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王 凌,李 娜
(西北民族大學口腔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正畸實驗教學是培養口腔專業本科生基本技能的重要環節。正畸理論和實踐體系的多樣化與復雜性,相對教學大綱要求較少的正畸實驗課時安排,決定了正畸知識講解、技能培養在教學中屬于最有挑戰性的環節。為了讓學生在正畸實驗課內最大限度掌握正畸知識和技能,能夠把正畸知識與其他口腔知識準確地結合起來,綜合應用到口腔疾患的診斷和治療中,選擇良好的正畸實驗教學方法十分關鍵[1]。
正畸是科學性、實踐性、靈活性很強的學科。簡單地指導學生完成大綱要求的實驗內容,不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使學生活學活用。在正畸實驗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三明治課程(Sandwich),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教學法(OSCE),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其思維,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獲取初步的操作技能。
小組產生:將我校2009級口腔專業本科班30人分為3個小組,每組10人。選擇溝通能力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分別擔任小組主席,同時選擇有責任心的學生擔任小組記錄員。第一次進行PBL教學時,學生之間先進行溝通、討論規則,鼓勵人人參與[2]。
問題產生:教師根據模型測量的教學目標和實踐意義,確定若干問題交給小組主席,由小組主席分發給小組組員,引導學生思考。基本問題設置如下:(1)正畸研究模型的作用是什么?(2)模型測量的目的是什么?(3)常用的模型測量需要得到哪些數據?(4)什么是spee’s曲線?其測量意義是什么?(5)什么是bolton比值?其測量意義是什么?(6)測量中哪些數據容易產生誤差,如何減小誤差?
課間實驗:教師安排小組主席帶領各組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工具和模型進行測量實驗。測量前,組員輪流對測量數據、測量方法、作用和意義進行口述,其他組員補充和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在測量過程中相互交流,并對比測量數據,提出準確測量的要點,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
實驗報告:每個學生按照要求撰寫實驗報告,切實掌握關鍵知識點和技能,提出問題并思考,總結模型測量的方法、經驗。
課后反饋和改進:小組主席總結問題并向教師反饋,教師針對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
活動矯治器制作時,采用Sandwich教學法,具體采取正畸理論課和正畸實驗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教案編寫:教師先編寫教案,設計活動矯治器制作“理論—實踐—理論”的Sandwich教學過程。明確要交代的啟發信息,并提出討論問題和深入解析問題的關鍵環節[3]。
學生分組:將30名學生分別編號,即A1……A6;B1……B6;C1……C6;D1……D6;E1……E6。讓學生熟記自己的編號。
正畸理論課時討論:將教室劃分為A、B、C、D、E 5個區,A1~A6在A區,B1~B6在B區,以此類推。教師的開場白提供啟發信息,提出5個問題,分別由5個組討論:Q1.活動矯治器的作用;Q2.活動矯治器的適用證;Q3.活動矯治器由哪些部件組成及其作用;Q4.活動矯治器佩戴注意事項;Q5.活動矯治器原理及加力方法。緊接著交換小組成員,分享討論成果。A1、B1、C1、D1、E1 進入 1 組,A2、B2、C2、D2、E2 進入2組,如此類推共組成6個組。在1組,A1匯報A組討論成果,B1匯報B組討論成果,如此類推。在2組,A2匯報A組討論成果,B2匯報B組討論成果,如此類推。最后教師利用理論課時對討論進行小結。
正畸實驗課時的活動矯治器制作:學生在教師示范下,利用卡環鉗、日月鉗、切斷鉗等工具在石膏模型上用0.8 mm不銹鋼絲彎制雙曲唇弓、雙曲舌簧、箭頭卡、鄰間鉤。
理論課時再討論和強化:每個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討論和實踐成果,針對Q1∽Q5做總結性陳述。教師對活動矯治器的力學原理進行深入分析和闡述,使學生對活動矯治器的支抗和作用力模式有切實的感受和體會。
選擇和培訓標準化病人(SP):在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選擇錯牙合畸形病人,分別選擇安氏Ⅰ類錯牙合、安氏Ⅱ類錯牙合、安氏Ⅲ類錯牙合各1位典型病人,將其培訓成為標準化病人。標準化病人基本掌握考查的要點,能夠對學生各方面表現做出標準化的判斷。根據需要考查的內容設計格式化量表,方便SP和教師在表中給出相應的分數,作為評判學生能力的依據。受課時限制,只能將30名學生分3組,分別針對安氏Ⅰ、Ⅱ、Ⅲ類錯牙合實施單項OSCE。
在正畸實驗課實施OSCE,重點考查的內容有:(1)與SP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獲取SP的信任;(2)正確采集病史;(3)進行常規的口腔檢查;(4)對SP的錯牙合提出診斷意見;(5)根據對SP的診斷提出2~3個備選治療方案;(6)綜合考慮SP的經濟能力、生活環境等因素,并與SP溝通后確定治療方案;(7)對SP進行治療前的溝通和咨詢;(8)無菌操作和口腔器械選擇、使用的熟練程度;(9)對接診的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評價。
總結和討論:教師依據格式化量表上給出的具體分數,在組織學生討論后對其給出綜合評判。對表現不佳的學生提出建議,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肯定。
正畸實驗教學各個階段的內容大相徑庭,有的偏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較適合采用PBL教學法進行強化;有的偏重經驗的積累,較適合采用Sandwich教學法進行思維和行為訓練;有的是綜合能力的考查,特別是病例分析,較適合采用OSCE方法進行考查和提高[4]。
PBL和Sandwich教學法的引入,使正畸理論課和實驗課結合更加緊密,實現了正畸實驗課把學生從理論帶入實踐,再從實踐回到理論的螺旋上升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正畸的興趣,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通過比較教學方法改進前后兩屆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新教學法使學生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動腦、動手能力明顯提高,正畸實驗完成質量和正畸理論考試成績均有較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訓取得較好效果。
口腔正畸學是口腔專業醫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臨床課程,是口腔臨床醫學中的重要分支學科,相對獨立、專業性較強。其內容涉及醫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力學、機械力學等多方面,同時集疾病預防、醫療及美容于一體,實踐性和操作性極強。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理解及臨床操作能力尤為突出[5]。在國外,通??谇徽鳛楫厴I后教育的方式培養正畸臨床??迫瞬?。但對于我國目前教育而言,因教學時數少、內容多,從而形成了學校普遍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導致“高分低能”的后果[6]。因此,口腔正畸學實驗課教學,只有針對本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加強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才能使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
雖然在正畸實驗教學中嘗試應用PBL、Sandwich、OSCE教學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動腦、動手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得到了更多的鍛煉,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但影響正畸實驗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也不容忽視。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師生互動和溝通都直接影響到PBL、Sandwich等方法的成功實施。新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方案設計必須完善,易于實施,特別是提出問題的方式方法和教學組織的安排[7],OSCE的量表設計也有較高技術含量,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正畸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必須互相嵌套,環環相扣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1]王紅梅,白玉興,厲松,等.淺談口腔正畸學理論課教學難點與對策[J].北京口腔醫學,2010,18(4):236-237.
[2]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7):1-2.
[3]黃亞玲.現代醫學教育方法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4]慶文,曾紅軍,韋東玲.早期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6):32-33.
[5]曾祥龍,傅民魁.近30年口腔正畸學科的發展與現狀[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98,33(6):323-325.
[6]游清玲,錢玉芬,沈剛.本科階段口腔正畸教學模式與質量管理初探[J].上??谇会t學,2011,20(3):324-327.
[7]潘錫紅.淺談新時期口腔正畸學教學體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