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LISC 3026-45-13(1)國外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研究進展/肖希明,鄭燃(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26-39.
本文針對國外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簡稱LAM)三館數字資源整合的研究進展,以國外研究論文和相關會議為對象,進行文獻統計和分析。根據這些統計和分析,分別從LAM數字資源整合的政策和資金資助、LAM數字資源整合中三館的合作關系、LAM數字資源整合平臺建設、LAM數字資源整合面臨的問題以及LAM數字資源整合的發展趨勢等5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楊 蕾)
AELISC 3027-45-13(1)“十一五”期間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博士點院系圖書館學、情報學論文的實證研究/劉玉梅(淮海工學院圖書館)等//情報學報,2012,31(6):630-639.
文章運用文獻計量學基本方法,從CNKI、CSSCI收錄、被引、高產作者、領域專家等角度,對十一五期間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博士點院系圖書館學、情報學論文作統計分析,指出存在問題與不足,為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和研究的學科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向、教學研究重點等提供決策和參考信息。(王 崗)
AELISC 3028-45-13(1)我國現有學術評價機制的缺陷分析/楊建林(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等//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5):1-6.
學術評價機制是評估科研績效及學術能力的一系列制度,其作用主要體現在約束與激勵兩個方面,即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約束和對學術創新活動的激勵。但是,我國現行學術評價機制表現得過于功利,在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方式以及評價指標體系等諸多方面存在明顯缺陷,評價結果經常出現不合理、不公正的現象,評價質量與評價信譽受到大眾質疑,導致評價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嚴重制約著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以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使得學術評價已經背離其初始目的。本文對現有研究進行分析,總結我國學者對現有學術評價機制存在問題的看法及改進措施,從材料申報與送審機制、專家審查與選擇機制、評價方式科學化機制、評價社會化機制、監督與公示機制5個方面對我國現有學術評價機制的缺陷進行系統、深入的剖析。(張京生)
AELISC 3029-45-13(1)西部民族地區閱讀文化探析/王月娥,鄭英杰(吉首大學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2(11):51-54,83.
采用觀察法與訪談法,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研究對象,對西部民族地區當代閱讀文化的特質進行了調查,其結果表明:閱讀目的以休閉娛樂為主、閱讀內容以實用為主、閱讀層次以淺閱讀為主、閱讀推廣以普及為主和閱讀習慣以閱讀本民族民俗文獻為主是西部民族地區當代閱讀文化的特質,這與西部民族地區閱讀文化建設中的物態、制度、行為、心態文化層面存的問題息息相關。同時,針對以上問題,對培育西部民族地區閱讀文化提出了幾點思路:① 加強政府主導,形成西部民族地區閱讀文化建設的良好體制和機制;②找準西部閱讀文化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③ 注重民族性和地方性。(陳永平)
AELISC 3030-45-13(1)燕翼貽謀:民國時期婦女解放運動思潮譯著及著作述評/朱季康(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6):28-32.
以時代計算起來,婦女問題從最初發生到現在,已經有一二百年。但實際上婦女運動的真正活動,還不過數十年的歷史,而其中也只有從20世紀開始到現在的二三十年。民國時期,伴隨著近代工業化與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的浪潮,中國掀起了一股婦女解放的思潮,而同時期出版的大量譯著與著作則是這股思潮最直接的體現與載體。民國時期的婦女解放運動思潮譯著及著作的關注熱點由上世紀20年代初期的以國外為主、30年代至抗戰時期以關注本土為主,逐漸演變為抗戰及解放戰爭時期的具有時代內涵的內容。民國時期的婦女解放運動思潮譯著及著作群體為近代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做出了積極的輿論導向與學術支持作用,也為新中國建立后的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奠定了輿論與學術基礎。(張京生)
AELISC 3031-45-13(1)高校信息公開制度體系的構建/馬海群(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呂紅(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資料工作,2012(3):10-15.
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我國的治國方略,并明確指出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部門要實行公開辦事制度。伴隨著行政管理部門政務公開、廠礦企業廠務公開及農村村務公開的推行,校務公開作為這類事務公開形式的延伸和拓展,開始在各個學校逐步推開。我國高校信息公開制度形成于早期的高校校務公開工作,高校信息公開是對高校校務公開的進一步深化。本文在分析高校信息公開制度形成的三個階段基礎上,論述了構建高校信息公開制度的必要性,初步構建了我國高校信息公開制度體系框架。最后,針對目前我國高校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高校信息公開制度體系的相關建議。(張京生)
AELISC 3032-45-13(1)基于電子政務的重大自然災害信息系統建設/劉煥成等(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情報科學,2012(5):648-652.
基于電子政務的重大自然災害信息系統是一個對重大自然災害相關信息流進行高效管理的統一的信息系統,與電子政務網絡相結合,利用現有政務網絡,協調調度各部門系統資源,集中管理重大自然災害信息的收集、處理、傳遞、存儲等過程,執行重大自然災害應對過程中災害預測、決策、指揮、評估等工作,實現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中的跨部門跨地域的及時、高效的合作。該系統應包括:災害預警系統,信息發布系統,數據庫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業務應用系統,指揮控制系統,評價管理系統。(邵晉蓉)
AELISC 3033-45-13(1)開放獲取學術信息資源:逼近“主流化”轉折點/張曉林等(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2(9):42-47.
在分析開放獲取期刊和論文迅速增長與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介紹了SCOAP3和PLoS等出版商對開放出版模式上的創新及其影響,并揭示了開放獲取學術信息資源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包括:① 開放獲取期刊已成為可靠的學術資源和得到證明的商業模式;② 開放共享機構知識庫已成為機構和公眾認可的機構研究成果管理和公共資助研究成果開放共享平臺;③ 開放學術資源得到資助者、機構、科學家群體甚至傳統出版商越來越強勁的支持;④ 開放學術資源日益成為學術信息交流不可或缺的資源,并展現出在不遠的未來成為主流研究資源的可能性。(陳永平)
AELISC 3034-45-13(1)跨語言信息檢索中的命名實體識別與翻譯/吳丹等(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知識,2012(3):13-19.
命名實體(Named Entity,簡稱NE)是指文本中具有特定意義的實體,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機構名、專有名詞等。文章在對命名實體識別與翻譯研究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命名實體識別與翻譯的研究現狀,提出了基于信息抽取的命名實體識別與翻譯方法,并對該方法進行了一系列集成優化處理,實現了基于命名實體識別與翻譯的跨語言信息檢索實驗。其實驗結果顯示出命名實體識別與翻譯在跨語言信息檢索中的重要性,并證明了所提出的翻譯加權和網絡挖掘未登錄命名實體方法的應用能顯著提高跨語言信息檢索的性能。(陳永平)
AELISC 3035-45-13(1)圖書信息學研究的可視化分析/黃松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雜志,2012(6):70-74.
