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著恐怖面具的巨人、怪物招搖過市,腰間重達七八十斤的銅鈴聲音震耳欲聾,美麗的小仙女、男扮女裝的“新娘”、老巫婆粉墨登場,保加利亞佩爾尼克市每年都會舉辦熱鬧非凡的面具嘉年華,這是巴爾干半島上規模最大的面具巡演活動。2月1日到3日為期三天的面具節,吸引了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等11國6000多名面具表演者。千姿百態、材質各異的面具承載著人們對平安幸福的寄托,也展現了各國民俗。面具含義豐富 佩爾尼克距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不到30公里,被稱作“歐洲狂歡節城市”。按照當地習俗,進入新年以后,保加利亞西部地區的人們就開始歡慶“蘇爾瓦”節。“蘇瓦爾”是保加利亞語俚語,意為“新年健康快樂!”節日期間,人們用恐怖的面具和震耳欲聾的鈴聲驅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新年平安幸福。 今年面具節上最顯眼的面具有2米多高,共分兩層,上面是張牙舞爪的怪獸,下面是露出紅眼紅牙的恐怖面具,表演者戴上這個巨型面具后,就成了高約4米的龐然大物。保加利亞國際面具節的面具的樣式十分豐富,但都體現了當地的特色,比如善用動物毛皮、牙齒和角。傳統面具及配飾也都是真材實料,一般面具上的毛發都是真的羊毛或者馬尾毛,恐怖的牙齒也是豬的牙齒,還有山羊角、牛角等,都是真的。 在傳統的保加利亞面具中,木雕面具最為精致,據有40年面具制作經驗的面具制作大師阿納利耶夫介紹,除了木雕藝術之外,面具大師要把握好面具的色彩和象征意義。顏色不同,象征意義也不同,白色代表光明與水,紅色代表大自然的復蘇和豐收,黑色則代表土地。 保加利亞斯特拉爾扎市表演團的面具也頗具特色。全手工針織的面具上繡了各式各樣的圖案,有龍、蝴蝶、老鷹、女神像等等(如圖),配上長長的鼻子和毛線球做的頭飾,色彩十分艷麗。來自塞爾維亞的面具表演極具“宮廷風”。對于保加利亞表演團隊來說,面具節還是一次大賽,會評出各種獎項。銅鈴重約35公斤 來自佩特里奇市的面具表演者伊萬說,他一身的行頭,從面具到襪子價值2500歐元左右。面具大師阿納利耶夫說,普通的保加利亞手工面具約為250歐元一個,而木雕面具價值約為500歐元。 此外,面具表演者腰上佩戴的大串銅鈴也是很有講究的。銅鈴是從小到大排列,連在一起可以組成完整的音階。值得一提的是完整一串銅鈴重約35公斤。一般需要三四個人幫忙綁在腰上。戴著如此重的銅鈴跳舞,還是很有“技術含量”的。在面具巡演隊伍中可以看到不少五六歲的小孩,他們一般只佩戴兩三個銅鈴。漸漸變成狂歡派對 在保加利亞的各個巡演隊伍中,幾乎都能看到男扮女裝的面具演員。有的男子披著白色婚紗抹上口紅扮演新娘,有的戴上褶皺面具、拄著拐杖扮演老太太,有的戴上頭巾、穿著裙子扮演小媳婦。男扮女裝是保加利亞面具巡演的一大傳統。據面具節組委會主席克拉埃夫介紹,面具節還是慶祝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節日。男扮女裝正是為了體現保加利亞人對女性勞動付出的尊重和感謝。此外,也有人說,男扮女裝延續了西方戲劇中男演員飾演女角兒的傳統,與中國京劇的反串異曲同工。 面具節組委會主席克拉埃夫說,面具巡演源于古代偶像崇拜。面具節始創于1966年,1985年被確定為國際面具狂歡節。每年都是3天,往年在1月底舉辦,這次因為全民公投是否建新核電站而延后。隨著時代的發展,驅妖除魔的傳統表演之外,不斷創新,煙花晚會、音樂會等其他內容不斷加入,漸漸演變成了狂歡派對。▲
環球時報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