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朝鮮、韓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程維丹 王剛 青木 ●韓相烈 魏輝 甄翔 盧昊“韓國正式進入太空俱樂部”,隨著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昨天下午成功“叩開天空之門”,一股強烈的自豪感在韓國輿論中涌動。總統李明博表示,韓國正式邁出打開宇宙科學時代的第一步,要把此次發射作為將韓國國力提升一級的契機。在經歷兩次失敗、多次推遲之后,韓國上下終于長出了一口氣。不過有外媒提醒,朝鮮7周前就把衛星送上太空,韓國比它的競爭對手慢了半拍。這次發射的敏感時機也被外界強調,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據報已向全軍下達戒嚴令,即將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分析人士擔心,韓國的發射將進一步激怒指責安理會搞雙重標準的朝鮮。亞洲正面臨太空競賽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0日稱,世界首次太空競賽在美俄之間爆發,不過在韓國成功發射火箭后,亞洲特別是東北亞正成為21世紀太空競賽新的“震中”。法新社則預言,隨著朝鮮核試驗迫在眉睫,韓國發射成功的歡慶氣泡將很快被吹滅。韓國躋身“太空俱樂部” “成為太空俱樂部成員國使韓國的國格上升了一個等級,國民的自豪感和科學技術界的自信感都是巨大資產。”“羅老”號30日發射成功后,韓國《國民日報》網站發表社論這樣強調它的意義。美國《紐約時報》稱,140噸重、108英尺長的“羅老”號承載著韓國強烈的民族驕傲,韓國各大電視臺都對發射進行了現場直播。朝鮮去年12月12日發射成功后,韓國的緊迫感大大提升。目前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在技術上仍處于交戰狀態,而雙方近期的競爭變成了火箭大賽。雙方都經歷過重大失敗,韓國曾于2009年和2010年兩次發射“羅老”號,但都沒有把衛星成功送入軌道。與朝鮮一樣,韓國的火箭計劃也籠罩在民族驕傲光環中。 當地時間30日下午4時,“羅老”號從韓國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一小時后,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李周浩正式宣布發射成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總統李明博隨后在青瓦臺發表講話,與國民一道慶祝韓國進入新的宇宙時代。他還表示,“羅老”號的成功發射證明過去的努力并非失敗,而是到達成功的過程,如今,韓國正式邁出宇宙科學時代的第一步。 “韓國發射首枚太空火箭揭開了這個國家歷史的新篇章,也打開了太空發展無限機會的大門。”韓聯社30日引用專家的話評論道。報道稱,韓國之前已經將10顆衛星送入太空,但它們都是在外國的土地上,用外國的火箭發射升空的。韓國《金融新聞》發表社論稱,“羅老”號的成功在多個方面意義重大。雖然韓國的宇宙產業起步落后于美俄等發達國家30年,但卻為追擊日本、中國、印度等新興宇宙國家奠定了基礎。“羅老”號成功發射的經濟效益可達2.4萬億韓元,國家品牌的宣傳效益也達900億韓元,可能促進出口產值達1萬億韓元,對韓國未來夢想和希望的貢獻更是無法估量。 韓國《國民日報》30日說,從順序上看,韓國是繼朝鮮之后第11個太空俱樂部成員國,但朝鮮的人造衛星并未在預定軌道上運轉,也不知道它是否正常發揮功能,所以韓國也可以說是第10個成員國。《韓國經濟》稱,朝鮮在去年12月12日成功發射“銀河3”號火箭,并成為世界上第10個能自主發射衛星的國家。但是朝鮮發射的“光明星3”號并未進入正常軌道,成為“太空迷失兒童”,因此專家們對朝鮮是否有資格成為太空俱樂部一員眾說紛紜,不過國際社會還是普遍認可了朝鮮的太空地位。 在外界看來,與朝鮮較勁正是這次發射被賦予重大意義的原因之一。美國《洛杉磯時報》30日說,面對朝鮮半島太空競賽落后的危險,韓國周三宣布成功發射衛星。朝鮮經濟規模不到韓國的1/20,但去年12月12日成功發射火箭,這讓韓國此前的發射失敗顯得更加尷尬。“德國之聲”報道稱,韓國首次從本土成功發射衛星,完成了對手朝鮮上月就實現的成就。