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君
隨著社會的發展,私營醫院的日漸增多,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作為我國醫療市場主力軍的公立醫院在資金上雖有部分財政撥款,但已遠遠彌補不了實際的資金需求。2010年新《醫院財務制度》的實施,第一次真正提出了醫院成本管理的理念。成本核算是企業經濟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若能成功地運用在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中,將會使醫院的管理和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衛生改革政策對醫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醫改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強醫院成本核算與控制,定期開展醫療服務成本測算,科學考評醫療服務效率。2010年新《醫院財務制度》首次將成本管理的內容列入制度且作為單獨一章進行闡述,為醫療成本的分攤與核算提供了應遵循的原則和實踐依據。
衛生部關于開展優質醫院創建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求醫院“實行成本核算,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資產使用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費用支出”?!度壘C合醫院評審標準細則(2011版)》第六章財務考核標準中也明確要求,醫院需“建立科學、精細的科室成本核算、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病種成本核算、床日和診次成本核算”。
新《醫院財務制度》發布之前,醫院內部基本都有自己一套成本核算模式,都訂有成本核算方法及實施細則,但并非全成本核算,且核算數據也主要用于獎金考核及分配,致使非財務部門人員都普遍認為成本管理是醫院財務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關系不大;由于信息系統未網絡化,各業務系統自成體系,收入成本數據無法實現共享,只能借助手工傳輸,通過對手工報表的整理匯總計算醫療業務科室成本,影響了效率,提高了成本控制的難度,造成了成本分攤的隨意,不僅使醫院的獎金考核及分配存在不公平性,而且也必然給后續醫院成本費用分析及管理者決策帶來困難。
1.建立一個成本核算的組織機構
醫院成本管理對象的確定、收入成本的分攤、費用的分類核算以及成本核算管理系統與醫院其他系統的銜接等,僅僅依靠醫院財務部門來管理是沒有辦法完成的。為此我們成立了醫院成本核算工作小組,實行院長負責制,由總會計師直接負責,包括財務處、人事處、醫務處、信息處、醫學工程處、后勤服務中心和護理部等成員,由財務處管理協調整個過程,并在財務處設置成本核算專職會計,在各核算單元設置兼職成本核算員,由護士長或科秘書擔任。各部門分工負責,共同參與,形成覆蓋全院的院、科兩級完整的管理網絡組織機構,為在全院有效開展成本核算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2.廣泛宣傳,提高職工對成本核算工作的認識
開展成本管理應該是一個全員、全院的工作,要得到全體職工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醫院通過例行周會等,向職工宣傳實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及其重要意義,讓職工認識到醫院實行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現有的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衛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優化資源使用,充分發揮其效益,降低成本,減輕患者負擔,同時也使醫院的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檔次。
3.改進醫院HIS系統,引進優秀的成本核算電子信息化系統
醫院借由新《醫院財務制度》出臺的契機,引入了功能先進的HRP系統,即醫院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成本核算、物流管理、固定資產和人力資源四個模塊,同時改進升級醫院HIS系統,在整合醫院已有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將HRP系統與醫院會計核算系統、倉庫物流系統、醫院HIS系統相銜接,開發設計醫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統。
1.設置核算科室,劃分核算單元
