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紅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強醫學院校人文學科的建設,是實現醫學生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有效的途徑。但現在醫學院校中人文學科的建設情況并不樂觀。
醫學院校在對醫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關注更多的是對醫學生醫學知識及醫學技術的傳授,人文學科的課程設置偏少,忽視了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現在由國家硬性規定的醫學人文學科課程僅有醫學倫理學一門,醫學史、醫學社會學等課程大多為選修課程,且大多課程是依據學校或教師的興趣開設的,缺乏學科整體性規劃,課程的變動性大。在學時安排上,明顯存在重自然(科學)、輕人文,重專業、輕基礎,重書本、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重功利、輕素質等問題[1]。另外,醫學院校在人文學科方面科研經費的投入也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會影響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的發展。
醫學院校承擔人文學科授課任務的教師由于受傳統分科教育的影響,大多缺少醫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欠缺對人文知識與醫學專業知識的融合。據此,加強人文學科的建設就要加大對醫學院校人文學科高素質、高水平教師以及相關研究人員的培養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出人文精神和醫學精神兼備的醫學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由于人文知識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加上醫學專業課課時緊張,所以很多醫學生在學習人文學科知識時不是很積極,表現為在人文學科的課堂上睡覺、看專業書籍甚至逃課。醫學生的人文素質知識存在著很大的欠缺,殊不知,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文精神的引領,醫學技術的發展必將迷失方向,從而引起醫學技術的發展與倫理道德、人性關懷及人類發展的沖突。醫學生將來大多數要走上救死扶傷的崗位,他們的人文素養將關系到他們在工作中對角色的擔當程度。
加強醫學院校人文學科的建設,這在學生的成長發展、師生關系、校園文化以及醫患關系等方面都會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醫學生將來工作的服務對象也是人。醫學生將來在救助患者時,不能僅僅停留在生物醫學、技術層面,還需要有人文情懷。
就醫學生接受人文教育的情況來看,他們絕大多數是讀完高中后考入醫學院校的,高中時期就已經開始接受文理分科的教育了,而醫學生很多是理科生,這使得他們的人文教育在高中時期就已經存在欠缺。醫學院校人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彌補醫學生人文知識的不足;有利于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有利于醫學生職業道德的提升;有利于醫學生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的增強;有利于幫助醫學生及早認識個人的價值,認識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有利于強化醫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強化醫學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
就醫學生身處的社會環境來看,現代社會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當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時,很容易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產生錯誤的認知和判斷,迷失自我。人文學科的建設有利于校園人文環境的塑造,有利于在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中滲透人文精神。這在重視物質和功利的社會大背景下,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塑造審美觀念的空間,借以熏陶及塑造大學生健全完整的人生觀[2],培養學生樹立人文關懷理念。人文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有助于開闊醫學生的視野,開啟他們新的思維方式,這對醫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及最大潛能的發揮,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對醫學生的成長發展及參與社會競爭也具有重要作用。
師生關系是高校各種關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障高校教學和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提高高校競爭水平,建設和諧高校的關鍵[3]。但從相關的調查研究來看,我國高校師生關系并不密切,呈現機械化、冷漠化、利益化、世俗化的特點,疏遠而淡漠[4]。醫學院校的師生關系不僅對醫學教學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會直接影響到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
加強醫學院校人文學科的建設,有利于倡導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升教師和學生的道德理論修養;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明確各自的角色,明確各自的價值追求,確立“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理念;有利于師生之間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醫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有助于醫學生獨立思考、思辨精神的養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會激勵醫學生不斷探討自身的價值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這對他們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校園文化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在培養人、教育人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的校園文化建設已經引起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人們在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忽視了人文學科,致使校園文化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人文精神,存在著缺失。其中表現為很多大學生缺少信仰,價值觀的追求呈現實用化和功利化的傾向。另外,現代社會由于利益主義甚囂塵上,加之政治上的自由主義,出現了“文化的貧困”,直接波及大學校園,一些缺乏信仰的大學生,一旦受到某些誘惑,就會滑向校園亞文化。校園亞文化指現在的學校大多只重視應試教育,沒有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所以導致了許多學校的學生有一些不良行為,例如打架、斗毆、敲詐、酗酒等,甚至去一些娛樂場所參加非法活動[5]。
人文知識中的“以人文本”、“重義輕利”、“崇尚和諧”、“講求誠信”、“修身克己”、“和而不同”等思想都有利于崇尚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的形成。優秀的校園文化必將有利于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信仰的培育、道德的提升、綜合素質的提高、健康心理及個性的成長;有利于消除校園亞文化;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也必將為師生發展、校園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保障。
2008年至2011年,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和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項醫患關系的調查研究。調查顯示,超過40%的醫務人員表示壓力巨大,而他們對社會總體醫患關系的評價僅60分[6]。當前,醫患關系緊張,受社會、體制、監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滯后和缺失,使得很多醫學生缺乏人文素質,缺少相應的人文關懷,在工作中表現為對患者服務態度不好,這也是影響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面對這種現象,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在2011年廣東省醫師協會工作委員會召開的“做人文醫師、促和諧醫患”人文醫學論壇中指出,“醫患關系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不能等制度的完善,而是首先提高醫生的人文素質……造成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在于醫療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不提高人文素質,無法解決醫患關系緊張的問題?!盵7]可見,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有著重要的、深遠的意義。
醫學院校人文學科的建設,是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及自身素質,提高他們對患者的服務水平,可以讓醫學生從深層次上認識到,醫護人員看的不僅僅是病,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活思想的個體。這些個體由于身體的病痛,不但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而且會比較敏感。醫護人員在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理解他們。在增強和患者溝通的同時,要注意講究方法和策略,盡量減少和患者之間的沖突。已有相關統計顯示:在已經發生的醫療糾紛中,由于醫患之間溝通不暢導致的糾紛約占總數的2/3[6]。
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會讓他們在思想上及早認識到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不僅僅是簡單的收錢治病的關系,醫護人員也不僅僅關注患者的“疾病”,而是要本著“醫者仁心”和“以人為本”的態度,關注患病的“人”,對患者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這比任何強硬的政治制度更有利于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
[1]杜珍媛.高等醫學院校學生人文社科素質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37.
[2]張禧.構建大學校園文化的師生互動機制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17):56.
[3]邱秀芳.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教育探索,2012(1):127-128.
[4]胡衛萍.正視高校師生關系 重塑高校師生和諧——我國高校師生關系現狀引起的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S1):199.
[5]許娟.校園文化與大學生信仰的培育[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6):11.
[6]唐競瑜.當前醫患關系背景下高校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29(3):91-94.
[7]劉瑋寧,劉丹.鐘南山痛批“醫學人文淪落”[N].羊城晚報,2011-11-13(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