這是韓國第三次嘗試把衛星送入軌道,此次發射原定于去年10月26日進行,但由于技術原因兩次推遲,結果落在了朝鮮的后面。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30日稱,在朝鮮發射衛星震驚世界幾周后,韓國首次從本土成功將衛星送上太空,這次發射是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多年來推進航天計劃努力的高潮,鞏固了其技術強國的地位。韓國的半導體、智能手機和汽車已經暢銷全球。法新社稱,作為航天技術和探索高成本俱樂部的后來者,韓國急于推進本國商業發射計劃,發射成功對韓國航天技術和探索而言意味著一大促進。雖然建造衛星項目相當成功,但韓國在發射能力方面要追上中日印等亞洲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韓聯社30日也表示,雖然“羅老”號發射成功具有歷史性意義,但這個二級火箭的第一級是由俄羅斯制造的,因此有人批評它是“半截韓國火箭”。未來韓國應實現技術獨立,自主研發出作為火箭核心部分的一級火箭,并實現發射三級火箭的目標。韓國發射會激怒朝鮮嗎? “和平”、“民用”,這是不少媒體在報道韓國發射火箭時強調的兩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30日的成功發射使韓國躋身“從本土發射火箭進入太空”的國家行列,這個俱樂部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法國、印度、以色列、伊朗和朝鮮等。此次發射恰逢朝鮮半島微妙時刻,在聯合國安理會加大制裁后,朝鮮上周宣布計劃進行核試驗,并發射更多的火箭。分析人士表示,韓國的發射與朝鮮不同,更加透明,以民用為目的,也不違反聯合國決議。韓國當局表示,它發射的衛星主要用于收集氣象數據。 英國《金融時報》稱,平壤2006年核試驗后被禁止使用彈道導彈技術,上月朝鮮發射衛星引發關切,因為發射技術類似于洲際導彈技術。韓國沒有核武器計劃,這意味著韓國的衛星技術不會引起那么多安全關切。韓國《中央日報》稱,“羅老”號與“銀河3”號的最大差異在于“能否轉換成導彈”,“羅老”號“不可能”轉變為導彈,但“銀河3”號可以轉化成洲際導彈使用。 30日在被問到對韓國發射火箭的評價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僅表示:“我們注意到了有關報道。”而在回答“如何評論最近朝鮮核試驗的動向”時,他說,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復雜敏感,我們呼吁有關各方切實保持冷靜和克制,不要采取使半島局勢進一步緊張升級的行動,也不要采取不利于朝鮮半島無核化的行動。 不過擔憂的聲音并不少。英國《衛報》30日說,韓國在朝鮮類似發射成功后幾個星期也發射自己的衛星,這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太空爭奪戰。韓國的發射可能激怒朝鮮,朝方在發射后遭到聯合國更嚴厲的制裁。美聯社稱,平壤對國際社會因其12月12日發射火箭而加強制裁感到憤怒,指責對手在朝韓航天項目上持雙重標準。“韓國‘羅老號發射不是對朝鮮的威脅,但將給其機會批評聯合國安理會奉行雙重標準,允許韓國放衛星,卻禁止朝鮮這樣做。”首爾朝鮮研究大學教授楊武仁說。 “亞洲正面臨太空競賽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0日以此為題稱,亞洲特別是東北亞正成為21世紀太空競賽新的“震中”。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項目副主任丹尼爾·平克斯通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亞洲太空競賽已經發生。”2013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登月探測器。印度計劃今年11月發射無人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去年7月,日本政府設立首個負責太空政策和相關預算事務的內閣級辦公室。報道還稱,許多人認為太空競賽實際是地區軍備競賽的代理。韓國發射的“羅老”號火箭飛行距離800公里,將加大地區緊張局勢。韓國是美國的緊密盟友,其他地區競爭對手可能感到不安。如果該技術轉為彈道導彈,那將能覆蓋許多地區。