時、定量進餐, 絕對避免暴飲暴食。④平日堅持多飲水,但應避免碳酸飲料的飲用, 限制飲酒。
運動可使人心情愉快, 健身強體, 增加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運動也要循序漸進的進行, 要個體化, 經常化, 堅持有氧運動在30 min以上, 運動時段最好選擇在餐后1~3 h進行。運動量只有當運動強度達到50%最大攝氧量時, 才能改善代謝和心血管的功能, 強度過大會導致無氧代謝, 使心臟的負荷加重;強度低于50%以下或更低起不到通過運動調節血糖的目的, 可以把自己最高心率的70%~80%做為靶心率來進行運動, 這樣不會造成機體傷害。運動頻率最好1次/d,如果有困難至少不能低于3~4次/周。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個終身性疾病, 因此患上糖尿病的患者, 心理負擔極重, 自認為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癥”, 又是限制飲食, 又要做運動, 還要按時準點的吃藥, 為此就產生了悲觀、失望、厭世的心理情緒。要么就不用任何治療, 任其發展;要么就自己閉門不出, 怨天尤人, 原來的社交圈沒了, 原來的朋友不見了, 心身的疾病也越來越重了, 每天就是用藥。由于心理不健康, 血糖控制不住, 用的藥量越來越大,悲觀的情緒也越來越濃。所以一定要抓住患者的心理因素,主動和他們交心, 定期開展一些糖尿病科普知識講座, 給他們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發展過程, 如何綜合治療才能控制病情的發展。哪些治療方法更適合自己, 更有效, 使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主動走出家門, 融入社會, 多交一些開朗向上的朋友, 共同學習一些日常保健的新知識, 過上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藥物治療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方法, 口服降糖藥物時應嚴格按時間、劑量用藥, 不可在沒有醫生指導下隨意加減劑量, 服藥過程中要定時檢測血糖、尿糖、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更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療效, 若出現厭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應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系, 并及時處理。對于注射胰島素的患者, 應做到定種類、定劑量、定部位、定時間進行注射, 時間最好在餐前30 min, 30 min后馬上進餐,防止發生低血糖。注射部位也應在醫生指導下按次序更換,防止造成皮膚損害。
目前患糖尿病的患者相對比較多, 所以要加強對合并癥的護理, 尤其是酮癥酸中毒的患者, 酮癥酸中毒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 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 引起高血糖、高血酮的一組臨床綜合癥[3]。發病后應立即用等滲鹽水補液,促進其排泄, 治療期間絕對臥床休息, 并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1]Ziegler D.Painful diabetic neur opathy treat ment and future aspects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08,24(11):852-857.
[2]周艷,呂淑琴.吉林省社區護士崗位培訓教材.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236.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09:99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