文章運用 Citespace對50種圖書信息學科核心期刊題錄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圖書信息學研究的10個子領域,如信息檢索、文獻計量、用戶研究、基本理論、信息公平等;(2)圖書信息學的20個研究熱點,如數字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信息搜尋行為、社會表象等;(3)圖書信息學的6個前沿領域:知識管理、信息建構、萬維網、數字鴻溝、健康信息、信息行為;(4)圖書信息學分階段研究的特點:2002—2004年以改變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為核心;2005—2007年研究的內容越來越細化;2008—2010年研究視野不斷擴大和深化。(邵晉蓉)
AELISC 3036-45-13(1)信息檢索系統運行的熵流模式/陳久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學報,2012,31(5):495-507.
根據耗散結構熱力學理論的分析指出,信息檢索系統的運行是向系統輸入的熵流對系統狀態函數即服務參數作用的非線性過程,其中,負熵流的作用有一個周期。這個非線性過程尚不能表達成數學關系式,而是用圖解定性描述了系統運行的模式。文章最后選取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網絡服務系統、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研究所IPAC書目檢索系統及湖北科技信息共享平臺3家的文獻檢索系統作了驗證。(王 崗)
AELISC 3037-45-13(1)信息檢索系統的服務展示界面及關鍵技術/李廣建,王巍巍(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2(9):11-17.
本文利用網絡調查的方法,對數十個國外可以通過Web訪問的信息檢索服務系統進行了分析,并依據信息檢索系統的查詢輸入形式、結果頁面的展示形式和顯示內容三個方面的標準,歸納總結了五種信息檢索系統的服務界面形式,分別是:① 基于檢索結果的類目列表式界面展示;② 基于檢索結果的圖形化界面展示;③ 基于用戶行為特征的標注式界面展示;④ 基于預設問題的導航式界面展示;⑤ 基于自然語言提問的答案界面展示。同時分析了每種類型界面展示的特點及背后的關鍵技術。(陳永平)
AELISC 3038-45-13(1)信息資源開發技術采納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專利分析軟件為例/王曰芬(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情報學報,2012,31(5):533-547.
文章以專利分析軟件為例,借助于創新擴散和消費者行為理論,分析了用戶購買采納的過程,構建了軟件采納行為模型。并應用實踐調查法和數量統計方法,從專利軟件自身因素、組織因素、環境因素這三方面研究影響組織采納專利分析軟件的因素,具體探討了專利分析軟件的相對優越性、兼容性、復雜性、可試用性、可觀察性、價格合理,組織的內部需求、高層支持、組織創新性,以及政府鼓勵與競爭壓力對專利分析軟件采納意愿的影響。最后,修正了軟件采納模型和提出對策建議。(王 崗)
AELISC 3039-45-13(1)應對突發事件的信息制度及其構建思路/周毅,孫帥(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情報科學,2012(5):641-647.
應對突發事件的信息制度存在系統性與功能性缺陷以及制度執行不力是造成應對突發事件不力的根本原因之一。鑒于突發事件信息制度在突發事件管理與信息平臺建設中的保障性地位以及當前國內外在這些問題上的現實基礎,作者對我國已有的應對突發事件典型案例及其應對突發事件的信息響應能力與影響等進行客觀評估,認為應對突發事件的信息制度內容體系包括:信息采集與報告制度、信息處理與研判制度、信息共享與公開制度、信息預警與決策制度、信息監測與導控制度等。推動制度的有效執行是提高政府部門信息響應能力以及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的關鍵。(邵晉蓉)
AELISC 3040-45-13(1)Web2.0環境特征對組織中知識共享績效的影響研究/田鵬(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等 //情報科學,2012(6):801-806,810.
Web2.0環境所具有的信息豐富性、主體互動性和知識可及性等特性對組織內成員間知識共享的績效有顯著增進的效果,對于知識共享績效指標的直接性影響主要有:能增進知識共享的滿意度、增進知識共享時對所傳遞知識的獲取、增進所傳遞的知識對知識接收者的實用性。Web2.0環境特性能降低空間性障礙、社會性障礙等知識共享障礙;在Web2.0環境中,增進知識擁有者與知識需求者彼此間的交流,能降低知識擁有者所欲傳遞的知識內容與知識需求者所吸收的知識內容兩者間的差異性。知識共享動機和障礙對知識共享績效存在顯著的影響。(邵晉蓉)
AELISC 3041-45-13(1)基于概念格的 Folksonomy知識組織研究——關聯標簽的結構特征分析/滕廣青(吉林大學管理學院)等//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6):22-28.
文章以BibSonomy.org真實數據為研究對象,通過網站“Related Tag”欄分別獲取兩個梯次的關聯標簽集合。采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方法構建關聯標簽概念格,并基于概念格對關聯標簽進行聚類分析和關聯規則挖掘,以此揭示出關聯標簽間隱含的概念間關系和潛在的語義關聯。對關聯標簽這一新興的導航方式中隱含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關聯標簽間存在的“語義關聯詞”和“語義下位詞”關系,完善Folksonomy知識組織模式的標簽導航體系。(王 崗)
AELISC 3042-45-13(1)面向開放關聯數據的知識地圖研究/朝樂門(中國人民大學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圖書情報工作,2012(10):17-24.
關聯數據是一種數據發布和關聯的方法,而知識地圖作為知識定位、組織和可視化展現的一種方法,是開放關聯數據的高效訪問和深度利用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關聯數據知識地圖的研究仍很薄弱。因此,文章以研發面向開放關聯數據的跨域共享與按需服務為目的,依次研究了面向關聯數據的知識地圖基本特征、體系結構、關鍵技術及其實現,并在此基礎上,采用語義Web編程技術實現了面向DBpedia、Yago、FOAF、Freebase等不同關聯數據集的知識地圖系統,進一步論證了該文的研究工作。(陳永平)
AELISC 3043-45-13(1)面向信息資源云服務的知識分類研究/鄧仲華(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等∥圖書與情報,2012(3):1-5.
