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宇徐子超陳晨鄧小飛翟志剛
(1.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五采油廠;2.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3.塔里木油田質量安全環保處)
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延續以及以開采薄差油層為主的二次加密調整井的投產,低產井不斷增加,這些井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油田開發整體效果和企業經濟效益。把日產油量小于1t、流壓小于5MPa的井,高含水關井、間抽井、提撈井等統稱為低效井。2010年底某廠共有低效井920口,占應開井數的28.0%。前幾年,盡管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對低產井進行治理,但隨著以開采表外儲層為主的三次加密調整井的投產,新的低產井在不斷產生,“十一五”期間投產三次加密井714口井,某廠低效井井數將達到近50%,因此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為了探索低效井綜合治理強有力方法,增加低效井產油量,提高低效井運行效益,開展低效井治理現場試驗是十分必要的。
據某廠2010年12月資料統計,共有低效井920口,占應開井數的28.0%,其中低產井250口,間抽井379口,提撈井149口,高含水關井142口,見表1。對低效井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投產較早的基礎井和一次井,經過多年注水開發后,目前單井可采儲量的采出程度比較高,各類油層動用都比較好,在現有井網和開采技術條件下,自身挖潛余地已經很小,因而造成油井低產。二是在基礎井網或一次井網條件下,個別井點非主力油層已得到很好動用,使得一次或二次加密調整井投產后含水較高,盡管目前累積產油較少,但由于剩余可采儲量較小,可采儲量采出程度較高,調整挖潛余地已經很小,造成油井低產。兩種原因形成的低產井共有191口。
隨著油田開發的深入,加密調整對象逐步轉向表外儲層和表內薄差油層,這類油層發育厚度小,控制儲量低,而且滲透性差,導流能力差,開采難度較大,在現有井網和開采技術條件下,挖潛余地較小,造成油井低產,形成的低產井共有370口。
一是位于斷層附近或油田邊部,無注水井補充能量或連通水井少,油井長期供液不足,造成低產;二是由于砂體發育規模小,連續性差,水驅控制程度低,單砂體注采不完善嚴重,造成油井低產,兩種類型低產井共有92口,
由于注水井套損等原因注水狀況差、油井本身層間差異大或砂體平面矛盾突出,注入水單方向推進,造成油井層間或平面動用差異較大,吸水好的層或注水受效好的方向油井已經高含水,吸水差的層或受效差的方向油井含水低,出液低,造成油井低產,這種類型的低產井共有8口。
工作參數偏大112口井、機型偏大22口井。另外由于井況及泵況變差造成低效73口井。

