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帆,王剛,程博文(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超聲科,廣東深圳518108)
膽囊壁隆起樣病變是指超聲所能顯示的膽囊壁局部增厚或隆起的軟組織病變[1]。回顧性總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超聲診斷并經手術后病理診斷膽囊隆起性病變47例,就膽囊隆起性病變的超聲圖像與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超聲診斷并經手術治療膽囊隆起性病變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齡28~60歲,平均43歲。其中11例無臨床癥狀在體檢時發現,36例因不同程度的右上腹脹痛、不適而就診時發現,47例均行膽囊切除術及病理檢查。
1.2 儀器與方法:使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常規空腹8~12 h下進行超聲檢查,一般采用仰臥位、左側臥位,詳細觀察膽囊大小、形態、膽囊壁厚度、膽汁透聲性,隆起的數目、大小、回聲強度,是否隨體位改變而移動,然后觀察病灶周邊及內部有否血流信號,并檢測其頻譜形態,若是動脈頻譜則測量其阻力指數。檢查時注意調低濾波及脈沖反向頻率、提高彩色增益,將儀器設置為檢測低速血流敏感狀態。
超聲表現本組隆起性病變中,多發性(病變數目大于2個)23例,單發24例,直徑在3~15 mm;好發部位依次為:體部,底部,頸部。超聲診斷:膽囊息肉31例,膽囊腺瘤樣增生8例,腺瘤樣變7例,膽囊占位性病變(膽囊癌)1例。其中有2例,首次超聲診斷為膽囊息肉,直徑為7 mm,半年2次隨訪后,直徑增加至10 mm,外形乳頭樣,更改超聲診斷為膽囊腺瘤樣變,不排除惡性傾向。
病理結果膽囊息肉30例(1例超聲診斷腺瘤樣增生病理結果為膽囊息肉),腺肌樣增生9例,腺瘤6例,腺癌2例(2例隨訪超聲診斷膽囊腺瘤樣變中1例病理診斷為腺癌)。
超聲診斷與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示,超聲診斷誤診2例,誤診率4.26%。首次超聲診斷有3例誤診,2例首次診斷為膽囊息肉,隨訪診斷及病理結果均為膽囊腺瘤,1例首次診斷為膽囊腺瘤,病理結果為膽囊息肉,誤診率6.38%。47例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病理類型及超聲形態表現見表1,47例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病理類型及彩超血流表現見表2。

表1 47例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病理類型及超聲形態表現(例)

表2 47例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病理類型及彩超血流表現(例)

表3 47例膽囊壁隆起樣病變良性、惡性對照(例)
本組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病理類型有膽固醇沉積癥、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癥、腺瘤、早期膽囊癌等五種類型,其中良性45例,惡性2例。與超聲診斷基本相符。
膽固醇沉積癥是最常見的膽囊息肉,膽固醇性息肉為膽固醇代謝紊亂所致,其病理改變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析出后,沉積在膽囊黏膜固有層組織內(膽固醇巨噬細胞),逐漸形成黃色小結節引起組織細胞過度膨脹,使黏膜向膽囊腔內呈小結節樣突起[2]。在本組資料中29例,占總病例的61.7%。超聲特點表現為:大小多<10 mm,僅1例直徑為11.8 mm(>10 mm),常見于多發亦可單發,邊界較清,形態較規則的稍強回聲團,病變不隨體位改變移動,病灶多無血流信號,本組僅1例為點狀血流信號,頻譜為靜脈頻譜。
炎性息肉為炎性反應刺激所致的肉芽腫,本組僅1例,占總病例的2.17%,超聲特點表現為:直徑12 mm,單發,邊界較清,形態為團塊狀的中等強度回聲團,病變不隨體位改變移動,無血流信號。
膽囊腺肌癥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理特點為膽囊黏膜上皮呈腺樣增生和肌層的增生肥厚病變。本組9例,占總病例的19.14%,超聲特點表現為:大小7~15 mm單發,邊界較清,形態較規則的稍強回聲團,2例測得點狀血流信號,頻譜為靜脈頻譜。
膽囊腺瘤普遍被認為具有潛在惡變傾向,多為結節狀或乳頭狀,可呈強回聲或是中等或是弱回聲;尤其對于單發,基底寬,直徑>10 mm,血流信號豐富者應提高警惕。本組6例,4例單發,2例測得點狀血流信號,頻譜為靜脈頻譜;4例測得條狀血流信號,2例為靜脈頻譜,2例為動脈頻譜,RI 0.42~0.58。與張麗莎、李偉霞5例中2例測得動脈頻譜比例類似[3]。
膽囊癌本組2例,直徑均>10 mm,單發,為圓形低回聲團,為條狀和樹枝狀血流信號,均為動脈頻譜,RI 0.62~0.8。
綜上所訴,超聲診斷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敏感性極高。在定性診斷中,本組直徑>10 mm、單發、有血流信號、合并膽結石等方面進行計數資料的χ2檢驗,良性與惡性均無統計學意義;在測得動脈頻譜、RI>0.6方面進行計數資料的χ2檢驗,良性與惡性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結果顯示:測得動脈頻譜、RI>0.6可以作為診斷惡性病變的重要提示。但是由于本案的統計病例較少,統計結果僅供同仁參考。CT對膽囊癌總體確診率高于超聲,在膽囊的小隆起樣病變方面不如超聲敏感[4]。筆者認為:臨床醫生在首選超聲診斷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同時,還應注意超聲的動態觀察,結合CT診斷及其他臨床資料做出準確臨床判斷。
[1]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974-975.
[2] 賈譯清.臨床超聲鑒別診斷學[M].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9-533.
[3] 張麗莎,李偉霞.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2006,13(2):237.
[4] 吳艷艷,彭玉蘭.膽囊壁隆起樣病變的超聲特點及病理分析[J].華西醫學,2010,25(8):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