知識分類是信息資源云中重要的基礎部分。從應用目標的視角分析,知識分類可以歸為三種:揭示知識本質的分類、用于管理/檢索的分類以及用于知識運動規律研究的分類。信息資源云環境下的知識分類有兩點需要把握,一是要符合其應用場景,以尋求一種適合的知識類型的劃分,這體現了用戶對知識類型的需求。二是要找尋一種適用于網絡環境的快速便捷的分類方法,以提高其服務的有效性,這體現了用戶對服務質量的需求。從用戶需求和知識使用頻率及穩定性著兩個維度出發,可以把知識分為四類:發展類知識、常規類知識、偶發類知識、核心類知識。(閔星星)
AELISC 3044-45-13(1)信息融匯過程中構建行業知識庫的組織行為博弈分析/付晶(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等//情報學報,2012,31(6):612-618.
文章從信息融匯過程中行業聯盟成員企業構建行業知識庫的實際背景出發,在考慮了行業知識庫的公共物品屬性和“公共地悲劇”的基礎上,建立了行業知識庫構建過程中企業間組織行為的博弈模型,從“組織與組織”和“組織與聯盟”兩個層面分析了成員企業的博弈策略,并討論了信息資源的供給不足和過度使用的原因。最后,根據上述分析,給出了一系列相應的管理啟示。(王崗)
AELISC 3045-45-13(1)知識管理文獻增長模型研究 /李久平a,b,姚樂野c(四川大學a.歷史文化學院;b.圖書館;c.公共管理學院)//情報資料工作,2012(5): 36-39.
自人類有文明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對知識的探索,但將知識作為一種資源并進行管理,且將知識管理演生為一個重要的管理類研究領域則不到30年的歷史。面對知識管理文獻絕對數目的急劇增加,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要想快速而全面地把握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必須借助文獻計量學的方法,而文獻增長模型理論是文獻計量學的最基本理論。本文以1980—2010年期間CNKI平臺中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EICompendex》數據庫中知識管理文獻的年累積量為數據源,應用文獻計量學中的文獻增長理論,通過曲線擬合出知識管理文獻增長模型是指數增長模型,并進一步討論了文獻增長的四個階段,最后得出了目前知識管理文獻增長處于空前發展期的結論。(張京生)
AELISC 3046-45-13(1)中國文化情境下的虛擬社區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劉蕤(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等//情報科學,2012(6):866-872.
本文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驗證了個體心理維度及社會文化維度內的影響因素對于虛擬社區知識共享意愿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對虛擬社區知識共享意愿有正相關關系;個人結果預期對虛擬社區知識共享意愿有正相關關系;自我效能對社區導向結果預期有正相關關系;關系對虛擬社區知識共享意愿有正相關關系;爭面子對虛擬社區知識共享意愿有正相關關系。作者依照實證研究結果,提出促進虛擬社區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拓展虛擬社區的技術平臺;完善虛擬社區的基本功能;建立基于個人因素和人際交互因素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邵晉蓉)
AELISC 3047-45-13(1)中文知識組織系統形式化語義描述標準體系研究(一)——擴展SKOS實現傳統受控詞表全描述/曾新紅(深圳大學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57-68.
本研究作為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知識組織標準規范”項目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文知識組織系統形式化語義描述標準體系研究的基礎,以傳統知識組織系統的中文以SKOS Core為基礎,以實現中文敘詞表和分類法等傳統受控詞表的全描述為目標,研究傳統中文知識組織系統的語義描述規范。其中,針對中文KOS描述需求中SKOS能夠描述的部分,研究制定用SKOS描述的具體規范;對于現有SKOS詞匯無法描述的部分,則利用RDF/RDFS/OWL的建模結構,基于SKOS的數據模型進行了本地(CKOS)擴展。(楊 蕾)
AELISC 3048-45-13(1)SoLoMo與智慧圖書館 /謝蓉,劉煒(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5-10.
SoLoMo意為社交、本地和移動,是指利用移動設備、基于地理位置并結合社交網絡特點而提供的網絡服務,簡言之即為“社會化本地移動應用”, 它代表了目前互聯網發展的最新趨勢。SoLoMo使圖書館的服務具有了時空性,改變了圖書館與用戶的互動方式,使圖書館更具個性化、人性化和社交化的特點,它正在成為“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要素。而智慧圖書館不僅使自己的館藏知識化,還通過智能化的感知系統,主動地參與到讀者日常的知識交流過程中去。SoLoMo在圖書館中可能的應用包括簽到服務、閱讀推廣、本地化社區、作為空間的圖書館、智慧服務等。(楊 蕾)
AELISC 3049-45-13(1)對草根NGO 圖書館的思考/蔡鳴聿(深圳圖書館)//圖書館建設,2012(6):13-16,19.
草根非政府組織(NGO)圖書館是由草根NGO所籌建并運營的一種特殊的民辦圖書館,具有非營利性、公益性、組織性等特點。近幾年草根NGO圖書館的迅速發展不是偶然的社會現象,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資源的缺位;公民社會的自我訴求。立人鄉村圖書館聚集地方資源在全國各地創辦圖書館,通過高品質的藏書和多樣化的經營模式針對青少年提供服務,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它也跟其他草根NGO圖書館一樣面臨著法律、資源、管理和人員等方面的困境,需要從內外兩個角度探索持續發展之路。(邵晉蓉)
AELISC 3050-45-13(1)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困惑與思考/魏建琳(西安文理學院圖書館)//圖書館建設,2012(5):69-72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是2011年度我國圖書館界的首件大事。在公共圖書館的百年歷史中,免費開放反復不定,主要是因為保障條件的缺失。而當前的保障條件仍然不容樂觀。當前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只是面對大眾需要的一種以最小投入來獲得最大社會效益的理性選擇,不能真正反映民意,且由于沒有具體的向下負責的制度設計,因而實質上卻無法真正實現。要真正實現免費開放,需要以民主機制建設作為基礎保障。(王 崗)
AELISC 3051-45-13(1)公共圖書館治理模式研究:挖掘自主治理秩序的力量——公共圖書館治理模式研究系列論文之二/段小虎(西安文理學院)∥圖書館雜志,2012(6):10-13,19.
為了在公共事務治理領域找到能彌補“政府失敗”“市場失靈”的“第三方力量”,“自主治理”理論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治理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選擇。實現公共圖書館自主治理的外在條件是:(1)國家公共事務管理體制轉軌。體制轉軌是自主治理的大前提。(2)出臺規范、鼓勵民間組織發展的基本法律制度。尊重制度變遷的歷史邏輯是自主治理的大原則。(3)公民社會健康發展。發育良好的公民社會是自主治理的大基礎。實現公共圖書館自主治理的內在條件是挖掘自主治理秩序的力量、積累自治的社會資本。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動體制轉軌,是公共圖書館自主治理發展的大方向。(閔星星)
AELISC 3052-45-13(1)活態文化在圖書館 /李澤文(集美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3):48-51.
