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趙 聲在臺灣打開電視會發現,除了大陸宮廷劇不斷重播外,就是一檔接一檔的韓劇輪流播出,而臺灣本土劇卻越來越少。這一現象引起臺當局關注,馬英九4日明確提出要限制境外電視節目。島內輿論對此亦喜亦憂,喜的是臺灣當局終于注意到這一問題,憂的是島內經濟不景氣,根本留不住人才。據臺灣《聯合報》5日報道,馬英九4日在會見臺視、中視、華視、民視和公視負責人時稱,制作優質節目是下一波產業競爭的重點,而目前臺灣電視充斥境外節目,必須趕緊推動相關改革。馬英九稱,與有線電視相比,無線電視業者在內容制作的經驗上更為優異,相信能為臺灣影視產業提供更多競爭優勢與機會。近二三十年,兩岸影視環境發生劇烈變化。一名電視圈內人士總結說,“兩岸戲劇交流的第一個十年,是臺灣獨領風騷,第二個十年,大陸劇組急起直追,至于現在,不論是環境、資金、技術、人才,已看不到臺灣的優勢了”。大陸歷史劇最先在臺灣引起熱議,《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等劇的熱播不僅讓普通百姓連聲叫好,就連宋楚瑜這樣的政治人物也成為大陸歷史劇的忠實粉絲。香港《文匯報》稱,2012年,《后宮甄嬛傳》在臺灣已重播4次,每次的收視率仍傲視群雄,另一部大陸劇《三國》在臺灣也很受歡迎。相較于大陸劇,韓劇更是在臺灣生根多年。《藍色生死戀》、《玻璃鞋》等韓劇在臺灣多次重播,屢創高收視率紀錄,韓流文化也隨之而來。對于這種“文化入侵”,臺灣相當憂慮。2002年8月,近200名臺灣資深藝員走上臺北街頭,參加抵制韓劇大型游行活動。2011年12月,臺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要求各大電視臺承諾少播韓劇,逐步提高臺灣節目的比例,2012年5月31日前不能低于12.5%,6月1日起不低于20%。但臺灣在2012年購入的韓劇仍接近60部,購入的大陸劇也超過30部。據臺灣“文化部”去年12月統計,2012年上半年臺灣電視臺黃金時段,大陸劇、韓劇播出時段的比例,分別占27.22%及26.42%,兩者相加比例超過一半,遠高于臺灣自制劇。《聯合報》4日稱,大陸在黃金時段限制播出境外劇,境外劇想進入得花更高成本或通過多項規定,但反觀臺灣今年春節假期,無線三臺8點檔都將播大陸劇。TVBS節目部總監劉思銘認為,臺灣人才外流大陸,雖然“文化部”提供戲劇補助,但僅有少數能通過審查、金額也不夠高,吸引力有限。臺灣電視業者呼吁,臺當局應提高對本土劇的補助,并放寬限制;臺灣藝人也應力挺本土劇,不要為了金錢只往大陸沖。▲
環球時報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