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3個糧食主產省(區)糧食產量合計為44610萬噸,比2011年增產1188萬噸,增長2.7%,增產量占全國總增產量的64.7%。從三大糧食品種看,2012年全國玉米產量20812萬噸,增產1534萬噸;稻谷產量20429萬噸,增產328萬噸;小麥產量12058萬噸,增產318萬噸。玉米產量超過稻谷產量383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
盡管2011年玉米產量增幅較大,但在華北黃淮地區玉米收割及上市初期,河南、河北及山東等地出現連陰雨天氣,導致玉米上市延遲,且玉米霉變大幅增加,品質明顯下降。
受華北黃淮玉米品質下降影響,不僅南方銷區,就連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飼料企業最終都大量棄用華北黃淮產玉米,轉而采購東北玉米及小麥作為飼料原料,飼料用玉米市場呈供應偏緊局面。
2012年我國玉米國內消費量達到18735萬噸,較2011年增加935萬噸,增幅為5.25%。其中,飼料消費量為11300萬噸,較2011年增加520萬噸;工業消費量為5700萬噸,較2011年增加350萬噸;食用消費量為1600萬噸,較2011年增加60萬噸;種用消費量為1350萬噸,較2011年增加50萬噸。
從玉米的飼料和工業消費量來看,飼料和工業是玉米消費量最大的行業,占玉米消費總量的60%以上。
近兩年,隨著國家對玉米深加工行業的調控,玉米加工產能擴張放緩,玉米工業消費增速也有所減緩,2012年我國玉米工業消費量增幅僅為6.14%,明顯低于近年的平均增速。
2012年上半年,玉米價格比普通小麥高150~300元/噸。玉米、小麥價差擴大,小麥用作飼料的成本優勢明顯,小麥替代玉米用作飼料的數量大幅增加。估計2012年我國小麥飼用消費量達到2600萬噸,占當年小麥產量的22.15%。
受我國玉米增產及進口玉米數量顯著增加影響,國內玉米年度結余量增加,玉米庫存得到充實。總體來看,截至2012年9月30日,國內市場玉米結余量在1000萬噸以上。從9月份的玉米庫存結余來看:一是華北黃淮地區貿易玉米庫存仍然較大,尤其是個別大型貿易企業玉米庫存很高。市場預計,截至9月底,華北黃淮地區貿易企業陳玉米庫存在200萬噸左右,且霉變偏高,質量較差;二是北方港口玉米庫存也在145萬噸左右,較2011年同期高出100萬噸左右;三是2011年以來,受播種面積預期大幅增加等因素影響,美國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加上我國玉米庫存持續下降,玉米進口量大幅增加。2012年1~11月份,我國進口玉米達到494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376萬噸。其中大部分進入臨儲,加上近兩年收購的臨儲玉米在內,國有儲備水平明顯高于2011年。
2012年5 ~9月份,國內玉米價格呈現長期平穩態勢,多數地區玉米價格漲幅不及倉儲、財務等成本增加的幅度。
截至2012年12月下旬,東北地區玉米價格普遍較11月初上漲50元/噸左右,華北黃淮地區上漲100元/噸左右。
2012年華北和西北地區玉米生長及收割期間,天氣條件較好,玉米單產及品質均有明顯提高,市場反映2012年華北黃淮地區玉米霉變普遍在1%以下,飼料企業采購積極。目前南方銷區湖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飼料企業已開始大量采購河南玉米,本地飼料企業也開始降低飼料小麥及東北玉米的使用比例,增加本地玉米的使用量。因此,預計2013年東北玉米市場將受華北黃淮玉米市場的明顯壓制,玉米外運量將有所下降。
2012年8月份以來,在制粉企業開工好轉、小麥托市收購數量較大、售糧主體看漲預期增強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主產區小麥價格快速上漲,超過上年價格高點,出現2004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截至12月下旬,華北黃淮等小麥主產區普通小麥價格上漲250~300元/噸。在新季玉米上市、價格季節性回落的背景下,玉米、小麥價格倒掛行情迅速反轉。截至發稿時,華北黃淮地區小麥價格較玉米價格已經高出100~150元/噸。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2月份預計,2013年我國飼料小麥消費量預計為2000萬噸,較2012年下降600萬噸。而根據小麥和玉米市場行情走勢的判斷,飼料小麥的消費量可能還有下調空間。
2012年11月份曝光的白酒行業“塑化劑事件”對玉米酒精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玉米酒精市場呈現旺季不旺的態勢。深加工企業壓力重重,企業加工效益較差,多數企業出現較大規模虧損,2013年加工企業生產積極性可能受到影響,酒精等企業開工率可能持續低迷。反映到玉米購銷市場上,則表現為用糧企業庫存較低,采購積極性不足,玉米市場由供需偏緊轉變為結構性供應充裕局面。同時,2012年12月份,央視新聞再度曝光了山東等地白羽雞養殖戶使用多種抗生素以及激素藥物催長白羽雞的新聞,負面影響波及整個白羽雞產業鏈。肉雞產業鏈的影響或多或少將影響到未來一段時間的玉米需求。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2月份預計,2012~2013年度我國工業用玉米消費量預計為60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00萬噸,增幅5.3%,增長幅度及增速均較2011~2012年度放緩。
2012年6 ~8月間,受美國遭遇嚴重干旱等因素影響,美國玉米大幅減產。美國農業部12月預測,2012年美國玉米產量為27200萬噸,同比降低4149萬噸,較5月份預測量減少10325萬噸,美國的嚴重干旱導致美國玉米產量損失達到1億噸。
美玉米產量大減,導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價格持續大幅上漲,8月下旬創歷史新高。 監測顯示,12月24日美國1月船期2號黃玉米FOB報價304美元/噸,到我國南方港口CNF報價為346美元/噸,到港完稅價為2570元/噸,比深圳港東北玉米成交報價高70元/噸左右。雖然美國玉米與國內的差價在回落,但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玉米市場化進口仍將難以發生。國內玉米供求平衡分析結果顯示,2013年國內玉米市場將保持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3年我國玉米進口量為200萬噸。
值得重視的是,國內通過增加玉米播種面積提高玉米總產的難度越來越大。從中長期看,利用國際市場實現國內玉米市場供求平衡仍是大勢所趨。
2011年我國玉米產量達到19278萬噸,較2010年增產1554萬噸,增幅達到8.77%。國內玉米供需結構得到顯著改善,玉米價格連年大幅上漲的勢頭受到抑制。
2012年我國玉米產量再獲豐收,且整體質量較好,上市速度快,導致陳玉米大量積壓,抑制市場行情。
2013年玉米市場供應充裕,品種結構合理,預計市場將平穩運行,價格大幅上漲概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