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杰 張敏 高娟
【摘要】職業院校以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為主要培養目標,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要培養模式,如何進行頂崗實習管理是擺在我們高職院校實習就業部門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統計調查,剖析畢業生頂崗實習以及就業求職心理,梳理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從中找出一條高職院校學生實習管理的新路,使高職院校學生實習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向前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探索
當前,我國各類高職院校普遍采用大三頂崗實習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長期實踐證明,頂崗實習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但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院校學生在面對即將頂崗實習時的心理壓力,再加上學校內部管理機制上的因素,學生對于頂崗實習的認識以及學校跟蹤管理成了高職院校實習就業部門的重要議題,本文試圖以新疆兵團高職學院畢業生頂崗實習預就業為契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高職學生面對頂崗實習可能產生的心理擔憂并闡述心理輔導的方式。
頂崗實習是高職高專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由于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組織和管理工作難度較大,安全事故救助困難,對頂崗實習認識不清、職責不明、老師跟蹤管理不力等問題普遍存在,根據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高等職業教育要“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各高職高專院校認真執行,高職院校學生的頂崗實習是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對頂崗實習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安排、精心組織、規范管理并且跟蹤服務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教學效果的關鍵。
近年來,各高職高專院校按照國家教育部有關高職院校畢業生頂崗實習要求,都采取了“2+1”工學結合模式,這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方法,是產學結合的重要載體。具體講,就是三年教學兩年在學校,一年在企業進行。校內教學,以理論課程為主,輔之以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在企業的一年以頂崗實習為主,兼學部分專業課程,結合生產實際選擇畢業設計題目,并在學校、企業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實踐環節(包括企業實踐報告、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2+1”工學結合模式,是通過校企合作的內外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相關企事業單位,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結合所學專業邊學習邊實踐,實現與未來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觸,這一教學環節呈現出以下特點:參加頂崗實習的高職院校學生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又是實習企業的生產員工,所以雙重身份的學生實習管理以及跟蹤服務方面就會出現一些具體的問題:校企合作中學校與企業簽訂學生實習協議(其中貫穿企業接手管理、專業對口、安全防范等)問題,如果不能在畢業生進入企業之前簽訂有關實習協議文本,明確雙方的權力義務以及畢業生安全保障等體系,那么一旦實習生在企業發生安全事故就會產生責任糾紛!
誠然,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生畢業前一年進入有關企業(公司)頂崗實習預就業,本著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提高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水平以及互惠互利的原則、雙方是皆大歡喜的好事情:
學校方:(1)為企業輸送實習生;
(2)實習生的好奇心理、走出校園的欲望、有一些收入補貼
企業方:(1)解決一定的招工難和勞力問題;
(2)新員工便于管理(畢竟是學生)
但是內在的問題也會悠然而來:
1.實習協議不及時簽訂,例如雙方達成口頭意向沒有進行簽約,學生進入企業工作,由于培訓工作沒有到位,學生不巧發生了工傷事故,針對較大數額的賠款導致學生家長到學校與企業之間產生糾紛不斷,不但影響了學校的辦學聲譽同時也破壞了企業的形象。
2.企業管理不到位問題,例如老師傅帶班失職造成實習生工傷情況。在一些具體的實習過程中,由于企業人手等問題,帶領學生實習的個別老師傅由于個人種種原因,在工作中牢騷漫天,粗話連天,不負責任沒有細心指導實習生進行實際操作結果導致實習生發生工傷事故,這個責任由誰負?
3.實習補助費拖欠問題,甚至還有企業不能及時的發放學生實習費,結果導致惡性循環,實習生自行溜號,如果雙方管理不到位,后果是難以想象。
4.實習生留在企業就業問題,有一部分實習生通過實習后能希望留下來長期在該單位工作,怎樣做好這部分實習生的后續簽約留企工作問題。
根據以上種種實習問題,以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做法如下:
一、學校與企業多次溝通考察了解達成共識后簽訂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并且在合適的時間舉行《校企合作單位》授牌儀式后才進行正常的合作程序。
學院在實習基地建設中,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型:
(一)示范類型
示范類型實習基地建設,主要是學生實習實訓工作和學院教學工作相掛鉤,從而達到資源共享,互培互用,根據學生掌握專業操作技能的遞進性,創新“三輪工學交替式”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達到引領其他專業實習和實訓工作。
(二)密切類型
密切類型實習基地建設,主要是學生實習實訓工作和學院采用的是訂單教學,按企業的用工需求設定專業,學院和企業聯合進行招生共同培養。理論課在學校教學,實際操作到企業進行,由企業的技術人員技師和師傅帶徒弟式教學,學院和企業密切配合,共同但當學生的教學任務,學生畢業后即留在該企業就業工作。
(三)一般類型
一般類型實習基地建設,主要是學生實習工作和學院采用的是靈活實習,實習的專業和時間比較靈活,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學院的理論教學要求,學生可以進入企業實習,掌握一定的生產操作技術本領,學生畢業后可以雙向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就業工作。
學院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機遇,以改革為動力,以轉變機制為突破口,依托新疆的地理優勢,圍繞新疆兵團“農業三大基地”建設以及兵團“六大支柱產業”需求,創建“兩輪復合”式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核心課程;建設集生產、教學、培訓、服務、職業技能鑒定于一體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雙師”教學團隊。在內地、新疆和兵團建設一批切實可用的機械電子類、輕紡工業類、水利建筑類、經濟貿易類實習實訓就業基地,使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帶動學院的示范院校建設,成為引領兵團、新疆乃至全國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方向的具有示范性質作用的一面旗幟。
二、在實習過程中,針對實習企業學校派出一名實習指導教師跟班的方法,發現問題就地解決,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經常與企業管理人員溝通、定時開會,并且按照國家教育部規定給實習生統一購買安全保險,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按照有關條例進行。
四、弘揚企業文化,充分利用校園網絡、企業網絡、QQ群等文化輿論工具加強實習生愛學校、愛企業方面的教育活動,指導實習生留在企業工作,在自己實習的崗位上大展宏圖。
目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正朝著健康有序的向前發展,高職院校大學生頂崗實習以及就業工作也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果,我們要有一種不斷拼搏奮進的精神,不斷開辟高職院校大學生頂崗實習與就業工作的新途徑,繼續堅持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在鞏固原有的就業市場的情況下不斷開拓新的就業市場,強化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不斷開辟高職院校大學生頂崗實習預就業工作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組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張建仁.新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必修.新疆教育出版社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創新職業教育——新實踐.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4]戴啟昌三峽電力職業學院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教學改革需要教學研究指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編寫
本文系教育部教學工作委員會2011-2012年度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專項研究課題《職業教育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O1-01:)
作者簡介:白文杰,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張敏,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教師;高娟,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