活態文化大都源于民間,是一種非主流文化,對它的保護與傳承是對人民創造的一種應有尊重。活態文化正隨著生存環境與生存理念的變遷飛速消失,其保護也缺失依據,作為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傳播信息和發展文化的關鍵性社會機構公共圖書館,特別是作為地處活態文化發源地與傳承地的縣級圖書館,必須承擔起保護的職責,通過文獻式的保存,加大力度對活態文化以研究、展示,在研究中推進保護,展示中宣傳與弘揚,互動中助推傳承人素質水平的提高,以確保活態文化的活態存在,維護和強化其內在生命,增進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閔星星)
AELISC 3053-45-13(1)基于多興趣特征分析的圖書館個性化圖書推薦方法/馬健(南京財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等//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6):1-8.
本文利用圖書館讀者借閱記錄中的相關信息,應用漸進遺忘策略和滑動窗口相結合的更新算法等,建立讀者的興趣詞庫和索引庫,進而建立讀者的多興趣特征庫。分別計算讀者興趣特征的特征詞庫以及索引庫與書籍的相似度,將這兩種方法計算出的相似度進行線性疊加,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和擴展性的混合推薦算法,從而實現圖書館書籍的個性化推薦方法。該方法綜合利用《中圖法》中書籍所屬的索引類別,能有效解決數據稀疏問題。最后對相關實驗內容和結果進行詳細說明。(王 崗)
AELISC 3054-45-13(1)嘉興服務模式的延伸與深化:從總分館體系到圖書館服務體系/李超平(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12-19.
嘉興在獲批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之前就已在全地區初步形成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基礎架構,獲批之后,又開始構建覆蓋全地區的圖書館服務體系——由公共圖書館及其他類型圖書館共同形成的覆蓋全民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本文分析了“嘉興總分館模式”在“大嘉興”的橫向與縱向的延伸路徑,總結了“嘉興模式”的特點為:在政府主導下的跨系統圖書館服務聯盟;基于專業規劃的聯盟資源建設;以統一服務平臺向全地區用戶提供服務。由此保證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進一步向村級圖書館建設延伸,也使圖書館服務聯盟能夠克服松散聯盟導致的資金保障問題,并進一步提升同一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楊 蕾)
AELISC 3055-45-13(1)來新夏先生圖書館學思想與成就研究/徐建華,馮凱悅(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3):3-8.
來新夏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方志學、古典目錄學和圖書館學家。他在史料搜集和編纂,乃至古典目錄學、文獻學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從1979年,來新夏先生開始圖書館生涯至今,其圖書館學研究和工作階段性特征非常明顯,每個時段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就,并且不斷擴充自己的研究視野和實踐范疇,在思想深度和高度上也逐步推進。來新夏先生的圖書館成就有以下幾點:(1)圖書館學教育理念與辦學實踐。他優化了中國圖書館學教育的內容和體系,搭建了自成系統的新課程結構與其設計的“三三制”培養模式相適應,突出了圖書館學科特點。(2)圖書館管理理念與館長工作。其關于圖書館管理研究有兩大特點:“人本”理念和從實際管理工作角度出發。(3)《津圖學刊》創刊歷程和一貫原則。(4)古籍保護、藏書文化及其他研究成果概述。(閔星星)
AELISC 3056-45-13(1)面向使用的圖書館用戶研究方法分析/王丹丹(河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資料工作,2012(3): 29-32.
集中分析某一學科出版的文獻是了解該領域熱點研究內容、主流研究方法和未來發展趨勢,評價該領域學術成熟度以及研究積極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對圖情領域有關用戶研究的文獻進行了集中分析,文獻選自三部分:(1)Emerald數據庫,該庫摘要最為規范且易于提取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檢索時間限制為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對關鍵詞包含“userstudy0”、“user studies0”或“user research0” 的文獻進行了手工篩選。(2)PQDD數據庫,該庫包含了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高水平研究,對其2002年至今的文獻進行了篩選。(3)EBSCO的LISTA文摘庫,該庫包含了來自亞洲等地的研究文獻,可以避免歐美文獻過多、結論以偏蓋全的缺陷,檢索時間是2008年至今,對主題詞包含“user study0”、“user studies0”或“user research0”的摘要進行了分析。(張京生)
AELISC 3057-45-13(1)美國公共圖書館法研究/劉朱勝(美國巴爾的摩大學法學院圖書館)//圖書館,2012(3):1-7.
文章旨在對美國圖書館,特別是美國公共圖書館法律環境的發展做一概述。首先闡述了美國圖書館法律體系形成的制度背景,之后介紹了影響美國公共圖書館立法和運作的法律依據、權力來源以及那些會對公共圖書館運行產生影響的聯邦、州和地方層面的法律規章,從而說明美國的公共圖書館體系和它的運作受到圖書館法和其他相關法律的監管和影響。重點介紹了一些對圖書館建設具有重大和直接影響的政策、法案和法律條文,并通過幾個案例來探討公共圖書館日常可能面臨的一些法律問題,以提供給國內圖書館同業參考。(楊 蕾)
AELISC 3058-45-13(1)美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探析(1850—1900) ——解讀《民主文化的武器(Arsenals of A Democratic Cuture)》/曹海霞(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雜志,2012(6):14-19.
美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依賴于文化、經濟及民主斗爭發展的社會背景。1850—1900年,來自歐洲尤其是英國殖民地——新英格蘭地區的移民文化對美國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并凸現在很多文化機構和文化模式方面。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美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包括:(1)法律支持的有力保障措施。(2)人道主義精神。(3)慈善的動力。(4)其他社會支持條件。知識精英的推動作用、圖書館委員會的成立和圖書館自身作為社會教育功能的地位凸顯。(閔星星)
AELISC 3059-45-13(1)美國圖書館協會的獎勵制度及對我國的借鑒/劉茲恒,劉通(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5):86-89.
隨著社會分工呈現越來越明顯的專業化和知識化,各行各業均產生了一種給那些實現了其規范要求,完成了其特定任務的人頒發獎勵的制度。事實證明,完善的獎勵制度能夠識別并肯定勞動者的工作能力,激勵其取得更大的成就,進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美國圖書館協會的獎勵制度具有獎項數量與類型設置多、獎勵資金來源廣和評獎制度較完善等三方面特點,本文詳細介紹了美國圖書館協會評獎機構、評獎政策和評獎程序方面的情況,并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了在我國建立并完善圖書館獎評選制度的建議。(張京生)
AELISC 3060-45-13(1)美國圖書館協會期刊系列:調查與分析/孟廣均(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王月娥(湖南吉首大學圖書館)//圖書與情報,2012(3):22-29,34.
