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輝
(聯發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筆者從事自1996年從事房地產行業以來,已經在這個行業從業近18年的時間,親歷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地產項目,并見證了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作為一個從事工程建設與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員,也積累了不少經驗與教訓,現把影響房地產項目成本的因素作一泛泛之談,以饗讀者。
房地產項目的全過程成本,包括土地費用、前期費用、建安工程費、配套工程費、間接費用(財務費用、稅收、營銷費用、管理費用等),其中,最復雜、最難以控制的當屬建安工程費,下面就影響建安工程費的幾大因素作一總結。

圖1 :2008年4季度到2011年1季度平均日工資(來源:筑龍網)
為了便于敘述,讓大家對成本因素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我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天時,在這里指市場價格波動對成本的影響;地利,指地理位置和地方政策法規對成本的影響;人和,指管理因素對項目成本的影響。
首先說天時。一提起市場價格波動對成本的影響,大家感受最深的莫過于這幾年“民工荒”所帶來的建筑人工費的上漲,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通貨膨脹的因素,這幾年人工費出現飚漲,圖1對人工費的水平作了一個統計,大家可以看到這幾個人工費上漲的程度。
加上這幾年來,由于以鋼材、水泥為代表的建筑材料上漲,帶動了建筑安裝費的上漲,圖2的統計大家可以看到這一趨勢。
其次說地利。具有同樣建筑立面與建筑平面的房子,建在不同的地區,即使扣除地區人工、材料、定額水平的差距,仍然會有不同的建筑成本,這是為什么呢?影響最大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抗震等級,二是建筑氣候。
根據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防規范》,把全國各縣區分成不同的抗震分組,按抗震列度的高低依次按第一組、第二組向上進行分類。如天津漢沽、寧河地區的抗震設防列度按八度抗震設計,屬我國設防等級最高的第一組。由于其設計地震基本加速度為0.20g,為最低取值0.05g的4倍,因此在計算建筑地震荷載上面,其取值遠高于六度抗震地區,導致柱梁板的有效截面面積要加大或配筋量增加,表現在成本指標上是每平方米鋼筋含量和每平方米砼含量增加,從而導致建筑成本的增加。

圖2 :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下半年全國住宅建安成本造價走勢圖(來源:筑龍網)

圖3
二是建筑氣候的影響。建筑氣候的影響主要在建筑的節能計算上。為了便于說明這個問題,以下附我國的建筑氣候分區圖(見圖 3)
由于這幾年房地產行業的區域性擴張,筆者有幸同時在廈門、南昌、武漢、桂林、南寧、重慶、揚州、天津等八個城市同時進行房地產項目營造,對建筑氣候分區對建筑成本的影響有深切體會,由于近年來國家號召進行節能型住宅的建設,對建筑節能的審查極為嚴格。因此建筑氣候分區對建筑成本的影響便逐步體現出來。以廈門和天津的住宅對比來講,廈門所處的建筑氣候分區為夏熱冬暖地區,外墻保溫的做法一般為多孔磚+2厘米厚的內保溫砂漿,門窗結合隔音考慮用普通中空玻璃即可;天津所處的建筑氣候分區為寒冷地區,砌體一般采用砂加氣砼砌塊,外墻為3厘米厚的聚笨顆粒外保溫砂漿+外墻內側2厘米厚內保溫砂漿,外墻門窗采用斷熱型材配中空low-e玻璃,因此,同樣建筑平面的住宅,就節能方面,天津地區的造價要比廈門地區高出300元每平方米左右。另外,在地區因素上,另一個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是風壓系數,它的影響原理和抗震烈度的影響原理是一樣的,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最后講的是人和篇了,顧名思義,人和即指主觀因素對建筑成本的影響,就影響的幾個方面,大致有結構選型、建筑選型、住宅建筑戶型等三方面。
結構選型,這個比較好理解,目前我國較常用的建筑結構形式有磚混結構、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框筒結構、鋼結構等,它們一般適用于從低到高的建筑結構,當然,在一些臨界點上,建筑結構造型是可以有所選擇的,比如六層的住宅,可以考慮用磚混結構,也可以用框架結構,它們的建筑成本一般是由低到高。有人認為鋼結構是例外,有時候同樣高度的建筑,由于鋼結構的重量較輕,它的營造成本會比采用砼結構的建筑成本要低,但如果考慮到鋼結構的后期維護因素,在建筑壽命期內,鋼結構的成本是要遠高于砼結構的。舉個大家都清楚的例子,美國的雙子塔,在911事件中轟然倒塌,其實并不是恐怖分子駕駛的飛機帶來的沖擊力撞塌了大樓,而是飛機上攜帶的燃料引發的熊熊大火使鋼構件迅速升溫,導致鋼構件喪失承載力并致使結構失穩而最終倒塌的。因此鋼結構的其建筑壽命期內要不停地做防火和防銹蝕的維護,導致其后期成本居高不下。附911圖片(見圖4)。

圖4

圖5
第二個因素是建筑選型。
建筑選型對建筑成本的影響,比較難以敘述,下面選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做一個分析。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區,有兩棟著名的大樓,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從建筑外形上看,可以看到金茂大廈是一個塔形建筑,其截面是由下往上逐漸收窄的;而環球金融中心則不同,有一個面從下到上都是一個面積,即立面的投影為長方形,這樣形狀的建筑,由于其非同尋常的高度,在風壓計算上,是非常不經濟的,這就是建筑選型帶來的成本差異。當然,環球金融中心的設計師的非常聰明的,他在建筑頂部開了一個大洞,對減少風壓的影響帶來巨大的好處,同時也使建筑立面變漂亮了很多(見圖5)。
第三個是戶型因素。
一般來講戶型越大,建筑成本越低,因為戶型大,其分戶墻少,在單位面積上其衛生間、廚房等相應防水、排水設施要少,分戶門、配電箱等設備也相應減少。筆者在武漢徐東大道上曾開發一個房地產項目,4#樓為33層的高層住宅,5#樓為45層的高層住宅,兩棟樓的標準層面積基本相等,計算標底的時候發現兩棟樓的單位成本基本接近,與原來的預計大相徑庭,后來通過深入的分析,發現4#樓以8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5#樓以120平方米的大戶型為主,大戶型因素減少的成本居然抵消了結構及消防帶來的成本增加,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戶型影響的另外一個因素,是這幾年在營銷上風行的“送面積”作法,即利用挑高、飄窗等可變空間,嚴格來講,就建筑面積為基數計算來講,這些因素是不會帶來單位成本的增加的,但是由于在房地產成本核算上,是以可售面積為基數來計算單位成本的,因此增加面積的建筑成本都要分攤在可售面積上,看起來建筑單位成本是增加了。
結語
以上談了影響建筑成本的幾個因素,客觀上講,房地產項目成本構成的另外成本因素,如土地費用、財務成本、稅收占的總成本比例要比建筑成本要高許多,但這些因素是工程之外的因素,與國家的經濟政策、市場競爭相關,在此就不再論述。
[1]GB50178-93,建筑氣候區劃標準[S].
[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