韓國導彈目前能覆蓋中國大多數東部沿海城市,包括金融中心上海、港口城市天津和青島以及首都北京。德國《明鏡》周刊稱,朝鮮半島的沖突已經演變成尖端技術比賽。為了戰勝對手,韓國和朝鮮都要證明自己是世界最好的。韓媒稱朝鮮為核試驗下戒嚴令 更大的擔憂是朝鮮的核試驗。韓國《中央日報》30日引用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已經下達“在1月29日至30日兩天內完成檢查工作后實施核試驗”的指示,即將進行核試驗。金正恩還向全軍下令“從1月29日零時開始進入戒嚴狀態,前線與中央級部隊全部投入備戰狀態”。韓聯社稱,韓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最近發現有更多的人員和車輛等裝備進出位于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的朝鮮核試驗場。有分析認為,朝鮮可能為隨時進行核試驗在做準備。 朝鮮方面30日沒有發布與核試驗有關的消息。《環球時報》駐朝鮮記者注意到,朝鮮《勞動新聞》等媒體的焦點仍是29日閉幕的朝鮮勞動黨第四次支部書記大會。朝中社30日刊發一篇抨擊美韓軍演的報道。稱美韓兩國從新年伊始進行的軍事演習帶有“濃厚火藥味”,朝鮮將用核威懾力捍衛國家主權。 “我們依然希望有辦法勸說朝鮮政權不要走這條路。”即將離任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29日在批評金正恩的做法讓美國期待落空的同時,仍表示出對朝鮮放棄核試驗的期待。彭博社30日稱,朝鮮半島問題這一“冷戰的最后傷口”不會輕松愈合,但神秘的東方學說認為,危機蘊含著機遇。奧巴馬政權應當努力促使中國協調應對。如果中國猶豫,美國就有理由與日本、韓國在導彈防御、海上巡邏等中國不樂見的戰略舉措方面加強合作。不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0日刊文說,朝鮮一直將“在敵對環境下”擁核視作一種威懾手段,利比亞卡扎菲放棄核計劃被推翻的命運更是讓朝鮮領導人認為需要保留最終的安全保障。“如果朝鮮決心核試,那么制止它的可能性很小。”▲
● 本報駐朝鮮、韓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程維丹 王剛 青木 ●韓相烈 魏輝 甄翔 盧昊圖說:1月30,韓國與俄羅斯合作研制的“羅老”號運載火箭從位于韓國西南部的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韓國正式進入太空俱樂部”,隨著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昨天下午成功“叩開天空之門”,一股強烈的自豪感在韓國輿論中涌動。總統李明博表示,韓國正式邁出打開宇宙科學時代的第一步,要把此次發射作為將韓國國力提升一級的契機。在經歷兩次失敗、多次推遲之后,韓國上下終于長出了一口氣。不過有外媒提醒,朝鮮7周前就把衛星送上太空,韓國比它的競爭對手慢了半拍。這次發射的敏感時機也被外界強調,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據報已向全軍下達戒嚴令,即將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分析人士擔心,韓國的發射將進一步激怒指責安理會搞雙重標準的朝鮮。亞洲正面臨太空競賽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0日稱,世界首次太空競賽在美俄之間爆發,不過在韓國成功發射火箭后,亞洲特別是東北亞正成為21世紀太空競賽新的“震中”。法新社則預言,隨著朝鮮核試驗迫在眉睫,韓國發射成功的歡慶氣泡將很快被吹滅。韓國躋身“太空俱樂部” “成為太空俱樂部成員國使韓國的國格上升了一個等級,國民的自豪感和科學技術界的自信感都是巨大資產。”“羅老”號30日發射成功后,韓國《國民日報》網站發表社論這樣強調它的意義。美國《紐約時報》稱,140噸重、108英尺長的“羅老”號承載著韓國強烈的民族驕傲,韓國各大電視臺都對發射進行了現場直播。朝鮮去年12月12日發射成功后,韓國的緊迫感大大提升。目前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在技術上仍處于交戰狀態,而雙方近期的競爭變成了火箭大賽。雙方都經歷過重大失敗,韓國曾于2009年和2010年兩次發射“羅老”號,但都沒有把衛星成功送入軌道。