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通知,正式頒布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此次修訂取消和下放力度較大,共取消、下放和轉移49項核準權限。經初步測算,目錄修訂后,需報中央管理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將減少約60%。
這次修訂在一些領域改進了管理方式。例如:在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領域,由一律實行核準制改為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準制或者備案制。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取消了對企業投資擴建民用機場項目的核準,下放了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項目、郵政項目和部分鐵路、公路、橋梁、隧道、集裝箱專用碼頭、煤炭礦石油氣專用泊位等項目的核準權限,更加強調和突出發展建設規劃等的指導和約束作用。在原材料、設備制造、加工業領域,取消了冷軋、機車車輛制造、紙漿、聚酯、糖料、制鹽等10類項目的核準,下放了鉀礦肥、磷礦肥、變性燃料乙醇等項目的核準權限,有利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地方政府作用。
12月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
會議重點闡述了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全局性問題,研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1、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會議指出,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2、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會議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3、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
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會議提出,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
4、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會議鮮明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5、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會議提出,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等一系列措施,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6、農村不能成為留守的農村

近日,為統籌推進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這是我國首次出臺關于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一件大事,對于維護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國務院決定于2013年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國務院將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普查標準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13年年度資料。全面調查了解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了解我國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摸清我國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全面更新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