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張 利香港《東方日報》29日報道稱,2012年訪港的內地游客有3491萬人次,占整體訪港旅客量約七成一。香港特區有關部門估計,內地游客中有100萬人是“水客”,他們來港搶購奶粉、尿片等緊俏生活物資,雖為香港帶來千億港元的經濟收益,但衍生不少社會問題還引發港人抗議。不過,最近香港示威者的行為越來越偏激,矛頭已由“水客”轉為所有內地人,部分示威者甚至使用挑釁言語侮辱內地人。有香港學者認為,這些行動已經變質,將會激化內地和香港之間的矛盾,港人對此也很反感。為緩和“水客”問題的壓力,香港特首梁振英29日表示,一些較容易短缺的環節,一定要優先照顧港人的需要。 最近,香港部分示威者將抗議“水客”的行動不僅僅限制在“水客”出沒的港鐵上水站,甚至闖到內地游客集中的旺角地區,將去年的“光復上水”升級到日前的“光復香港”。據香港《明報》報道,幾十名市民日前響應“香港自治運動”網上召集,在港鐵旺角東站外示威及收集簽名,高喊“水貨賊滾!”,要求特區政府實施“一簽一行”解決“水客”問題。不過,這場抗議很快演變為一場沖突,示威者在港鐵站前見到拖著大型行李的內地游客,即上前包圍,質問對方是否是“水客”,有人拿著卷尺強行量度游客行李,檢查是否超出港鐵標準尺寸。被包圍的人好幾個都不是“水客”,甚至還是港人,但也無辜被困。部分示威者更以臟話罵人,其過火行為引發內地游客不滿,雙方一度發生口角,幸有警方調停。 另據香港《新報》報道,一個名為“調理農務蘭花系”的民間團體,日前有成員拉起橫幅出現在上水東鐵站外的彩園路,當時車站外圍已集結“水客”逾百人,他們帶著裝滿貨物的手拉車,在排成長龍預備等候過磅登車,但該團體的一名“女將”,通過手上的麥克風與身后的揚聲器,大罵眼前的“水客”大軍。其間,一名女“水客”不滿“女將”的言論予以還擊,卻被“女將”連環質問逼退。 部分抗議者偏激的行為,也開始令港人反感。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說,部分網民自去年發起“光復上水”行動后,得到普遍支持,因為“水客”問題困擾北區居民多時,居民自然樂于支持為他們發聲的網民。不過,“光復香港”行動則有本質上的分別,因上水站外幾乎全為“水客”,但旺角東站外的人流卻以市民及旅客為主。示威者又硬將矛頭由“水客”轉為所有內地人,甚至是攜帶大型行李的香港人,只會令市民反感,同時加深內地與香港的矛盾。 香港《東方日報》的評論稱,示威者一派抵御“外敵入侵”的作風,不禁令人聯想到滿清末期的義和團。義和團也是捍衛自身利益啊,不讓外來者搶奪寶貴的資源,正氣凜然高舉“扶清滅洋”的旗幟,精神上不可謂不愛國。然而問題卻是,義和團的示威行動太偏激了,不但濫殺洋人,而且枉殺華人,罪名很多時候是不用國貨用洋貨,同胞身上只不過有一盒西式火柴而已,隨時招來殺身之禍。示威者切莫變成義和團的野蠻模式。 香港《文匯報》的評論認為,“香港自治運動”打著所謂“光復香港”的旗號,不斷圍堵內地游客,而且把活動從上水延伸到旺角,拉起橫幅、高叫口號,他們想制造出轟動效應,宣傳他們名為“香港自治運動”,實質卻是“反中反華”,反對“一國兩制”的活動。他們像瘋狗一樣,指著內地游客謾罵,制造“抗中情緒”。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破壞香港旅游業聲譽,制造香港人反對內地同胞的假象,虛張聲勢。反“水客”變擾民,警方絕不能聽之任之。 針對“水客”問題帶來的壓力,香港各界有自己的看法。香港《信報》撰文稱,香港是自由港,“走水貨”不單不犯法,更是香港生存和發達的動力之一。問題在于香港接待游客容量有限,也難承受無序的“水客”活動,當務之急是收緊“一簽多行”措施,平衡市場和民生需要,避免內地與香港的矛盾升溫。據香港《頭條日報》報道,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會就“水客”問題聯署提案人大會議。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回應說,港府正評估整體內地游客數字、承接能力及對香港市民生活影響,并將向中央政府反映結果。▲
環球時報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