經逐一調查,美國圖書館協會系統共編輯出版了144種期刊,包括該協會所列期刊一覽表70種,經查詢補充收集的各州和地區分會的期刊,以及一些機構遺漏的期刊74種。文章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分析:(1)ALA及其所屬組織機構在重視編輯出版期刊方面很突出。(2)ALA系統編輯出版的刊物質量也是比較高的。(3)對于期刊的界定至今仍是學界尚未取得定論的問題,所以在實踐中往往是自行其是,很不一致。(4)在ALA的期刊一覽表中,對選擇確定的期刊如何科學地進行“編目”似乎考慮得還不夠全面。(5)ALA的期刊一覽表缺乏統一規范。(6)ALA期刊的出版方式方面有了根本性的變化。(閔星星)
AELISC 3061-45-13(1)示范區(項目)創建與公共圖書館發展/李國新(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4-11.
本文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標準中的“公共圖書館指標”體現的導向和特點總結為:把提升服務能力、改善服務效益作為重要內容;促進遠程服務能力和流動服務能力建設;重點任務指標化推進。同時認為示范項目中的“公共圖書館項目”的類型分為總分館體制的探索與實踐、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基礎建設、全民閱讀活動三類。最后指出公共圖書館參與示范區創建,首先要形成全面達標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保障條件;其次要提煉出在創建過程中重點需要突破的問題。(楊 蕾)
AELISC 3062-45-13(1)數字網絡環境下建大型公共圖書館的必要性——以上海圖書館二期工程建設為例/王世偉(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圖書館雜志,2012(5):23-25,31.
數字網絡環境下還需要建大型公共圖書館嗎?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以下五個維度加以討論。(1)城市圖書館的文化功能定位。(2)城市圖書館的現有空間。(3)城市圖書館的持證率。(4)城市圖書館的全球發展。(5)城市圖書館新舊虛實功能的融合。無論是專業還是大眾的讀者群的分隔,還是適應不斷增長的市民文化需求,都需要有一定體量的圖書館新空間來承載,從而體現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使圖書館的新舊和虛實功能恰當地融為一體。(閔星星)
AELISC 3063-45-13(1)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適度水平相關理論/金勝勇,李曉娜(河北大學管理學院)//圖書館,2012(3):30-33.
在研究和建設實踐中,二八定律與布拉德福定律、核心資源配置理論、館藏資源結構理論、長尾理論和“完整學科拼圖目標理論”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適度水平的確定有著重要的影響。相對于前四種理論所強調的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適度水平區分重點和一般資源建設的論斷,“完整學科拼圖目標理論”立足于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強調共建單位之間共建任務的“拼圖”式分工,將館藏結構分為“共建域”和“自建域”兩個部分,此理論為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適度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有利于在加強圖書館個館建設的基礎上,推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楊 蕾)
AELISC 3064-45-13(1)萬木草堂藏書考/蘇全有(河南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圖書館論壇,2012(3):70-74.
萬木草堂的藏書于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后查封,全部損失。其圖書來源,大約可分為兩類:康有為及其學生的捐書、社會捐贈。萬木草堂的藏書作為培養人才的強力支撐,其藏書實行學生自主管理,輪流值班,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利用,效果顯著。萬木草堂的藏書流向,學界有兩種看法:一為戊戌維新變法失敗后被焚;一為戊戌變法失敗后,草堂被查抄,書藏由總督府所沒收,后撥存于廣雅書院。廣雅書院所存萬木草堂藏書到民國初期又回到了康有為手中,此外,流傳于弟子及其他人家之草堂藏書,亦陸續送歸草堂。(閔星星)
AELISC 3065-45-13(1)為何追問本質:圖書館本質追問的正當性辯護——圖書館本質研究之二/劉君(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圖書館雜志,2012(5):7-10,44.
對圖書館本質的追問要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當性。(1)本質追問是人類理性之自然傾向。本質追問的意義在于,它能“啟發人類在理想與現實,終極的指向與歷史的確定性之間,既永遠保持一種‘必要的張力’,又不斷打破這種‘微妙的平衡’,從而使人類在自己的全部活動中保持生機勃勃的求真意識、向善意識與審美意識,永遠敞開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間”。(2)本質追問是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之基礎。只有確定了圖書館的本質,才能明確圖書館概念,確定圖書館的研究對象,這是圖書館學科得其獨立地位的前提,是圖書館學科研究的邏輯起點和形成學科基礎理論的基石,規定著圖書館學科的性質、基本內容和理論體系。(3)本質追問是圖書館時間活動的意義之源。(閔星星)
AELISC 3066-45-13(1)我國公共圖書館立法思考(下)——公共圖書館法的客體問題/裴成發(山西大學管理學院)//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5):21-24.
公共圖書館法的法律客體的表現應與圖書館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作用密切相關。由于公共圖書館法是一個特殊領域的法律,其客體的表現往往也是多元的。就圖書館的資源講,包括人力資源、物質資源、讀者資源等。從這個意義出發,公共圖書館基本上囊括了法理學上的對客體描述的 4種基本要素,即物、人、精神和行為結果等。在公共圖書館法的立法和實施過程中要體現 3個結合,即調整性與保護性規范的結合,一般性與個別性規范的結合,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的結合。這既是一般法理學的基本原理,又是對公共圖書館法建設的基本要求。(邵晉蓉)
AELISC 3067-45-13(1)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圖書館新消亡論論辯/初景利,楊志剛(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2(11):5-11.
針對國內外新一輪關于圖書館消亡論的討論,結合微博調查,從達爾文“適者生存”理論,闡述了圖書館,特別是研究圖書館受到的信息環境、經濟環境、教育科研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認為應以理性的思維看待圖書館的生存問題,客觀地認知環境的變化和直面圖書館轉型變革的挑戰,并且要積極地樹立憂患意識,增強職業危機感和前瞻性的洞察發展趨勢,以便能動地增強適變能力。同時對圖書館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包括:① 融入數字化戰略;② 嵌入教學科研過程;③ 提供移動服務;④ 創新學科服務。(陳永平)
AELISC 3068-45-13(1) 虛擬圖書館員——Lib3.0環境下的新型館員/柯平,劉莉(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24-29.
