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波,鄭葵陽
(徐州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問題就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1998年教育部在全國第一次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繼續加強教學質量監督的措施和方法,并使之逐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2001年教育部進一步提出了“政府和社會監督與高校自我約束相結合的教育質量監測和保證體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基本制度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本科教育質量評估和宏觀監測的機制;高等學校要根據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深化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優化教學過程控制;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內部評估和認證機制”。2002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將高校教學質量監控列入評估的重點項目;2005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中強調政府和社會監督與教育自我約束相結合的教育監測和保障體系,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基本制度和保障。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強調指出:“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樹立科學的質量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近年來,教育部仍然強調教育教學質量,緊抓高校質量系統工程建設,并取得了可喜效果。完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并形成長效機制已刻不容緩,依據教育部有關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系列文件,完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現介紹如下。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由橫向指標、縱向指標和矢向指標共同構成的幾何交叉體系。
教學質量標準是保障培養人才質量的標尺,也是參與教學監控人員實施評價的標尺。制訂原則必須遵循國家教育方針,遵循培養人才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性,遵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遵循教學的客觀規律和各高校辦學定位等。應該包括:新生錄取標準、理論與實踐教學標準、師資隊伍建設標準、教學硬件保障標準、教學文件建設標準、教學調度和運行標準、學生考核與試卷標準、畢業生質量標準等方面[1]。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橫向指標貫穿新生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
設立由教學校長直接領導下的學校招生辦公室。招生辦公室人員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其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招生有關文件,組織錄取工作。在錄取工作中,按照“學校負責、省教育考試院監督”的錄取體制,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以文化考試為主,德智體美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為學校招錄優秀的本科生。
參考教育部的評估標準,制訂本科高校基本辦學條件建設標準和高校建筑面積基本標準,設定專項的教學建設經費用于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方法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改進等,并保障經費充足、及時到位、持續增長。
根據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業務職稱結構以及教齡制訂師資隊伍的基本標準,并針對新教師制訂任課資格標準。
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實驗指導、見習指導、實習大綱等教學文件修訂機制、內涵、過程和實施情況制訂標準。
制訂教師試(預)講要求、教師集體備課標準、個體備課及講課標準、教案與講稿標準、課堂理論課教學標準、實驗課教學標準、臨床見習標準、輔導答疑標準、批改作業標準、臨床實習標準、課程設計標準(非臨床醫學專業)。以課堂聽課為例,對不同的聽課主體(領導、專家、同行等)制訂了不同的評價指標。對理論課、實驗課、臨床見習課等,因為性質和特點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質量評價標準。如理論課,從教學狀態、教學內容、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4個方面再分解為十幾個評價指標,根據不同的權重,擬訂了參考分值。除了量化評價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之外,還有定性評價和綜合評價,并寫出意見和建議。
對考試命題、試卷評分、試卷分析、畢業論文設計(非臨床醫學專業)等畢業考試環節制訂質量標準。對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質量、能力水平、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制訂標準。
主要包括品牌專業建設立項標準、教材建設標準、特色專業建設立項標準、精品課程標準、品牌專業標準、實驗室建設標準、實習基地建設標準。
要求管理人員明確崗位職責及權限,清楚各項工作的實施流程,協作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無差錯;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建立教學文檔,根據專業調研分析結論,制訂出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能根據人才需求及時修訂和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管理手段先進,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提高管理水平。
