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朝鮮、韓國記者 程維丹 王剛 ●本報記者 段聰聰●魏 輝 甄 翔 盧昊朝鮮究竟會在什么時間、以何種方式引爆深藏地下的核彈?當分析人士正為這個“神秘國家”拋出的謎題大傷腦筋時,韓國媒體7日披露的一條消息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希望。該消息稱,面對中國“史無前例的高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已派特使抵達中國磋商,試探中國反對核試驗的力度。朝鮮核試驗會由此出現轉機嗎?韓國《中央日報》稱,朝鮮將在“對中國給出的棒子和胡蘿卜進行衡量之后做出最終決定”,可能會根據會談結果中斷或長期推遲核試驗。不過該消息7日并未得到中國官方證實。多數分析人士并不認為中國擁有能讓朝鮮“停下來”的按鈕,相反,兩國關系正因核試驗問題變得異常微妙。各種猜測滿天飛的同時,朝韓美仍在進行著強硬喊話。“毫不留情的狠擊”、“先發制人”等分別從平壤和首爾冒出的激烈言辭讓分析人士感慨:核試爆還未上演,半島卻已離戰爭僅一步之遙。 中國不愿被“懸崖戰術”牽著鼻子走 “被外界認為只剩下何時按下按鈕的朝鮮核試驗迎來了分水嶺,因為據了解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的特使2月6日已經抵達中國。”韓國《中央日報》7日這樣評論朝鮮特使訪華的消息。文章稱,此次特使訪問表明朝鮮還在就核試驗揣摩中國領導層的立場。有分析認為朝鮮至少在特使訪問期間不會進行核試驗,可能會根據會談結果中斷或長期推遲核試驗。報道說,金正恩派遣特使是因為中方要求朝鮮放棄核試驗,并采取了史無前例的高壓,朝鮮可能感受到了向中國領導層直接說明意圖的必要性。 日本時事通訊社7日稱,朝鮮特使于6日神秘抵達北京,據說此人是朝鮮勞動黨國際部門的重要領導。《產經新聞》說,對于朝鮮核試驗,中國表示出堅決反對態度,但朝鮮做出了“核試驗是朝鮮的自主權利”這一強硬回應。有消息稱,朝方拒絕了中方派遣朝鮮半島問題特別代表率團赴朝協商的建議。但在中國的壓力下,金正恩已經派出特使前往北京。在中朝兩國因核試驗問題而關系微妙、甚至有公開對立之勢的情況下,這次特使外交可能對中朝關系以及朝鮮在核試驗問題上的態度和進度產生重要影響。 《環球時報》記者7日就該消息向中國一名外交官員求證,對方拒絕予以證實。接受采訪的專家則認為,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上,哪一方與朝鮮接觸都不令人意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虞少華認為,朝鮮雖然做了很多表態,但是沒有實際動作,可以理解為“引而不發”,通過釋放不同聲音,在試探各方底線,并決定下一步怎么做。以前一般朝鮮高層來訪都是事后報道,而且中朝之間的協調和溝通也不一定都要對外公布。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沱生表示,只要朝鮮還沒核試驗,事情就有出現轉機的可能。朝鮮特使能來,也是好事情,中國可以更明確傳遞自己的想法。 “核試導致朝中裂痕加深”,做出這一判斷的韓國《朝鮮日報》7日稱,中國這次對待朝鮮核試驗的態度“無比強硬”。據北京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一月底三次召見朝鮮駐華大使和公使提出嚴正交涉。這是朝鮮2006年進行第一次和2009年進行第二次核試驗時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此次接二連三對朝施加外交影響,表明中國不愿意再被朝鮮的“懸崖戰術”牽著鼻子走。 韓國SBS電視臺7日報道稱,為了阻止朝鮮進行核試驗,俄羅斯最近正推進國家杜馬主席訪朝計劃,但遭朝方拒絕。俄《生意人報》稱,朝鮮核試驗將把半島危機提升到白熱化程度,盡管俄羅斯是六方會談成員國,但并沒有任何對朝施壓的手段,只有中國才是朝鮮的“老大哥”。在這種形勢下,俄羅斯擔心西方會利用這一危機加強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目前中國正在向朝施壓,希望它“醒悟”過來。日本TBS電視臺7日稱,中國不滿朝鮮的危險舉動,而朝鮮則對中國反對核試驗反應強烈。有傳言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寄送給外國領導人的新年賀卡中“罕見地漏掉了中國”。但是朝鮮依然對中國有經濟和戰略上的依賴,而且這種依賴還在不斷加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態度依然是打開朝鮮半島困局的鑰匙,而朝鮮顯然也不會轉過身去,無視來自中國的擔憂和關切。 