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動力,是推動金融改革深化、實現金融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從我國的金融創新歷史來看,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已經在組織和管理制度創新,金融業務和工具創新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如何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的環境,參與國際競爭并出奇制勝,這是所有金融人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 首先,必須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管理辦法,積極鼓勵創新精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去”,引進來很多先進的金融理念和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確實給中國金融界帶來了新的氣象,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的金融創新中復制的成分較多,原創的較少,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環節還比較薄弱,創新的產品和服務無法在長期得到期待的效果。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和了解他國經驗和模式,走出一條合理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原創性”之路。 其次,金融創新必須以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為宗旨,建立和完善以實體經濟發展為目標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創新本就是以不斷滿足市場真實有效的需要為出發點的,但中國現在很多創新都偏離了內在驅動的“服務實體經濟”宗旨,部分創新出來的產品和服務只是為了追逐利潤和市場擴張,難以獲得市場的長期支持;或者是盲目創新,只要某個創新工具和業務在市場上暢銷,各家金融機構就會蜂擁而上地進行復制移植;再不就是對一些金融服務不充分的領域突破不夠。由此可見,中國的金融創新的力度和深度都亟待提高。 最后,要在金融體系和制度建設上來創新,為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包含金融組織體系和發展模式,金融調控和監管方式等方面。中國現階段的金融體制和監管方式都相對集中,有很多政策性導向的措施,而且金融市場立法不完善,無法與國際真正接軌,如果外來勢力過于強大而本身又沒有相應的抵御能力來抗衡,很有可能給中國金融業帶來巨大的危機。另一方面,傳統的簡單功能機構面臨業務交叉,綜合經營的新沖擊,需要開展多元化的金融業務。 雖然困難重重,但也應看到目前中國金融創新具備的優勢。正是因為我們現在由相對集中管制的計劃金融運作向有管制下的相對自由的市場金融運作發展,金融創新空間很大,同時外資機構的進入加劇了競爭,中國金融業不得不直面挑戰。可以預見的是,通過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增強對金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健全風險監管體系,金融創新在中國大有潛力。▲(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歐洲金融項目主管)
環球時報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