表1 某廠低效井構成及分布情況統計
根據低效井成因,應用現有成熟的工藝技術,遵循“由易向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措施到多種措施并用”“地質、工藝相結合”的原則,綜合分析評價各種措施的基礎上進行低效井治理。根據低效井成因特點,確定了以下幾種治理對策。
對于全井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儲量小,但層間動用差異大的井,采取堵水與注水方案調整相結合的措施,減緩平面及層間矛盾,提高動用較差油層的出液能力,使油井脫離低效。
注水方案調整是油田開發調整過程中提高油層動用程度的較為常用的手段,工藝成熟,易于操作,費用低,因此,在低效井治理過程中我們本著“由易到難”的原則,對低產井的平面及單砂層注采關系進行分析,適當調整注水方案,控制含水、提高產量,達到以較小的投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的目的。
某廠二、三次加密調整井及過渡帶擴邊井開采對象均以薄差儲層為主,導流能力差,從壓力剖面看注水壓力高,油井受效差,地層壓力低,水流壓力低。因此對于具有措施潛力的低產井,我們主要通過壓裂減小滲流阻力,提高油層的導流能力,進而達到增加單井產量的目的。
一部分開采薄差層為主的低產井,由于射開層較差,控制儲量低,又以限流法方式完井,沒有進一步措施的潛力,現井網條件下利用價值不大,這時可分析該井的其它層的動用狀況,根據油層平面上的發育情況及注采關系分析剩余潛力,結合油田長遠規劃對可采取補孔的層進行補孔,從而提高低產井的產量,保證井利用率。
對于注采不完善造成的低產井,積極完善注采關系,提高水驅控制程度,恢復地層壓力,使油層保持旺盛的生產能力,提高其出液強度。
對于機泵及參數偏大井,在滿足熱洗需要的情況下,合理匹配機泵及工作參數,降低能耗,提高運行效益。特別是對于日產液量大于10 t、日產油量大于1t、由于參數偏大,嚴重供液不足而形成的間抽井,通過采取調整工作參數,使之供采協調,改為連續抽油,脫離低效。參數下調50口井,間抽改連續抽85口井。
加強對長期泵況差井和套損關井的分析,通過檢泵后產油量能達到1 t以上(包括1 t)井采取檢泵措施,大修和側鉆后產量能達到有經濟價值,采取大修側鉆措施,提高油井利用率。已實施檢泵32口井,大修2口井,側鉆1口井。計劃側鉆油井11口,水井2口。
常規堵水工藝存在的問題是由于油井多層高含水,堵水選井選層困難,找水、堵水不能同時進行,不能任意控制某個層。堵水沒有達到預想效果,需要重新動堵水管柱,造成作業費用的浪費。可調層找堵水技術能在初次封堵高含水層失誤的情況下,無需動管柱,在井口直接調整井下封堵層位,最終確定堵水層位,提高堵水效果。
根據低效井成因不同,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采取水井增注措施,油井轉注,方案調整等措施,油井采取壓裂、補孔、堵水及檢泵大修等措施,使低效井脫離低效188口井,低效井數減少了20.4%,達到開題預計目標。其中間抽井脫離低效116口,低產井脫離低效66口,高關井脫離低效4口,提撈井脫離低效2口。日增液838 t,日增油153.9 t,見表2。

表2 低效井脫離低效情況統計
對于參數不合理井,在滿足熱洗需要的情況下,合理匹配工作參數及機泵,降低能耗,提高運行效益。共采取“三換一調”下調措施50口井,平均日節電20.58 kWh,系統效率提高2.88個百分點,預計年節電36.5×104kWh。另外對于低產無增產措施的井采取間抽29口井,預計年節電21.17×104kWh,見表3。

表3 優化機泵及工作參數效果統計
利用經濟學理論對以上補孔、壓裂、大修等11種投資較大治理措施的進行了經濟效益分析,措施投資與增油量收入持平時的增油量叫經濟增油量,從計算的經濟增油量和投資回收期看:各種措施不但增油,而且經濟有效,見表4。

表4 綜合治理措施經濟效益分析
1)分析清楚低效井形成原因是治理低效井的先決條件。從地質角度分析,地層條件差,采出程度高,注采不完善,注水狀況差是導致油井低產而產生低效的主要原因;從采油工程角度分析,機泵及工作參數偏大導致油井能耗高、井況和泵況差油井不能正常生產而產生低效的主要原因。
2)根據低效井形成的不同原因,確定相應的治理對策。
3)低效井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隨著油田開發不斷深入,單井產油量逐漸下降,產油量不到1t的井數會逐年增加,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單一學科措施不能滿足低效井治理需要,多學科治理是發展趨勢。
4)低效井治理技術需要進一步開發和完善,目前的治理措施不能滿足特殊疑難井需要,例如解決油層污染技術,薄差油層改造技術,找堵水技術等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和完善。
[1]陳濤平.石油工程[M].4版.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0:2.
[2]王成元,夏加寬,楊俊友,等.電動機現代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86-115.
[3]孫新銘,黃衛.示功圖在油田生產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07,28(8):125.
[4]薛繼軍,抽油機示功圖曲線跟蹤[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3(3):6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