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君
(平涼師范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近年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職學校錄取的新生大多數是初中學困生,而數學學困生(簡稱數困生)又占較大比例,會給學校正常教學、管理帶來很大困難。本文通過分析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現狀,找出數困生形成的原因,為中職學校數困生的轉化提供幫助。同時在研究如何轉化數困生的過程中,有助于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念,更好地把握數學教學本質,領悟教師的角色內涵,推動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中職數學教學強調“以學生將來從事職業工作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方法為主”,教學重點的選擇基于在生產、服務等職業工作中的應用價值[1],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基本上以實際工作需要為度,強調實際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然而目前中職數學課程內容仍然沿襲普通高中教材內容,脫離中職生實際,缺乏職業特點,不能緊扣專業特點和行業特征,從而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
中職數學教學的基本程序是復習舊課、導入新課、講解新知、練習鞏固、布置作業。這種模式化的數學課堂有利于教師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進行教學,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個體差異,不能突出職教特色,脫離學生實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能力培養得不到體現[2],同時也使教師喪失了教學個性。課堂中教師的“獨白”代替了師生的有效溝通,造成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方法形式化、程序化。
中職生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數學基礎層次不齊,學生的個性、專業差異較大,如果數學課程仍按照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教學,對學生進行統一要求、考核,則不能滿足不同基礎和不同需求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職業教育的要求。
數學教學評價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決定數學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缺乏明確的目標進行指導性評價[3]。從評價內容來看,過分注重學科知識的講授,特別是課本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評價標準來看,過分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視了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評價;在評價方式上,以一張試卷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缺少過程性評價,也很少采用新的評價方式和手段。為此,中職學校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索評價方式改革,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總之,中職數學課教學現狀使數困生的數量不減反增,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影響了中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導致教學效果和就業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探討中職數困生轉化策略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興趣來源于需要。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前提是感到有用。當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發現數學教師講授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沒有關系,與將要從事的工作沒有聯系,就不會對數學產生興趣,認為只要能及格,順利畢業混張文憑就行。
2005 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明確提出,我國職業教育“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發展目標。因此,中職學校數學課程設置首先要考慮滿足職業崗位的最低需要,為學生就業服務;其次要考慮個人一生的長遠需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由于中職數困生在初中時大多數處在“被老師遺忘的角落”,跟教師有距離感。為此,教學時教師要真誠地愛護每名學生,承認并尊重數困生的主體地位;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個性特長,人人都是可塑之才,蘊藏著成長的潛能和愿望,都能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不適合學生的教育,沒有不適合教育的學生。如果教師仍用陳舊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出現問題時不能從根本上找原因,總認為是學生基礎太差或不肯學習,甚至對學生失去信心,討厭學生,那教育還沒開始便已經結束了。因此,教師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教育觀,樹立數困生也是人才的觀念,用愛心、熱心、耐心、誠心對待數困生,幫助數困生重塑自信,克服自卑,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引導數困生由“不學”向“想學、會學、樂學”轉變。
中職學校數學考試不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是為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從受教育的公平性來看,傳統的統一考試制度和評價標準并不合理,尤其對學困生更不公平。在激烈的競爭中,學困生成為被忽略甚至被拋棄的群體,從而形成持續的學習困難。因此,中職數學考試評價體系應具有全面性[4],評價內容不能只停留在學生的考試成績層面上,而應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能力和技能形成的評價;既有情感的評價,又有思想道德的評價。評價的形式也應多樣化,不能局限于一張試卷,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形式。對學生不去簡單地作橫向比較,而是注重每名學生的縱向發展過程,根據學生成績的進步情況評價其學習效果。這樣可以使數困生通過努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其數學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中職數學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其個人基礎上得到進步和發展。教無定法。沒有哪一種方法能夠適用于所有學生,也沒有哪一名學生能夠只用一種方法就教育好。數困生的轉化不是靠某種簡單的教學策略所能實現的,它是一項復雜持久的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全面了解數困生的知識能力和心理方面的狀況,既要從整體教學角度研究轉化策略,又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實現數困生的整體轉化,同時更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全方位配合和支持。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大綱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張彩霞.中等職業學校分專業設計數學教學的改革與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
[3]張成貴.中等職業學校數學后進生轉化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4]肖莉.論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改革[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