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輝(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采油廠)
在油田開發中對嚴重供液不足井,間抽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法。間抽通過液面恢復的辦法,克服了供液能力不能滿足設備工作需要的問題,縮短了抽油機運行的時間,從而提高了泵效。但由于間抽需要一段時間的液面恢復,在此過程中,井筒壓力升高,隨之而來的是井筒和地層間壓差的減少。因此,既使抽油機在高效狀態下工作,同時又最大可能的發揮地層的潛力,即體現“高效”“高產”的原則,是確定合理的間抽必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采油廠低效抽油井有143口,主要集中在二次、三次加密井和過渡帶地區,其特點是產量低、沉沒度低、泵效低,示功圖顯示氣影響嚴重,長期運轉使泵活塞和工作筒干磨造成卡泵,同時造成能源浪費和設備損耗。因此,在保持油井產量穩定,保證抽油機井供采協調的前提下,開展間抽節能技術研究,最終達到保持合理沉沒壓力和節能增效的目的。
油井的產液量與油層的供液能力和工作制度有關,在抽汲過程中,油井供油半徑內,形成壓降漏斗,關井后,地層壓力和液面逐漸恢復。油井間抽就是利用井筒儲存效應,對低產、低效井進行一段時間的關井,使壓力、液面得到恢復,當達到一定合理液面后,再開井生產,既減少了抽油機運行時間,節約電能消耗;又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避免由于泵“干抽”而引起的設備損耗。
1)油層滲透性低、與周圍水井連通狀況較差,地層能量得不到有效補充的長期供液不足的低產低壓井。
2)現有設備條件下,參數無法進一步縮小或調小后仍然達不到供、采協調的氣影響嚴重的井。
3)產液量小于15 t/d、沉沒度小于150m、泵效小于30%的抽油機井。
4)井口為偏心井口,以便錄取各項監測資料;單井具有計量流程,保證生產資料準確性和試驗效果分析。
依據選井原則,在薩北油田純油區二次、三次加密井及過渡帶地區選擇了50口低效井開展間抽試驗。主要進行以下三方面研究:
1)總結低效井實施間抽時,間抽周期確定、測試資料及生產管理等經驗和方法。
2)評價間抽井經濟界限和節能效果。
3)研究改變間抽制度與油井節能的關系。
采取液面恢復法確定合理的間抽周期:液面恢復法是在油井停抽后,每隔2 h測一次液面(一天4次),連續測動液面,求得液面上升資料,繪出液面上升恢復曲線,曲線某一點開始逐漸平緩,出現拐點時,這一點對應時間是較合適的停抽延續時間,這時油井應啟抽。啟抽后,每隔2 h測試動液面,直到動液面降到泵吸入口附近,繪出液面下降曲線,確定間歇抽油井的停抽時間,然后繪出動液面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動液面降到泵吸入口附近所對應的時間為油井連續抽油時間,這一時間應停抽。停抽和啟抽時間為間抽周期。
根據量油、取樣獲得產量折算出全月產油量,與間抽前相比較,如果出現負值,可調整間抽周期,直到合理為止。
以北2-J5-59為例。利用液面恢復法繪制了曲線,從液面恢復曲線和生產時間與沉沒度關系曲線中可以看出,該井的間抽周期為停41 h,啟抽7 h。
為了摸索上調參間抽試驗,該井沖速由3 r/min上調到4.5 r/min,調整后又重新摸索了間抽周期。從參數上調后的生產時間與沉沒度關系曲線看,沉沒度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啟抽5 h,沉沒度由739.38m下降到124.26m,所以參數調整后的間抽周期為停43 h,啟抽5 h。
1)單井產油量稍有下降。平均日產液由11.1 t下降10.7 t,日產油由1.0 t降到0.89 t,見表1。
2)間抽上調后,產量保持穩定,耗電量進一步降低。與參數上調前相比,日產液下降0.4 t,日產油上升0.01 t,平均單井日耗電減少7.2 kWh,見表1。