與朝鮮一樣,韓國的火箭計劃也籠罩在民族驕傲光環中。 當地時間30日下午4時,“羅老”號從韓國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一小時后,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李周浩正式宣布發射成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總統李明博隨后在青瓦臺發表講話,與國民一道慶祝韓國進入新的宇宙時代。他還表示,“羅老”號的成功發射證明過去的努力并非失敗,而是到達成功的過程,如今,韓國正式邁出宇宙科學時代的第一步。 “韓國發射首枚太空火箭揭開了這個國家歷史的新篇章,也打開了太空發展無限機會的大門。”韓聯社30日引用專家的話評論道。報道稱,韓國之前已經將10顆衛星送入太空,但它們都是在外國的土地上,用外國的火箭發射升空的。韓國《金融新聞》發表社論稱,“羅老”號的成功在多個方面意義重大。雖然韓國的宇宙產業起步落后于美俄等發達國家30年,但卻為追擊日本、中國、印度等新興宇宙國家奠定了基礎。“羅老”號成功發射的經濟效益可達2.4萬億韓元,國家品牌的宣傳效益也達900億韓元,可能促進出口產值達1萬億韓元,對韓國未來夢想和希望的貢獻更是無法估量。 韓國《國民日報》30日說,從順序上看,韓國是繼朝鮮之后第11個太空俱樂部成員國,但朝鮮的人造衛星并未在預定軌道上運轉,也不知道它是否正常發揮功能,所以韓國也可以說是第10個成員國。《韓國經濟》稱,朝鮮在去年12月12日成功發射“銀河3”號火箭,并成為世界上第10個能自主發射衛星的國家。但是朝鮮發射的“光明星3”號并未進入正常軌道,成為“太空迷失兒童”,因此專家們對朝鮮是否有資格成為太空俱樂部一員眾說紛紜,不過國際社會還是普遍認可了朝鮮的太空地位。 在外界看來,與朝鮮較勁正是這次發射被賦予重大意義的原因之一。美國《洛杉磯時報》30日說,面對朝鮮半島太空競賽落后的危險,韓國周三宣布成功發射衛星。朝鮮經濟規模不到韓國的1/20,但去年12月12日成功發射火箭,這讓韓國此前的發射失敗顯得更加尷尬。“德國之聲”報道稱,韓國首次從本土成功發射衛星,完成了對手朝鮮上月就實現的成就。這是韓國第三次嘗試把衛星送入軌道,此次發射原定于去年10月26日進行,但由于技術原因兩次推遲,結果落在了朝鮮的后面。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30日稱,在朝鮮發射衛星震驚世界幾周后,韓國首次從本土成功將衛星送上太空,這次發射是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多年來推進航天計劃努力的高潮,鞏固了其技術強國的地位。韓國的半導體、智能手機和汽車已經暢銷全球。法新社稱,作為航天技術和探索高成本俱樂部的后來者,韓國急于推進本國商業發射計劃,發射成功對韓國航天技術和探索而言意味著一大促進。雖然建造衛星項目相當成功,但韓國在發射能力方面要追上中日印等亞洲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韓聯社30日也表示,雖然“羅老”號發射成功具有歷史性意義,但這個二級火箭的第一級是由俄羅斯制造的,因此有人批評它是“半截韓國火箭”。未來韓國應實現技術獨立,自主研發出作為火箭核心部分的一級火箭,并實現發射三級火箭的目標。韓國發射會激怒朝鮮嗎? “和平”、“民用”,這是不少媒體在報道韓國發射火箭時強調的兩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30日的成功發射使韓國躋身“從本土發射火箭進入太空”的國家行列,這個俱樂部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法國、印度、以色列、伊朗和朝鮮等。此次發射恰逢朝鮮半島微妙時刻,在聯合國安理會加大制裁后,朝鮮上周宣布計劃進行核試驗,并發射更多的火箭。分析人士表示,韓國的發射與朝鮮不同,更加透明,以民用為目的,也不違反聯合國決議。韓國當局表示,它發射的衛星主要用于收集氣象數據。 英國《金融時報》稱,平壤2006年核試驗后被禁止使用彈道導彈技術,上月朝鮮發射衛星引發關切,因為發射技術類似于洲際導彈技術。韓國沒有核武器計劃,這意味著韓國的衛星技術不會引起那么多安全關切。韓國《中央日報》稱,“羅老”號與“銀河3”號的最大差異在于“能否轉換成導彈”,“羅老”號“不可能”轉變為導彈,但“銀河3”號可以轉化成洲際導彈使用。 