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酬
2012年12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降低流通費用的十項政策措施,劍指我國流通環節費用高企的頑疾。如何為流通費用“瘦身”?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的十項措施從降低經營成本、清理整頓收費、減輕稅收負擔、規范執法行為、加大用地支持力度等方面多管齊下,打出了“組合拳”。
被國內物流業界尊奉為“國十條”的出臺,此番能夠有效改善目前物流業的整體經營環境嗎?物流從業者的心中塊壘之所以難以冰釋,在于一次次的無奈,一次次的無助,一次次的無望。其實,國內物流業界比任何人都更為迫切地期待這一次的會議能見到實效,十大舉措能夠及早落地,以造福企業、造福社會。
據統計,中國貨物運輸總量的75%是由公路承擔的,過路過橋費占到了運輸成本的30%以上,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亂收費部分。這無疑成為壓在眾多物流企業身上的重負。物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倘若物流企業負擔過重,則必然會扼殺國民經濟的活力。社會創造的一大部分財富消耗在流通環節上,亦必然會給中國經濟造成負能量,阻礙經濟轉型,同時還會推高物價水平,阻礙消費的釋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不僅事關國民經濟大局,且事關民生福祉。
央視日前披露的物流亂象,觸目驚心;物流業為公路“三亂”所累,歷時經年。時至今日,公路“三亂”治理已經進入了第十九個年頭,以公路“三亂”為首的物流亂象不僅未見收斂,反而愈演愈烈。明火執仗,中飽私囊者有之;橫征暴斂,指鹿為馬者有之;花樣翻新,出售“超載月票”者有之;豢養肖小,黑白通吃者亦有之。好端端的路橋,已然成為一些地方政府聚斂財富的印鈔機,已然變成某些路政交通部門執法犯法肆意宰割貨運車輛的流水線。
當那些連篇累牘發文件治理公路“三亂”的物流廟堂諸公,看到這些路政交通部門的執法者,肆無忌憚地點數黑錢,大聲咆哮地討價還價,沆瀣一氣地里外勾結,該做何感想呢?
“國十條”特別提到要深入推進收費公路專項清理,降低偏高的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規范交通運輸領域執法行為;為物流配送車輛提供通行便利。筆
者以為,“國十條”的貫徹執行不妨從公路三亂破局,從嚴格治吏入手。無論是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員,還是炙手可熱的巡路小吏,一則嚴加整肅,再則嚴格監管,施行首長問責和違紀“連坐”。近二十年的沉疴,非用猛藥,何以治本?
“治國就是治吏。”老人家的話依然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