當下,Web3.0的浪潮已經開啟,并延伸到了包括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在內的社會各個領域。相對于Lib1.0的強調“提供”,Lib2.0強調讀者的“參與、互動”,Lib3.0則更多的是強調圖書館員的廣泛參與與引導。本文以德國漢堡市公共圖書館虛擬聊天機器人“Ina”為例對虛擬圖書館員進行了介紹和說明,闡釋了Lib3.0下虛擬館員的界定與意義,提出了更具有普適意義的包括值日館長、流通館員、導讀導航員、參考館員、學科館員在內的虛擬圖書館員及其圖書館崗位職責與范疇,同時,也說明了諸多在創建和應用虛擬館員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楊 蕾)
AELISC 3069-45-13(1)引入第三方評價完善圖書館績效評估體系/吳慶珍(杭州圖書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6):4-8.
績效評估方法最初用于企業管理,是激勵企業發展的一種機制。自績效評估方法引入圖書館以來,國內外圖書館界有多種“圖書館績效評估”的概念表述,國際標準化組織認為,圖書館績效是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效能以及撥款和資源利用在提供服務中的效率。我國圖書館績效評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直到2001年國家圖書館發布《國家圖書館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標志著我國公共圖書館績效評估與國際接軌。進入21世紀,績效評估由內部評價轉向外部評價,第三方績效評估興起豐富了績效評估體系的理論實踐,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本文從分析績效評估的背景入手,指出公共圖書館引入第三方評價的必要性,介紹了圖書館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與圖書館第三方績效評估的組織實施,以完善圖書館績效評估體系,同時闡述了圖書館的第三方績效評估未來的發展趨勢。(張京生)
AELISC 3070-45-13(1)英國圖書館活動家麥克考文圖書館學思想探析/黃紅華,韓秋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與情報,2012(3):134-138.
麥克考文是英國著名的圖書館學活動家,被認為是英國圖書館事業史上最富盛名的人物之一。麥克考文對英國圖書館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有以下幾點:(1)對圖書館員的認識。麥克考文認為所有圖書館工作的質量提高在于從事這項工作的工作人員的品質。(2)對弱勢群體的關注。(3)對國際圖書館事業的推動,促進國際圖書聯盟(IFLA)對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關注。(4)對麥克考文報告形成的貢獻。他在對各地圖書館進行了深入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戰后英國公共圖書館發展構想。(5)對形成英國公共圖書館體系的不斷努力。麥克考文認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源于三個原理。首先,圖書館的存在是為了服務。其次,公共圖書館必須是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最后,圖書館應該是免費的。(閔星星)
AELISC 3071-45-13(1)中國“前圖書館學”的發展及有關文獻/張樹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30-36.
20世紀中國圖書館學誕生之前的藏書事業,被稱為“前圖書館學”。中國的“前圖書館學”經歷了從“圖書整理理論”到“藏書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積累了有關圖書收藏和整理方面豐碩的成果和厚重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本文介紹了有關“圖書整理理論”的著作《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通志·校讎略》《通志·藝文略》《校讎通義》,同時也詳述了有關“藏書管理理論”的著作《麟臺故事》《南宋館閣錄》《南宋館閣續錄》《澹生堂藏書約》《藏書記要》《流通古書約》《古歡杜約》《儒藏說》等文獻,并闡明了它們在我國藏書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楊 蕾)
AELISC 3072-45-13(1) 網絡信息生命力評價——基于網絡信息的增長與老化模型/龔思婷,孫建軍(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雜志,2012(5):75-79.
研究網絡信息增長的模型一類是基于傳統的文獻增長模型發展起來的,對網絡信息隨時間推延在數量上的變化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另一類是基于網絡信息分布模型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網絡結構單元和鏈接結構的增長規律。國內研究集中在利用網絡信息本身和網絡文獻的增長規律來評價網絡信息的生命力。國外主要利用鏈接分析等方法研究網絡結構單元的增長規律來探索網絡結構的生命力。關于網絡信息老化,國內一般是利用生命周期測度指標、被利用情況測度指標等進行評價。國外側重對網絡信息的可訪問性動態分析來評價研究對象的生命力。(邵晉蓉)
AELISC 3073-45-13(1)網絡信息資源的老化規律研究——以網絡引文的可追溯性為視角/楊思洛(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邱均平(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情報學報,2012,31(6):619-629.
文章從網絡引文的可追溯性角度研究網絡信息資源的老化規律。具體分析CSSCI(1998~2009年)的 183986條P(Print)-W(Web)網絡引文,發現各年網絡引文量呈邏輯增長,篇均引文量也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近一半(48%)的P-W引文不可追溯。在不可追溯的引文類型中,404所占比例最大;通過引入傳統文獻老化規律模型——負指數增長曲線分析,P-W網絡引文的平均可追溯半衰期為7.13年。PW網絡引文可追溯性與其URL域名類型、URL網頁類型、URL層數和年代等的關系方面,P-W引文不可追溯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URL層數與URL字符數之間具有顯著線性相關關系。(王 崗)
AELISC 3074-45-13(1)亞洲國家頂級國家圖書館網站版權政策比較研究/付立宏,閆金雙(鄭州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2012(3):76-78.
鑒于近年來國內外圖書館網站發生的諸多與圖書館利用作品有關的版權案件,本文選取了亞洲7個國家的10個頂級圖書館網站做了有關受保護作品的類型、版權歸屬及權利聲明、用戶使用權限、外部鏈接的免責聲明、技術保護措施以及權利管理信息政策等6個方面的比較研究。通過對以上圖書館網站版權政策所做的全面比較,找出了他們在版權保護方面的異同,分析了其版權政策的優劣,提出了圖書館網站版權政策建設的方向,以期為國內圖書館網站制定版權政策提供借鑒和參考。(楊 蕾)
AELISC 3075-45-13(1)數字化學術期刊的產業鏈分析與共贏模式構想——由“獨家授權協議”引起的思考/任全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情報資料工作,2012(3):60-64.
