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珍珠鏈”——是真還是假? 丹尼爾·德雷茲內(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編者注)撰文稱,中國的“珍珠鏈”戰略其實是記者虛構的。所謂“珍珠鏈”是指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戰略投資,從地圖上看,酷似一串包圍印度的珍珠。巴基斯坦是該戰略的關鍵一環。德雷茲內認為,若無中巴關系,“珍珠鏈”理論就站不住腳。這是對的。 但筆者并不完全認同德雷茲內的觀點。首先,從他對中巴關系的描述來看,似乎兩國往來始于美國在該地區的駐軍及中國實力的增長。實際上,中國很早便是巴基斯坦的盟友。中國還向巴出售武器,雙方也簽署了各種防務合作協議。認為中巴不存在軍事聯系是忽視歷史;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兩國長期的冷戰時代關系遭受冷戰后世界的壓力,巴基斯坦與美國日益“交織”在一起。 其次,德雷茲內特別講到瓜達爾。西方和印度媒體經常稱這是中國的海軍基地。他正確地指出,這種描述與現實不符,但也借此得出結論稱,瓜達爾根本不是戰略資產,只是一顆“假珍珠”。德雷茲內說瓜達爾迄今沒有多少貨物流量。沒錯,但主要原因在于巴基斯坦未能如約修成連接瓜達爾港到該國其他地方的交通網。不過,這與瓜達爾的非軍事地位無關。 此外,德雷茲內忽略的一個關鍵點是,“珍珠鏈”根本不是為在巴基斯坦取得新的軍事資產,而是為鞏固現有軍事關系。其途徑中國是投資巴的非軍事資產以及該地區其他國家的軍事和非軍事資產。簡言之,中巴關系以及“珍珠鏈”在弱化。這可能跟中方警惕巴國動蕩或擔心巴武裝組織涉足中國境內恐怖活動有關。這或許表明,中國將按兵不動,直到美國在巴基斯坦的影響力消退。也可能反映了一個判斷,即考慮到印度在本地區連連受挫,遏制印度的總體戰略目標不那么緊迫了。但若說該戰略從未存在過,那得忽視大量經濟上的證據才行。▲(作者瑪哈·阿塔爾,汪析譯)
環球時報201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