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劍
(江漢大學醫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當前,在五年制醫學專業開展藥理學雙語教學具有一定挑戰性[1,2]。首先,我校作為第二類本科招生院校,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普遍不高;其次,藥理學在基礎醫學課程中具有“難學”的名聲,不少學生擔心學不好中文授課的藥理學,更別說采用雙語方式授課了。因此,我們在雙語藥理學組班時沒有按照班級劃分,而是采用學生自愿報名方式重新組班。并且學生可以在開始的4節課試聽,之后再確定個人選擇。經過4年實踐,我們發現雙語班和中文班學生總體來看在學習態度上有所差別。在2012年秋季學期末,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藥理學教學結束后,通過設計的問卷,調查學生對藥理學教學的看法,分析選擇雙語教學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回收的135份有效問卷中,選擇雙語藥理學教學(雙語班)的有32人,選擇中文藥理學教學(中文班)的有103人。關于雙語藥理學教學對提高英語水平的作用,雙語班學生71.9%(23/32)認為有幫助,中文班則47.6%(49/103)的學生認可。對于英語學習,有些學生本來就興趣不大,不太認可雙語教學對英語學習的幫助,所以他們不會主動參加雙語教學。在回答“雙語藥理學教學雖然學習辛苦些,但是多學了一些英語,值得”時,雙語班認可率達93.8%(30/32),而中文班僅27.2%(28/103)的學生認可。但是在回答“即使今后就在國內發展,雙語學習仍然是有價值的”時,雙語班學生持贊同態度的達96.9%(31/32),而中文班也有76.7%(79/103)的學生表示同意。這部分中文班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學習英語“是有價值的”,而付出額外辛苦“不值得”時呈現的矛盾心態表明他們在學習態度上存在欠成熟的心理素質。而雙語班學生的態度就比較明確和堅定:既然有價值,付出更多辛苦也值得。表現出更成熟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除了對英語學習的喜惡或態度不同可能導致學生的選擇差異外,藥理學這門課程本身的特點也使得學生對于雙語教學望而卻步。在我國各醫學院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藥理學教學大多被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包括總論各論等共40余章節。內容多,條理性及邏輯性不夠強,需要記憶的知識量大且容易混淆,與其他醫學基礎課程及臨床課程聯系緊密,特別是前期基礎課程如果掌握不好的話,學習藥理學會更加困難。在回答“對選擇藥理學雙語教學有顧慮是因為聽說藥理學難學,雙語會增加額外負擔”時,雙語班學生56.3%(18/32)表示同意;中文班則有70.9%(73/103)認可。雙語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心存顧慮卻最終選擇了雙語學習,他們在明知有困難的情況下,仍選擇有利于學習進步的途徑,表明在學習態度上更加積極并且敢于行動。學習結束后,對于“雙語藥理學教學會影響藥理學知識的掌握”這個說法,雙語班只有12.5%(4/32)的學生同意,即87.5%的學生認為這種方式沒有影響自己對藥理學知識的掌握;中文班也只有45.6%(47/103)的學生有這種顧慮,明顯低于在選擇時認為“藥理學本身難學,英語會增加額外負擔”的70.9%,表明他們可能從參與雙語教學的學生身上看到了實際學習效果后,這種顧慮有所減少。在回答“如果重新選擇藥理學教學方式,會選雙語教學嗎?”時,雙語班81.3%(26/32)的學生不后悔,小部分學生會選擇中文班(6人);中文班則有11.7%(12/103)的學生表示愿意參加雙語學習(12人)。綜合后發現愿意參加雙語教學的學生又增加了6人。近幾年,隨著臨床醫學專業新生綜合素質包括英語水平的逐年提高,參加雙語教學的學生人數呈逐年增加趨勢。
目前,參加前3批雙語藥理學教學的學生已經畢業或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從他們反饋的信息來看,雙語教學對于臨床期課程——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高強度高效率的雙語教學使他們克服了對雙語學習和英語學習的恐懼感,打下了一定的專業英語基礎,提高了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
選擇雙語教學的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更為積極,同時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在本學期的教改項目“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學習(PBL)”實施后的問卷調查中,雙語班和中文班學生也有一些差別。93.8%(30/32)的雙語班學生認為“PBL教學使自己感覺到知識有限,能激發內在的求知欲”,稍高于中文班,中文班只有81.6%(84/103);認為“PBL教學有助于學生協作精神的培養”的學生,雙語班為62.5%(20/32),中文班為 50.5%(52/103)。在表示“PBL教學使我認識到學海無涯,學習時間是有限的,需要抓住現有機會努力學習”時,雙語班高達90.6%(29/32),中文班則為68.0%(70/103)。
當然,選擇雙語教學雖然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積極,但是積極的學習態度并非是他們選擇雙語教學的決定因素。學生對自身英語水平的評價,對自己綜合學習能力的認可,對應對學習壓力能力的判斷等均可對其最后決定產生影響。其他影響選擇雙語教學的因素還有之前參與雙語課程學習的經驗,咨詢高年級參加過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學長得到的信息,以及在試聽過程中對于授課教師能力和風格的認可與接受程度等。總的看來,選擇雙語教學方式并能夠堅持下來的學生需要有某種勇氣,這種勇氣沒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做支撐是難以產生的。事實上,當課程持續下去,教學內容愈來愈多,中英文名詞及條目會讓學生感到苦不堪言,而絕大部分學生能克服困難堅持下來,中途只有3位退出。
中文教學有多年成熟的經驗,這是大部分選擇中文班學生的心理。由于大多數五年制醫學生畢業后會選擇在國內發展,短期內還沒有緊跟國外發展的需求,所以對于專業英語的學習要求并不迫切,也不會感到雙語學習機會的珍貴。因此,國家對于五年制醫學專業的雙語教學或全英文教學的要求比七年制、八年制低得多。2001年國家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4號文件)中指出,雙語教學是加強大學本科教學的一項措施,要求大學推廣雙語教學,10%的專業課要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進行教學[1]。我校要求采取全程雙語教學,使能夠意識到學習機會可貴的學生抓住可能的機會加強學業,態度更為積極。
[1]周燕,田磊.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生藥理學雙語教學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1):164-165.
[2]周紅.藥理學雙語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6):56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