表1 北2-J5-59井間抽井試驗效果統計
3)降低了電耗。該井間開前日耗電量189 kWh,間開后折算日耗電量58 kWh,日節電量131 kWh,示功圖由間抽前的供液不足變為正常,抽油泵在合理沉沒壓力下工作,見圖1。

通過液面自動監測確定間抽制度。該技術是通過在井口安裝液面自動監測儀,利用井內氣體作為聲源,儀器內繼電器瞬間打開閥門使得氣體膨脹作為信號源,自動測試液面,實現液面的連續監測。圖2為液面連續監測法測量的北3-20-丙271井確定間抽周期曲線。

從曲線上可以看出,當沉沒度恢復到600 m時,沉沒度上升趨勢變緩,拐點出現,即為啟抽點。當沉沒度下降到160m時,沉沒度下降趨勢變緩,另一個拐點出現,即為停抽點。兩點之間的時間為運行時間。停抽后到下一次啟抽點,既為停抽時間。
對于沒有安裝儀器的井,參照自動監測的變化規律,采取通過液面加頻測試,繪制沉沒度恢復曲線,確定合理的間抽制度。
通過50口井間抽試驗,采取沉沒度恢復曲線法確定間抽周期,大部分間抽井沉沒度在600m到150m之間出現拐點,因此,間抽運行合理沉沒度在150~600m。
根據50口間抽試驗前后生產數據,按產量范圍2 t/d劃分不同區間,繪制了產量升降幅度、平均日節電變化曲線,見圖3。
從圖中可以看出:低產液井實施間抽后,隨著產量的升高,產量升降幅度不斷下降。當間抽前產量小于8 t/d時,間抽后產量略有增加或基本不變,當間抽前產量大于8 t/d后,隨著產量的增加,其下降幅度加大,但逐漸變緩,平均日耗電也隨產量增加而不斷下降。如果綜合考慮不影響油井的產量,又兼顧節能的要求,我們認為:產量小于10 t/d的油井比較適合實施間抽措施。

表2 間抽井前后效果統計對比

表3 間抽井上調參前后效果統計對比

通過現場試驗得出間抽過程中產量、含水隨時間的關系,見圖4。產量變化曲線兩端較穩定,中間一段急劇變化,而含水變化曲線為先逐漸下降,后趨于平緩。主要由于關井后地層能量得到補充,井筒充滿流體,泵充滿程度高,產量高,同時由于油水比重不同,原油浮在上層,水在下層,隨著泵的抽汲作用,比重高的水先進入井筒,導致初期化驗含水高。隨著井筒內液面下降,生產壓差減小,原油進入井筒,井筒內磨擦阻力增大,同時井筒和地層原油脫氣嚴重,導致產量和含水都下降。

實施間抽后,把動態數據折算成全月運行的指標,可以看出,平均單井日產液下降0.84 t,日產油下降0.04 t,含水下降0.3%,平均沉沒度增加233m,泵效提高16.2%,日節電107 kWh,50口井累計年節電113.4×104kWh,見表2。
對10口井采取上調參數間抽試驗對比,重新摸索間抽周期,上調后,月平均單井運轉時間減少0.8 d,平均單井日耗電減少9 kWh,系統效率增加10.8%,見表3。
間抽試驗期間,由于錄取資料的需要,間抽周期不滿一天的井采用了白天啟、晚上停的運行管理方式,在實際間抽中可以采用“移峰填谷”用電模式,白天停、晚上啟,合理優化運行。同時,還可以應用間抽控制器實現自動啟停,方便生產管理,減輕勞動強度,更易于推廣應用。
1)從開展的低產液抽油機井間抽試驗來看,間抽后產量下降在10%以內,影響不大,但節電效果卻非常明顯,平均單井日節電107 kWh,節電率達50%以上。
2)通過沉沒度恢復曲線法分析,試驗區塊抽油機間抽運行合理沉沒度范圍在150~600m。
3)通過間抽后產量、能耗變化規律,認為產量小于10 t/d的油井比較適合實施間抽措施。
4)應用液面自動監測儀結合間抽控制器,能夠快速、及時、準確監測液面變化情況,實現自動啟停抽油機,為間抽井管理提供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