要求管理人員明確崗位職責及權限,清楚各項工作的實施流程,協作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無差錯;完善學生管理制度,管理嚴格規范,獎懲措施明確;完善學生教育體系,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道德修養和文明教育;關心學生,服務熱情、周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畢業派遣,跟蹤調查細致周到。
學生通過畢業生質量標準考試后才能畢業。畢業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其標準要根據不同培養專業的畢業考試大綱制訂。
教學質量監控體現全員參與,完善的管理組織和教學質量管理隊伍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效運作的重要保障[2]。
包括學校教學工作委員會、教學校長、學校教學督導專家組、教務處等。學校教學督導專家組代表學校各院系對教學運行與教學建設進行監督、檢查、評估、審議、指導,發現問題反饋給教務處領導或教學校長,最后由學校相關部門解決問題,以保證教學質量[3]。
包括院系教學質量委員會、黨政負責人、院系教學督導組、院系教務辦公室主任、教學秘書等。對教學運行實施監控,主要是聽課檢查、實踐訓練檢查、實習檢查、見習檢查、試卷質量檢查、考試管理、閱卷評分、專業建設、畢業生質量控制、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
教研室主任是課程教學的領頭人和課程建設的組織者,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進行教學方式和內容改革。安排新進教師試講,組織教師集體備課、說課、聽課,交流教學經驗,檢查青年教師帶課質量,及時反饋教學問題,督促教師整改,督促檢查教學規章制度執行情況,檢查對學生的學習輔導、答疑和批改作業情況。
學校成立教學質量信息中心,隸屬教務處,指定一名副處長管理,主要是各院系的學習委員參與,院系有學生組成的教學信息站,信息站學生負責每天或不定期向學校信息中心及時反饋教學運行、教學保障、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反饋途徑:學生—院系信息站—學校教學信息中心,最后由教務處干預相關部門處理[4]。
要使得監控體系縱向指標和橫向指標有機結合、有效實施,必須依靠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的制度保障體系,它主要包括:學校教學常規管理規程、教學日常運行管理、教師教學規范及考核、教學質量評價與管理、學校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章程等[5]。
教學常規管理規程主要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大綱、見習指導、實習大綱管理、教材管理、校歷、教學任務通知書、教學進度表、課程表管理。
教學日常運行管理有針對教師的備課制度、試(預)講制度、課堂教學制度、實驗教學制度、臨床見習制度、調(停)課制度、專業實習制度、雙語教學制度、現代教育技術制度、畢業考試與畢業論文答辯制度。
教師教學規范及考核規定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遵守的教師教學工作規范及考核制度。對教師進行教學考核,是促進教師遵照教師教學規范、履行教師職責的必要手段。各院校要把對教師的教學考核作為常規工作,給予充分重視。對教師的考核內容主要是思想政治表現、教學方面、學術方面、雙語教學情況以及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開展CAI教學或網絡教學的情況等。考核方式采取由教研室對教師進行平時的單項考核,每年進行一次全面考核,院校教學督導專家組進行隨機抽查考核,將考核結果實事求是地記入教師業務檔案。教師的教學考核結果與教師的職務晉升、聘任使用、培訓提高、獎勵懲罰等相結合,并實行“教學一票否決制”。
教學質量評價與管理主要有教學檢查制度、教師授課質量評價制度、教學督導制度、教學紀律及獎懲制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網絡測評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考核一票否決制度、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制度、學校聽課制度、學生信息員制度、考務管理規定、教學事故的認定與處理辦法等。
通過日常的教學秩序檢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學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信息。
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等進行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重在促進教學工作,重在提高教學質量。
對新建專業、新開課程、試卷質量、畢業實習等進行專項檢查與評估。
學校教學督導專家組對教學活動、教學環節、教學改革等通過聽課、調研、檢查進行督導。
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參與教學質量的測評。教師同行對課程教學評價。
學校建立教育教學質量網上測評系統,設置評價方案,評價辦法,數據處理、分析與反饋等,評價者可以通過上網對教學進行評價。
以問卷的形式,定期進行調查,獲取有關信息,通過反饋和不斷校正措施,持續提高高校內部教學質量,并形成長效機制[6]。
[1]鄭葵陽,蔡紅星,王一波,等.借鑒TQM理論構建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29-30,38.
[2]王晗,唐永升.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探討[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6(2):1-4.
[3]賈冰,蔣風艷,曹云飛.新形勢下高等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10(4):436-439.
[4]周玲.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0(3):97-98.
[5]唐小俐,劉國榮.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4):67-69.
[6]鄭葵陽,蔡紅星,謝震寰,等.加強教學質量意識構建長效監控體系[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