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董越,梁麗梅(.吉林省省直干部保健室,吉林長春3004;.吉林省醫學會秘書處,吉林長春3006)
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而且日常飲食習慣直接影響血糖的穩定性,除藥物外,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進程中貫徹始終的必要手段。目前醫學界已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CIGE)列為第三類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的有效抑制劑,其在小腸上部細胞刷狀緣處競爭性與α-葡萄糖苷酶結合,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減輕血糖波動[1]。
1.1 一般資料:我社區退休職工糖尿病患者62例,男/女為28/34,年齡(63.8±11)歲,體質指數(BMI)為(25.6±4.1)kg/m2。不使用胰島素。
1.2 診斷標準: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①糖尿病癥狀加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②空腹血漿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 mg/d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2 h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 mg)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測定法。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差的標準為:經社區門診治療后血漿空腹葡萄糖仍>7.0 mmol/L(126 mg/dl),或非空腹葡萄糖仍>10.0 mmol/L(180 mg/dl)。
1.3 方法:對患者加強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飲食指導與控制,6個月后進行相關指標的測定。
1.3.1 藥物治療:患者服用拜唐萍,50 mg/次,3次/d,3次/d。以后逐漸增加至0.1 g/次,3次/d。
1.3.2 膳食干預:膳食產能營養素供能比蛋白質(18±6)%,脂肪(20±8)%,碳水化合物(62±12)%。
1.4 測定指標:身高、體重、血壓、腰圍、腰臀比、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用SPSS19.0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后膳食產能營養素攝入量較干預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膳食產能營養素攝入水平(±s)

表1 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膳食產能營養素攝入水平(±s)
注:1 kcal=4.19 kJ
組別蛋白質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總能量(kcal)干預前10±232±1158±152 046±243干預后18±620±862±121 839±176
2.2 干預后體格測量指標:干預后較干預前有顯著變化(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體格測量指標(±s)

表2 干預前后體格測量指標(±s)
項目干預前干預后體重(kg)67.2±11.365.1±10.5 BMI(kg/m2)25.6±4.924.5±0.8腰圍(cm)90.3±11.388.5±9.8腰臀化0.96±0.070.94±0.06
2.3 干預后糖代謝指標:干預后較干預前有顯著性變化(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糖代謝狀況(±s)

表3 干預前后糖代謝狀況(±s)
項目干預前干預后FBG(mmol/L)8.3±1.36.5±1.5 HbAc(%)7.6±0.96.5±0.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發生與體內胰島素的分泌與功能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我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別為9.7%和15.5%,估計中國受糖尿病影響的人群達到9 300萬人,目前已成為嚴重影響國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2]。
2型糖尿病發生可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藥物治療是控制血糖升高的一個有效手段,但是有些糖尿病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會影響患者的健康如體重增加[3],而體重增加本身就是糖尿病治療中要解決的問題之一[4-5]。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我國傳統飲食結構具有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特點,有研究表明拜唐蘋降低中國IGT人群糖尿病發病風險達87.8%[6]。本試驗研究也證實其在血糖控制血糖當中有較好的作用。
膳食干預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和進食特點不一樣,就會出現對膳食干預依從性差的患者很難得到理想的代謝控制,包括膳食中基本營養素的合理攝取以及體重的控制。另外,不良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還可能導致相關的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肥胖等的發生或加重。本試驗中通過調整患者總能量攝入水平改善患者血糖狀況的同時也起到了控制體重的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質在體內代謝產生的葡萄不影響血水平,且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高達30%~40%,可提高新陳代謝加快能量代謝,本研究中提高了膳食當中的蛋白質供能比更有益于患者健康,也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病風險[5,7]。總之,通過合理的膳食干預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也是糖尿病治療當中的重要內容。
[1] 江蓓,張寶珠.拜糖平與糖尿病[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16(12):761.
[2]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362(12):1090.
[3]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J].N Engl J Med,2008,358(24):2545.
[4] Sacks FM,Bray GA,Carey VJ.Comparison of weight-loss diet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fat,protein,and carbohydrates[J].N Engl J Med,2009,360(9):859.
[5] Claessens M,van Baak MA,Monsheimer S.The effect of a low-fat,high-protein or high-carbohydrate ad libitum diet on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and metabolic risk factors[J].Int J Obes(Lond),2009,33(3):296.
[6] 楊文英,林麗香,齊今吾,等.阿卡波糖和二甲雙胍對IGT人群糖尿病預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觀察[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1,17(3):131.
[7] Frestedt JL,Zenk JL,Kuskowski MA,et al.A whey protein supplement increases fat loss and spares lean muscle in obese subjects:a randomized human clinical study[J].Nutr Metab(Lond),2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