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耀敏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2)
課程是教育實踐的載體,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是其教育實踐的意義和目的的價值體現,融合在教育教學理念之中,其價值理念應超越社會本位和知識本位的框架,使學員掌握現代醫學知識和研究方法以及前沿醫學科學、理論及臨床實踐的動態,樹立將醫學理論和實踐緊密相連的教學價值觀,凸顯對學員進行高層次綜合型開發與培養趨勢。因此必須優化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課程設置,筆者就此提出優化課程設置的思路和策略。
課程設置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價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課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組織安排課程的各種要素或各種成分,從而形成特殊課程結構的過程及其產物。其根本任務是把課程目標和經過選擇的內容或學習經驗轉化為具體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學材料等。因此,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課程設置必須將社會需求、個體需求和學科發展需求3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動態的、不斷發展的課程體系。要從狹隘的知識本位學習過渡到能力本位和素質本位學習中來,實現成人學員的自我實現和發展,實現課程價值取向與社會發展協調、統一。
醫學科學深入發展要求醫務人員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這就需要課程設置緊跟時代發展,將知識型與技能型課程進行有效整合,體現課程的技能化特征。課程目標是課程編制過程中的核心環節,關系著整個課程領域的建設。在影響課程目標制定的諸多因素中,價值取向起著主導作用,它決定著如何確定課程目標以及采取什么形式實現課程目標[1]。因此,成人教育的課程目標不能單以學歷為指向,要考慮知識技能的傳授,并且要兼顧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的方向,實現整體價值的融合。在實際操作中成人教育應淡化單純學歷教育的目標,從知識教育目標轉向突出學習能力、綜合能力等的課程目標,走出以學歷為重的誤區,改變目前對實踐指導性不強的狀況,以利于成人學員掌握學術領域的思想體系和研究方法、有效獲得專業相關知識,更好地掌握醫學技能。
現代醫學發展以及公眾對醫務人員素質要求的提高,促使醫務人員必須提高觀察、分析病情的能力,在夯實基礎學科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拓寬知識面,以應用型和綜合型課程為基點,構建通用職業能力與專業能力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既要考慮到課程內部各要素間的綜合,還要兼顧各類活動及各學科的綜合,建構綜合化、多學科、立體交叉的課程體系,將理論知識和操作實習融為一體,不僅能鞏固學科知識,還能提高成人學員的綜合實踐能力。這需要整合知識型與技能型課程,解決成人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
醫學類成人學員通常工作在醫院一線,個人崗位能力、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學習時間調配各有差異,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應靈活設置,課程設置應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使學員選擇學習的范圍廣,選擇余地大。同時,應有意識多安排一些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培養學員綜合素質的課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僅要優化必修與選修課程的比例結構,還要實行主、輔修制度,設置核心課程、廣域課程和專題課程,形成寬領域、高品位的課程結構。當課程的選擇真正尊重了學習者的個性差異時,學習者就會在自己內在目的的引導下發展,就會使自己獨特的潛能和價值得到充分表現。
醫學類成人教育必須貼近經濟社會建設的多元需求,設置適合社會需要和個體需求的實用型課程。課程選擇要伴隨醫學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與完善,課程的內容要反映醫學科學和臨床研究最新成果,使課程的內容實用、新穎;同時加大課程的選修比例,使成人學員根據自己的職業需求有選擇地學習。在臨床醫學、護理、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教學內容安排上,要強調技術,突出實用,緊貼運用,調整理論性與技術實用性的比例,加大技術實用性教學內容的教授,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理論性講授,以便有足夠的課程量保證學員對實用性技術的掌握及運用,提高學員動手能力。教材內容的安排必須以醫學發展和醫院對醫務人員實際能力的需求為目標,不斷調整和完善,追求課程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的統一,彰顯成人高等醫學教育的職業性和實用性。
整合課程設置資源是落實課程設置內容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采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課程設置內容落到實處。成人高等教育可以網絡化、信息化方式推進課程設置發展。依托校園網絡,建立網絡教育平臺,有針對性地解決學員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以及網絡授課的作用,將醫學知識和醫學實踐的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素材上傳到網絡教育平臺,方便學員在線學習和下載,幫助學員理解抽象的醫學知識,有利于其自學和復習。
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建立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學員的網絡溝通平臺。目前,各高校的成人教育學院基本建立起了網絡教學管理平臺,并由一位相對固定的教師作為聯系人。通過該平臺,教師可以針對學員的專業問題答疑解惑,同學之間也可以交流學習心得,互幫互助,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利用網絡教育平臺,發揮網絡學習的督學功能,有利于教師隨時跟蹤和掌握學員學習進度、學習效果,面授時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輔導。學員也能了解自己對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及時發現不足,從而調整學習側重點和改進學習方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人學員根據自己積累的工作經驗與教師共同完善課程內容,成為知識的創造者。設置課程內容的過程也是成人學員形成新的教育經驗、探索未知知識的過程。
改進課程設置要從改進評價方法入手。評價本質上是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提供關于教育目標所期望的行為變化的有效證據。改革考試方法,把考試作為讓學員獲取新的理論知識的過程。考試作為一種考核能力的手段,必須結合成人學員的身心發展和實際來操作,而傳統的考試方法更適用于普通在校生。因此,改革現有的成人教育考試方法,實行教考分離,建立課程試題庫,幫助學員在加深知識記憶的基礎上,緩解其記憶壓力,注重考查學員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市場化和多樣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必須主動適應這種需求。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要從提升教育理念開始,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手段、方法和評價機制,以促進成人學員專業成長及能力發展,突出學員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提升學員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滿足醫學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懷章翠.回顧與展望: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J].江蘇教育研究,2009(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