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平
(大理衛生學校,云南 大理 671000)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實訓教學是護理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護生臨床思維能力以及臨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為提高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理、助產專業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水平,我校于每年的6月初開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操作技能強化訓練。
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教育,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的教育。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它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完成上崗的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畢業后能勝任專業崗位工作。護理學是一門生命科學中綜合自然、社會及人文科學的應用學科,隨著新的醫學模式形成,護理范疇在不斷擴展,內涵在不斷加深。我國著名護理專家安之璧指出,護理學的范疇與內容包括6個方面,即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臨床護理、科學管理、心理衛生及科普工作、專科護理,而其中的技術操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體現了護理教育是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
護理操作技能實訓是學校教學與臨床銜接的橋梁課程,是護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對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技能進行綜合實訓的課程[1]。在實習前進行強化訓練,不僅有利于護生更熟練地掌握護理操作技能,而且對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崗位意識、動手能力,拉近護生與臨床工作的距離,實現教學過程與臨床崗位的對接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專業是我校的主干專業,學校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的職教理念,強調培養護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素質。
根據專業特點及臨床實用性對實訓項目進行選擇,可參照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護理專業技術實訓》中的項目來選擇。主要有七大模塊,即生活支持護理技能、生命體征的觀察與維護技能、醫院內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能、診療技能、各種置管病人護理技能、母嬰護理技能、嬰幼兒護理技能。這七大模塊涵蓋了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的常用操作技能。
三年制護理、助產專業的護生在完成兩年的理論教學后,一般于7月初進入臨床實習,護生在進入實習之前集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臨床護理技能強化訓練。為更好地達到實訓效果,增加每位護生的動手機會,實訓時將每個班級分為若干小組,按實訓計劃輪流交換實訓項目,課時數以不少于160學時為宜。
為更好地保證強化訓練的效果,在實訓開始前兩周,各教研組按照教務處的要求各自制訂實訓計劃,主要包括實訓學時以及帶教教師人數等,然后由教務處統籌安排。關于項目設置,護理教研組在前面所述的七大模塊的基礎上又細化了6個模塊,即(1)生活護理技術:項目有鋪床法、床單更換、壓瘡的預防和護理、特殊口腔護理;(2)生命體征測量技術:項目有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測量;(3)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技術:項目有無菌技術、隔離技術;(4)排泄護理技術:項目有女性病人導尿術、男性病人導尿術、大量不保留灌腸;(5)治療技術:項目有藥液抽吸、皮內注射、肌肉注射、密閉式靜脈輸液;(6)搶救技術:項目有氧氣吸入法、吸痰法、洗胃法。這些操作技能對各專科和各系統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進行護理時都具有共性,是護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術操作項目,也是每一名護生必須熟練掌握的。
按照護理實際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來創設臨床情景,利用模擬病房,讓護生在相對真實的操作環境中進行技能強化練習,增加他們對將來實習崗位工作的認知。例如運用角色扮演法教學,由護生相互扮演病人和護士角色,使護生既能體驗到護士的責任,又能體驗到病人的感覺,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培養了護生的學習興趣和關心病人的積極心態,從而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
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單純模仿到熟練運用,再到創新的過程[2]。雖然在實訓前護生對各項操作技能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帶教教師的示教仍然很重要。帶教教師應該對每項操作技能進行規范示教,尤其要注意強調護生在技能操作訓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后讓護生分組進行反復練習,帶教教師從旁指導。同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操作視頻,或者護生自己點擊實訓室的開放式輔助教學系統,使護生通過親自動手獲取知識,培養護生的探索精神。我校近兩年來引入護生參與實訓帶教環節,這些護生都曾參加過護理技能大賽,有的還在全國護理技能大賽中獲得過大獎,這樣做,一方面充分調動了護生的積極性,彌補了帶教師資的不足;另一方面,通過樹立護生榜樣,極大地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
操作技能考核是檢驗各項操作是否熟練、規范、準確的重要手段,是對實訓效果的一種反饋,有利于實訓教學的科學評價和科學管理。在所有操作技能項目強化訓練結束后,各教研組根據情況從實訓模塊中抽取幾個操作項目進行考核,通過考核了解每位護生的薄弱項,再由帶教教師給予特別輔導,并加強練習,做到人人過關,體現強化理念,注重實際效果。
通過實習前的臨床護理操作技能培訓,一方面使護生在全面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時強化了整體護理意識,鍛煉了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增強了護生的愛傷觀念,提高了護生的動手能力及應急能力,培養了其自信、沉穩、敏捷的素質[3];另一方面使護生進入實習后能盡快勝任臨床護理工作,極大地縮短了適應臨床崗位的時間,增強了護生在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以及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為即將實習的護生順利走上實習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社會對護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不斷擴大的招生規模及辦學層次的提升,學校實訓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操作技能教學中,每位教師的帶教護生人數較多,護生不規范的動作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糾正,影響實訓效果;醫學教學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教學時間與內容卻非常有限,在較短的時間內,護生掌握的知識也有限[4],面對那么多的實訓項目,部分護生無法及時有效地吸收與消化,導致其進入臨床接觸病人時,會因動作不熟練、精神緊張而導致操作失誤。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適當增加實訓學時數,重視培養護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實訓教師人數,切實提高護理操作技能培訓的質量。
[1]趙丹丹,趙志群.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5):30-31.
[2]王濤,蔡小霞,張彩虹.護理操作技能教學中引入微格教學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949.
[3]戚春玲.護理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5):77.
[4]袁靜,張瑞瑩,孫亞男.探討高職護生實習前臨床護理技能強化培訓效果[J].中國臨床護理,20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