30日在被問到對韓國發射火箭的評價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僅表示:“我們注意到了有關報道。”而在回答“如何評論最近朝鮮核試驗的動向”時,他說,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復雜敏感,我們呼吁有關各方切實保持冷靜和克制,不要采取使半島局勢進一步緊張升級的行動,也不要采取不利于朝鮮半島無核化的行動。 不過擔憂的聲音并不少。英國《衛報》30日說,韓國在朝鮮類似發射成功后幾個星期也發射自己的衛星,這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太空爭奪戰。韓國的發射可能激怒朝鮮,朝方在發射后遭到聯合國更嚴厲的制裁。美聯社稱,平壤對國際社會因其12月12日發射火箭而加強制裁感到憤怒,指責對手在朝韓航天項目上持雙重標準。“韓國‘羅老號發射不是對朝鮮的威脅,但將給其機會批評聯合國安理會奉行雙重標準,允許韓國放衛星,卻禁止朝鮮這樣做。”首爾朝鮮研究大學教授楊武仁說。 “亞洲正面臨太空競賽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0日以此為題稱,亞洲特別是東北亞正成為21世紀太空競賽新的“震中”。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項目副主任丹尼爾·平克斯通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亞洲太空競賽已經發生。”2013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登月探測器。印度計劃今年11月發射無人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去年7月,日本政府設立首個負責太空政策和相關預算事務的內閣級辦公室。報道還稱,許多人認為太空競賽實際是地區軍備競賽的代理。韓國發射的“羅老”號火箭飛行距離800公里,將加大地區緊張局勢。韓國是美國的緊密盟友,其他地區競爭對手可能感到不安。如果該技術轉為彈道導彈,那將能覆蓋許多地區。韓國導彈目前能覆蓋中國大多數東部沿海城市,包括金融中心上海、港口城市天津和青島以及首都北京。德國《明鏡》周刊稱,朝鮮半島的沖突已經演變成尖端技術比賽。為了戰勝對手,韓國和朝鮮都要證明自己是世界最好的。韓媒稱朝鮮為核試驗下戒嚴令 更大的擔憂是朝鮮的核試驗。韓國《中央日報》30日引用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已經下達“在1月29日至30日兩天內完成檢查工作后實施核試驗”的指示,即將進行核試驗。金正恩還向全軍下令“從1月29日零時開始進入戒嚴狀態,前線與中央級部隊全部投入備戰狀態”。韓聯社稱,韓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最近發現有更多的人員和車輛等裝備進出位于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的朝鮮核試驗場。有分析認為,朝鮮可能為隨時進行核試驗在做準備。 朝鮮方面30日沒有發布與核試驗有關的消息。《環球時報》駐朝鮮記者注意到,朝鮮《勞動新聞》等媒體的焦點仍是29日閉幕的朝鮮勞動黨第四次支部書記大會。朝中社30日刊發一篇抨擊美韓軍演的報道。稱美韓兩國從新年伊始進行的軍事演習帶有“濃厚火藥味”,朝鮮將用核威懾力捍衛國家主權。 “我們依然希望有辦法勸說朝鮮政權不要走這條路。”即將離任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29日在批評金正恩的做法讓美國期待落空的同時,仍表示出對朝鮮放棄核試驗的期待。彭博社30日稱,朝鮮半島問題這一“冷戰的最后傷口”不會輕松愈合,但神秘的東方學說認為,危機蘊含著機遇。奧巴馬政權應當努力促使中國協調應對。如果中國猶豫,美國就有理由與日本、韓國在導彈防御、海上巡邏等中國不樂見的戰略舉措方面加強合作。不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0日刊文說,朝鮮一直將“在敵對環境下”擁核視作一種威懾手段,利比亞卡扎菲放棄核計劃被推翻的命運更是讓朝鮮領導人認為需要保留最終的安全保障。“如果朝鮮決心核試,那么制止它的可能性很小。”▲
環球時報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