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猛
作為價值管理工具,價值鏈會計起源于先進的管理理念,其重要意義在于:通過研究企業關鍵價值信息以及背后的主要關聯,盡可能及時處理相關聯的價值信息,實施管理和控制企業的整個價值鏈,強化企業對增值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實時反饋與跟蹤,確保企業的價值鏈可以高效、有序、合規運轉,以實現整個價值鏈總體價值的最大化。價值鏈的會計思想有效地滿足了現代物流企業對于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的需求,彌補了當前會計體系的諸多弊端。
相對于物流企業傳統的管理手段,價值鏈會計理念主要有以下三大優勢:①價值鏈會計為物流企業實現價值管理創造了有效的會計手段。極大地增加了價值鏈管理的可操作性。②可以合理地規避傳統會計落后核算模式的弊端。長期以來,傳統財務會計運用的核算模式主要問題包括:財務報告沒有披露足夠的非財務信息和前瞻性信息、財務報告難以真實體現物流企業的實際價值,這些問題需要盡快解決,而價值鏈會計的出現則為傳統的企業會計實務改善現有的不利局面提供了重要的選擇。③價值鏈會計擁有實時性的優點。價值鏈會計能夠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及時地公開和更新企業價值鏈的實時價值流向等企業價值活動的具體信息,不受傳統會計制度設定的會計報表期間的局限。
作為會計理論最為根本的概念,會計目標是企業會計實務和基礎會計理論研究的方向和指引,是會計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和會計工作的最終效果。價值鏈會計的管理目標在于為物流企業的價值實現最大化的增值,是所有物流企業渴望實現的最高層次和最終境界,這里提到的價值增值即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價值的提高,不同于傳統會計當中追求的企業效益最大化。例如物流企業對供應商和客戶的掌控力度、物流企業的創新水平等非財務指標。價值鏈會計的管理目標可以區分為具體目標和基本目標兩個方面。具體目標包括:準確及時地利用價值鏈反饋的動態實時信息,迅速的優化和協調價值鏈,并實施有效的決策和管理手段。基本目標在于以實現實時控制的整個價值鏈為中間媒介,為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的增值。盡管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增值是企業實施價值鏈會計的本質追求,但不能夠把價值增值設定為物流企業日常的具體目標,因為其會導致物流企業的實際決策過分關注短期效益而忽略長期利益,進而制約企業的可持續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價值鏈會計具體的管理目標應當擁有特異性,出發點在于價值和管理決策的合理優化,緊接著才能夠實現物流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增值這一最終目標。
會計假設通常是在長期的會計實踐當中總結歸納出來的,來源于實際經濟環境當中的基本觀念,并且依據未來的趨勢而進行的推斷,主要應用在諸多難以實現直接論證的經濟事物和會計對象。當前財務會計擁有的會計假設包括貨幣計量假設、會計分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主體假設這四種假設。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需要及時擴展和延伸傳統的會計假設,以解決當前的財務會計假設難以合理推論或判斷的狀況。本文作者通過長期深入研究和分析而總結歸納出四項科學合理而適用價值鏈會計假設:(1)價值鏈聯盟假設。基于價值鏈會計管理與核算工作是由各個價值鏈分支以及總體完成,價值鏈會計實際的主體也應該是價值鏈的整個聯盟,其能夠體現出價值鏈內部所有環節上面的價值增值狀況。該假設極大地擴展了物流企業的決策視野和強化了物流企業對目前開放性市場環境的適應性,并突破了傳統會計設定單個組織為會計主體的局限與狹隘。(2)非持續經營和持續經營并存假設。由于價值鏈聯盟成為了價值鏈的會計核算主體,所以在進行核算時必須兼顧到價值鏈整個聯盟當中的其他企業。相對于傳統會計當中的持續經營假設,非持續經營假設通常應用于價值鏈聯盟當中實施破產清算的企業,從而實現非持續經營假設和持續經營假設并存。(3)諸多計量方式并存假設。傳統會計落后的貨幣計量方法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價值鏈會計,其突出的特點在于其產生的會計信息能夠輔助決策。因此,在價值鏈會計當中并用非貨幣度量與貨幣度量,在實際運用時一般首先運用貨幣計量,難以運用貨幣計量的諸多經濟事項往往通過價值計量等方式體現。在價值鏈會計的架構內部,計量單位應當包含多種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4)彈性分期假設。得益于互聯網的成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實時控制價值鏈會計已經非常的便利。價值鏈會計明確分期假設能夠顯著地體現價值活動以及其相互關聯的時間特征,其應當依據價值鏈聯盟當中所有企業差異化的決策時間要求。但是,企業應用會計管理信息系統的質量和版本的差異也可能制約企業價值鏈會計實現分期。
依據價值鏈理論,物流企業構建的價值鏈能夠分解為兩個部分:與服務以及物資轉移有直接關聯的基礎價值活動、其他相關職能機構的價值輔助活動。物流企業利用物流運作和整合把客戶、經銷商和供應商聯系在一起,也聯結了各自的價值鏈,構建出了價值鏈體系。而物流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集中了物流運作的資金流、商流和信息流,同時構建出對應的虛擬價值鏈。其結合了物流企業和虛擬企業的價值體系,通過統一開發物流基礎設施,最終建立依據客戶的價值鏈為關鍵導向的價值網。
物流企業的價值鏈系統一般通過許多相互依賴聯系點緊密連結而成,這些聯系點功能的具體實現狀況將會直接影響物流企業諸多活動的配合效率,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效益或成本。所以,物流企業必需非常精細具備的組織結構,達到協調各個聯系點關系的目的,有效地實現物流企業必需的系統功能。結合物流企業大量的價值活動實踐,得出:基于自身能力和資源的局限性,物流企業不可能擁有價值鏈上面各個環節的全部優勢,也就難以在整條價值鏈上面構建競爭優勢,只可以在主要的戰略環節上面實現其核心競爭力的建立,把握了這些重要環節,也就把握了整條價值鏈。對于產生較小部分價值的部門,企業可以利用外包的形式完成其相應的功能。但是外包的缺點在于:①是外包價值鏈的某一環節可能會使物流企業喪失相關的管理技術,如果實際的企業條件發生變化,物流企業重新取回這一環節的成本可能會非常高;②是外包可能會導致企業內部不同的組織文化發生沖突,所以,在開展外包工作的時候企業需要從其長期利益、戰略規劃和核心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綜合進行考慮,謹慎作出決定。
[1]楊周南.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的變革[J].會計研究,2009(11).
[2]張景霖.價值鏈會計在實踐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