萬方數據和中華醫學會于2008年2月29日共同宣布正式啟動合作戰略,合作雙方就醫學期刊出版的數字化轉型達成一致意見,中華醫學會將獨家授權萬方數據來實現其旗下115種醫學專業期刊的數字化服務推廣。與此同時,清華同方正在積極和多家期刊社談判, 愿意以高價買斷他們的期刊數字版權,,并在檢索出的每篇論文中提供該“被買斷”期刊封面照片,期刊上印著“獨家”標識以明示讀者。“獨家協議”這種數字期刊贏利模式改變了以往單家雜志簽約數字技術支持商的形式,提出了系列雜志電子版權資源獨家合作的構思。但是,由“獨家授權”問題帶來的爭議,促使我們重新梳理數字化學術期刊的產業鏈條,探索合作各方的共贏模式。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技術提供商構成了產業鏈的主要節點,制度供給模式、技術實現模式、個性化服務模式配套實施,才可能實現產業鏈上各個節點之間的合作共贏。(張京生)
AELISC 3076-45-13(1)數字圖書館云存儲應用系統研究與實現/馬曉亭a,陳臣b(蘭州商學院a.信息工程學院;b.網絡中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5): 8-13.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成熟,建設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云圖書館成為數字圖書館發展的必然方向。云存儲技術是支撐云圖書館的關鍵技術,如何利用集群應用、網格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等技術,通過應用軟件將云數據中心建設成為一個多設備、多應用、多服務協同工作的高效云圖書館集合體,按用戶需求為訪問者提供云虛擬化、個性化和可定制的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服務,是提高云環境下圖書館數字用戶滿意度的前提。云存儲是分布式存儲技術與虛擬化技術結合的產物。為提高云圖書館分布式系統的存儲容量、可靠性以及效率問題,本文分析了云數字圖書館對云存儲的需求,介紹了云存儲的技術架構和應用原理,然后提出一種基于云計算新的存儲策略。該策略可以使存儲設施負載均衡,提高系統數據傳輸性能,解決了云圖書館海量存儲需求的問題。(張京生)
AELISC 3077-45-13(1)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電子文件集成共享的體系架構研究/趙生輝(西藏民族學院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圖書情報知識,2012(3):35-42.
少數民族語言電子文件是信息時代少數民族人口和相關機構社會活動的客觀記錄,也是少數民族文化的載體,各個民族之間信息溝通和交流的手段。本文在介紹少數民族語言電子文件共享現狀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少數民族語言電子文件共享的需求,并按照平衡多元性需求和一體性需求的思路設計了三種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電子文件集成共享的體系架構,包括:①“兩次歸檔”的少數民族語言電子文件集成管理體系;② 基于分布式數據庫的少數民族語言電子文件分中心網絡體系;③ 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核心的多語種電子文件共享體系。(陳永平)
AELISC 3078-45-13(1)2011年我國文獻學研究進展/王余光,鄭麗芬(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3):9-16.
從2011年國內公開發表的文獻論文來看,熱點集中在文獻學研究、文獻學專題研究、專科文獻學研究和文獻學家研究等幾個方面。文獻學理論研究為推動文獻學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1年對文獻學研究的階段性總結主要集中在對文獻學學術史、古籍整理和學科發展的探討上。專科文獻學和文獻學專題研究,主要表現在歷史文獻學——學科定位、理論特點、文獻學思想、研究方法和存在的問題;中醫文獻學;藝術文獻學;少數民族文獻開發;地方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出土文獻的研究等方面,其中文獻學專題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對古典文獻、古籍數字化和文獻刊刻、收藏、傳播等方面。文獻學研究與文獻學家專集主要為紀念性文集,包括對文獻學家個體的研究和文獻學家專集。(閔星星)
AELISC 3079-45-13(1)從上孫家寨出土木牘看西漢張良韓信《兵法》和楊仆《兵錄》的內容性質及其目錄形制/傅榮賢(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圖書情報知識,2012(3):72-78.
從青海上孫家寨出土的西漢晚期軍事律令文書木牘可以推知,西漢張良、韓信《兵法》和楊仆《兵錄》都是軍事律令的結集,它們本身都附有目錄,但并不是“目錄著作”。并且,《兵法》和《兵錄》所附的目錄都是勒編成冊的一書篇章目錄(contents),因而不是“莫之或先”的群書目錄(bibliography),也不是我國“最早的兵書專科目錄”。此外,《兵錄》之“錄”意為“依次記載”,“兵錄”即依次記載兵法律令條文,并不是“名圖書目錄為錄”之所始。(陳永平)
AELISC 3080-45-13(1)清代總集編者著錄辨正/夏勇(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6):39-43.
清代文獻極其浩繁,加之整理研究工作相對薄弱,因而書目著錄中的混淆錯亂情形比比皆是。譬如很多清代總集的編者信息,便未能在若干通行書目中得到準確反映,有的甚至還在不同書目中呈現出眾說紛紜的態勢,給我們調查、使用與研究這些書籍帶來相當大的困擾與不便。本文著眼于致誤的主要表現與動因,進行系統的論列,大致分姓名訛謬、信息不全、信息錯誤三個方面,分別舉例,予以辨正。(張京生)
AELISC 3081-45-13(1)本體拓撲結構關系存儲研究/薛建武,白燚(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5):26-31.
分析本體和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的相似性,構建在面向對象數據庫中存儲的本體拓撲結構。在此基礎上,提出本體向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的轉化方法,設計本體拓撲結構的存儲類。本體拓撲結構在存儲本體時通過核心類存儲本體概念,關系類存儲多種本體關系,可以動態、完整地保存本體的網狀信息。最后,通過航空武器懸掛發射裝備實例對本體拓撲結構的存儲進行驗證。(王 崗)
AELISC 3082-45-13(1)關聯數據映射語言:R2R/陶俊(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等//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100-109.
R2R語言包括 r2r:prefixDefinitions,r2r:sourcePattern,r2r:targetPattern,r2r:transformation,r2r:mappingRef等映射屬性,字符串函數、列表函數、算術函數、XPath函數及URI、文學、語言、數據類型等四種變量修飾符,提供r2r:hasMapping,r2r:mapsTo,r2r:dependsOn,r2r:sourceDataset,r2r:targetDataset等映射元數據,映射語句遵循“資源-映射屬性-三元組文字”結構及Turtle語法等規則。在總結以上語法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實例闡釋其用法,并與SPARQL語言進行比較。研究認為R2R語言在支持RDF表示、變量和修飾符定義、名稱空間前綴表示、空白節點定義變量等方面與SPARQL存在語法一致性特征,在功能和句法表示方面二者存在一定差別。推廣R2R語言有助于從詞匯和數據集實例兩個層面提升RDF鏈接創建能力,進而為創建關聯數據集成服務環境提供支持。(楊 蕾)
AELISC 3083-45-13(1)公安情報學與情報學的關系研究/謝曉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情報學系)//情報雜志,2012(6):1-7.
關于公安情報學與情報學的關系學術界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公安情報學是情報學的分支學科;二是公安情報學與情報學無從屬關系,公安情報學應完全脫離情報學進行專業建設。本文從學科名稱、產生背景、歷史淵源、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學科定位、學科重點、實踐工作等多方面對兩者異同與關系作了分析,據此指出:兩種觀點各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頗,公安情報學與情報學關系密切亦有較大區別,公安情報學不宜作為情報學的分支學科而應作為公安學的分支學科進行建設,但也不能完全脫離情報學,情報學是公安情報學重要的基礎學科。(邵晉蓉)
AELISC 3084-45-13(1)基于綜合集成論的情報研究理論闡釋/鐘麗萍(南昌大學圖書館);冷伏海(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6):.7-11.