醫院要架構成本核算體系,準確劃分核算單元是首要任務,其劃分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醫院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可利用性。首先,從醫院現有的HIS系統中導出原有的科室部門分類,根據江蘇省衛生廳《醫院成本核算單元分類表》,整理設置核算科室,確定核算單元,并根據《醫院財務制度》的要求分為四類:臨床服務類,包括門診、病房;醫療技術類,檢查治療項目的執行科室,如檢驗科、放射科、藥學部等,臨床科室內設醫技組、實驗室及科研類科室也歸入此類;醫療輔助類,定有內部服務價格,有可量化的工作和服務,為醫療醫技服務的科室,如供應室,后勤服務中心的洗滌、廢棄物處理部門等;行政后勤類,負責全院行政管理業務和日常事務的科室,如院辦、醫務處等。以臨床服務類內科科室呼吸內科為例:呼吸內科分為呼吸內科門診、呼吸內科病房,病房再按病區分列。然后根據HIS系統中原有的科室編碼進行設置和調整,將四大類設置為一級核算編碼,再依次設置二級、三級核算編碼,物資系統、固定資產、人事系統和財務系統內核算科室、核算編碼都需保持一致,有利于電子信息化系統準確歸集和上報收入及成本費用等。在劃分核算單元的過程中分歧最大的問題就是臨床服務類科室核算單元是否要細化,比如呼吸內科門診下還可分戒煙及呼吸病門診、哮喘和COPD門診等,由于醫院成本核算系統暫未全院網絡化,細化只能留待醫院信息系統進一步開發和網絡化后解決。核算單元細化對于后期的項目成本、病種成本核算有重要意義,是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內容,條件具備的醫院劃分核算單元時必須細化。
2.各核算單元成本費用的確定、歸集和分攤
由于醫療成本核算對象的復雜性,醫院成本的多層性和多樣性,造成了醫院成本歸集和分攤的復雜和繁瑣。成本歸集是否準確,標準是否合理,分攤方法是否科學,這些工作的細化都直接影響著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質量。
(1)成本項目的確定。根據醫院財務制度對核算成本的分類,醫院成本包括人員經費、衛生材料、藥品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提取醫療風險基金和其他費用。
(2)成本歸集的確認。在醫院內部,不同的成本費用由不同的部門負責歸集,為滿足成本核算系統的要求,順利實現各成本歸集科室原有業務軟件或HIS系統與HRP系統的銜接,各部門必須對醫院現有的基礎數據進行整理和完善。負責物資的部門,如醫學工程處、后勤服務中心按照劃分的核算單元進行清產核資,對長期無法使用的固定資產、低耗材料進行報廢及退庫處理,盤點核實在用的耐用物資和固定資產,整理賬、卡,保證賬物相符,完善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和使用科室之間的“三賬一卡”制度,完善資產檔案。人事部門將原有的人事字典重新維護,整理員工檔案信息,確認薪資項目,提供社會保障費等。HRP系統大部分核算數據都要從財務系統中提取或導入,包括人員經費、專項支出、日常報銷支出等,財務制單人員在錄入憑證時就必須細化,將成本費用明確到各個核算單元,這就需要增加制單人員,比如出納在報銷時同時錄入憑證。負責歸集成本費用的部門每月將核算單元的直接成本計入所屬核算單元,將間接成本按一定的分攤原則分攤轉移計入各相關核算單元。不能直接歸集或定向分攤到各核算單元的成本,如臨床科室內設醫技組心電圖、腦電圖等,既屬于各自的臨床科室,又為其他醫療科室提供醫技服務職能,在醫院信息系統具備開單科室和執行科室記錄的前提下,成本可以按照收入數據進行配比分攤歸集;還有科室合用的單元,外科門診、內科門診等,盡量明確各科面積、設備及領用材料,難以劃分的水電費、護理人員成本,按面積進行分攤歸集。確實無法直接計入科室的水費、電費、取暖費及一些全院性支出,將其計入“公共成本費”。
(3)成本分攤方案的設置。各核算單元成本確認并歸集完成后,根據新制度規定的成本分攤方案和流程,按公共成本、行政后勤類科室成本、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和醫療技術類科室成本分為四個級次,按照成本性質及“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按照設置好的分攤標準,采用“分項逐級分步轉移的方法進行分攤”,最終將所有成本轉移到臨床服務類科室。
目前,全國各地醫院都已開展成本核算工作,不同的管理系統如HRP系統的引進,促進了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機結合,為實現醫院成本管理全過程計算網絡自動化處理打下了基礎。真實準確的核算數據,不僅能夠真正剖析各科室的成本、盈虧狀況,促使科主任及時調整收入結構,控制成本,還能完整全面反映整個醫院的醫療成果、經濟成果及運營狀況,有利于領導預測、決策。開展成本核算應該結合自身醫院實際,制定核算方案,做好基礎工作,完善信息系統,保證成本管理在醫院管理中發揮真正的作用。
[1]陳曉芳,新醫院會計制度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加強[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20):17.
[2]王振宇,樊俊芝,劉輝,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詳解與實務操作[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29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