北京能打破朝鮮問題的循環嗎? “要打破朝鮮問題的循環必須有北京的幫助”,這是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主席拉爾夫·科薩7日在《曼谷郵報》上的文章的標題。文章還給中國列出懲罰朝鮮核試驗的“對策”:首先,北京應宣布朝鮮再搞核試中方就將決定加入美國領銜的“防擴散安全計劃”,積極防止平壤進出口核和導彈技術;其次,北京應宣布改變遣返“脫北者”政策,今后將允許“脫北者”自由前往第三國;再次,北京不應再呼吁“所有各方”保持冷靜,而應明確譴責朝鮮針對韓國或其他任何國家的威脅。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中國的施壓恐怕并不能阻止朝鮮進行核試驗,中國也不會因為核試驗與朝鮮撕破臉。《朝鮮日報》7日稱,中國每年向朝鮮提供30萬至40萬噸糧食以及50萬噸原油,相當于朝鮮糧食缺口和原油消費量的一半。如果朝鮮讓中國不高興,中國隨時可以“斷奶”。但中國問題專家普遍認為,即使朝鮮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中國也不太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將朝鮮視為“戰略資產”的觀念及以此為基礎的對朝政策。“俄羅斯之聲”稱,目前中朝關系非常復雜。一方面,朝鮮的存在有利于中國,因為它在中國邊界形成一個地緣戰略緩沖區。同時朝鮮危機會給中國帶來消極影響,中國不希望看到大量難民擁入,更不用說朝鮮核武器失控可能引起的問題。但中國不會把朝鮮逼進死胡同,只是就平壤的某些動作表達不滿。 韓聯社7日報道稱,有跡象表明,為了應對中國可能針對朝鮮第三次核試驗而進行的金融制裁,朝鮮正采取準備措施。一位對朝消息人士7日透露,有朝鮮貿易公司在中國更改公司名稱開設新賬戶或是取出存款。 虞少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朝鮮是否能放棄核試驗,不取決于某一方,而取決于各方面的互動。朝鮮不會完全聽從中國,中國只是它考慮的因素之一,外界對中國抱太高期望不現實。有些國家希望中國出來“拉架”,自己卻搞升級,這更會抵消中國起的正面作用。朝鮮問題“走向死胡同”? 朝鮮方面也沒有任何關于派遣特使的消息。隨著局勢升溫,朝鮮官方媒體頻頻發聲,譴責美韓兩國的“侵朝戰爭企圖”。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勞動新聞》7日發表題為《不要輕舉妄動》的署名文章,譴責美國挑起侵朝戰爭,稱其對朝敵視政策已進入危險的實施階段。文章強調,若有人膽敢挑戰朝鮮的正義事業,“必將遭到先軍槍桿子毫不留情的狠擊”。韓國KBS電視臺7日報道說,韓國統一部日前提出為應對朝鮮核試驗準備對運往朝鮮開城工業園的物資強化檢查,對此朝鮮內閣下屬的民族經濟合作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若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侵犯開城園區,朝鮮均將其視作惡劣制裁,并將采取嚴厲應對措施,如將其改建成軍事區。 韓國的應對同樣強硬。據韓國KBS電視臺7日報道,韓軍參聯會議長鄭承兆當天在國會表示,如果發現朝鮮有使用核武器的跡象,將先發制人打擊朝鮮核設施,“即使引發戰爭也在所不惜”。《朝鮮日報》稱,韓國軍隊最高領導公開提及先發制人甚至提到全面戰爭是非常罕見的事情。此前一天,鄭承兆在國會還表示,朝鮮第三次核試驗有可能是進行氫彈前一階段的核試驗,屬于“助爆型裂變武器”階段,結合了用于制造氫彈的核融合技術和原子彈技術,可以大幅縮減核武器的大小和重量。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容忍朝鮮擁核。”韓國候任總統樸槿惠7日在同朝野代表會晤后發表聲明敦促朝鮮棄核。韓國企劃財政部當天表示,韓國政府將從下周起實施聯合國安理會新通過的制裁決議。法新社說,首爾一直在推動加大對朝制裁,因此韓方實施聯合國決議內容從來就不存在什么疑問。不過在朝鮮馬上要再搞核試之際,韓國宣布這樣的消息對緩和緊張局勢毫無作用。朝鮮上個月專門警告稱,如果韓國“直接”參與聯合國制裁,朝方會將此視為宣戰行為,并將采取“物理反制措施”。 “1962年的古巴危機正在朝鮮半島重演。主張強化制裁的國際社會與堅持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朝鮮正在走向誰也解不開的死胡同。”首爾大學教授張達重7日在韓國《中央日報》發出如此評論。不過對極少數人來說,這或許是個難得的機會。《澳大利亞人報》7日以“朝鮮核試驗引發科學家躁動”為題稱,這次核試提供了一個評估朝鮮核計劃走勢的少有的機會,大多數專家都在關注朝鮮要試爆的核武器是什么類型以及如何試爆,散布全球的地震監控儀和收集核試輻射數據的監測飛機將為分析人士提供重要數據。▲
環球時報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