情報研究產品是人類智力活動的寶貴財富,出于知識積累的考慮,應該在后來的情報研究活動中得到重用。對于一個情報研究問題,將前人所做的、用不同研究方法完成的情報研究報告進行集成,以得到解決某個情報研究問題的整體性解決方案。這種做法可消除由于論文發表、樣本大小、個人意見、方法缺陷等方面的偏倚,從而得到較為科學、更為接近真實的結論,在其他專業領域如醫學、教育學、決策學等得到應用,并已取得巨大成功,也將是情報研究的一個發展趨勢。本文從綜合集成論的角度對情報研究進行理論闡釋,從研究問題、情報搜索、情報分析等多個階段分析情報研究的復雜性特質,論述系統性概念及情報研究的系統組成,創新性地提煉情報研究中的綜合集成方法,從綜合對象和綜合程度的角度將情報研究方法分為基于文獻的綜合集成方法、基于專家的綜合集成方法,以及基于文獻計量或專家咨詢的情報研究Meta分析。(張京生)
AELISC 3085-45-13(1)基于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中國情報學知識圖譜分析/馬海群(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呂紅(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學報,2012,31(5):470-478.
以來自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的8290篇中國情報學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信息可視化工具GiteSpaceⅡ軟件對相關引文數據和主題詞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以繪制知識圖譜的方式分析了中國情報學的研究主體、知識基礎、研究熱點與研究前沿。研究結論:首先,分析得出中國情報學領域內的26位高發文作者、26位高被引作者以及主要研究機構;其次,研究發現中國情報學研究的知識基礎集合由7篇對中國情報學有重大影響的早期奠基性文獻、18篇高頻被引文獻、10篇文獻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高中心性關鍵文獻三個層面組成;再次,從高頻關鍵詞來看,中國情報學有競爭情報、信息檢索等研究熱點,從關鍵詞節點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高中心性關鍵詞來看,有用戶模型、個性化服務等研究熱點及相關前沿領域。(王 崗)
AELISC 3086-45-13(1)企業競爭對手產品分析的數據倉庫模型研究/施國良(河海大學商學院)等//情報雜志,2012(5):7-11.
數據倉庫模型主要是針對競爭對手產品分析設計的,包括三個主題域:產品、產品生產和產品庫存。數據倉庫的設計是圍繞概念模型、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三維數據模型進行的,能夠基本涵蓋對競爭對手產品分析時所需要的數據,可以很方便地幫助企業跟蹤競爭對手的產品信息,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動態,制定自己的產品銷售策略,還可以利用數據倉庫的OLTP和數據挖掘工具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挖掘,將其轉換成相關的、準確的、實用的戰略信息,從而可以制定更具競爭優勢的產品銷售策略。(邵晉蓉)
AELISC 3087-45-13(1)Scopus 數據庫引文評價新指標SNIP原理及可行性探討/程小娟,楊晶晶(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2(10):6-9,34.
SNIP是2010年Moed基于Garfield的“引用潛力”概念提出的一個期刊評價新指標,它旨在從篇均引文數的角度減少不同主題領域期刊的引用行為的差異,如引用行為、引用峰值、引用持續時間等。該指標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同主題領域之間的區別,從而試圖對不同主題領域的來源期刊進行直接比較,具有延長引用區間,降低不同主題領域引用行為的差異、采用全新的學科區間界定法,利于跨學科期刊和綜合性期刊的評價、利用標準化方法處理數據,進行統一比較和考慮數據庫覆蓋面,反映數據庫的特性等優點,可以為我國的期刊評價指標研究提供參考。(陳永平)
AELISC 3088-45-13(1)社會建構主義和延展認知統一視角下的情報學理論創新/王知津等(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2(12):19-24,12.
社會建構主義強調背景因素在個體主動建構知識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延展認知強調將個體和根植于認知過程中的語境一起構成認知主體,故可以將延展認知看作是社會建構主義的補充,因而在情報學科范疇中,把個體和背景結合起來,將社會建構主義和延展認知相統一,能夠把情報的一系列概念和認知與本領域、其他領域的研究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然而如何在實際的理論研究中更好地把握還需要更深層次的探討,但它對促進情報學的研究和創新仍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思維和理論。(陳永平)
AELISC 3089-45-13(1)社會網絡可視化的技術方法與工具研究/梁辰,徐健(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5):7-15.
在調研國內外社會網絡可視化研究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介紹了可視化和社會網絡分析相關研究背景,總結社會網絡可視化的技術方法:靜態表示方法和動態交互方法,及其典型工具——UCINET、Pajek、NWB、NodeXL和Gephi,從中發現,通過結合人機交互、信息可視化等技術可以提高社會網絡可視化工具的用戶友好性和機器自動處理能力。最后探討了社會網絡可視化的主要趨勢——三維化、動態化和混合化,以供社會網絡研究者參考。(王 崗)
AELISC 3090-45-13(1)微博客的特點及其在企業競爭情報中的應用/黃曉斌(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等//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5):1-4.
微博客具有信息發布的即時性、信息留言的開放性與共享性、信息傳播社群化、利用互動性強等特點,因此成為企業競爭情報搜集的主要信息源之一。通過微博客對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進行監測:利用政府微博對企業所處的政治環境進行監測、通過微博中的行業微博客或微群對技術環境進行監測、通過微博中流行話題對社會文化環境進行監測。對競爭對手監測:競爭對手識別、對競爭對手的動態監測、獲取競爭對手的人力資源信息、了解用戶對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的評論。對企業自身進行監測:網絡口碑監測、發現關注企業的客戶并與其交流溝通。(邵晉蓉)
AELISC 3091-45-13(1)新時期情報研究工作中的數據管理/張發亮(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譚宗穎(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2(12):120-123.
在介紹新時期情報研究工作中數據管理發生變化的基礎上,提出情報研究數據管理框架,并從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和產品四個階段,以及數據存儲、相關操作、數據工具和平臺等方面對數據管理框架進行了論述。同時,結合我國現階段情報研究工作中數據管理在數據工具、平臺及存儲和利用三方面的發展現狀,提出了數據管理的發展對策,具體包括:① 加強情報研究數據的長期存儲與利用,使情報研究工作中的數據流動起來,發揮更大的價值;② 加強數據工具的開發與引進,滿足情報研究工作的多樣化需求;③ 加快集成化平臺的建設,從根本上規范和促進情報研究工作的開展。(陳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