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婷
(通遼職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高職蒙授護生大多數來自農村牧區,他們以蒙語為母語,英語是他們的第三語言。他們學習英語時,既受到母語的影響,又受到其他民族語言的影響,且他們的英語學習習慣不良,自主學習能力較低[1],所以學習英語較困難。以我院蒙授護生為例,他們大多學過7~8年英語,但他們的高考英語分數大部分卻在20~40分之間,平均成績30分左右。由于語言和環境因素,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害怕犯錯誤。但通過英語學習問卷調查顯示,他們內心渴望學好英語。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學習策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克服畏難情緒,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10多年的蒙授學生英語教學中積極探索適合蒙授護生的英語教學模式,特別是在醫護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課程特點,將英語知識和護生專業知識相結合,將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情境,鼓勵護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使其掌握英語學習方法,讓他們感到成功的樂趣,并逐漸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
激勵策略是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護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方法。英語教學不僅在于傳授英語知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2]。蒙授護生在課堂上較為內向,不善言辭,因為他們的口語帶有蒙語音,即使是會的問題也不愿主動開口,不愿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對英語學習有恐懼心理。教師應根據每位護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目標。護生通過不斷實現自己的目標,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向困難挑戰的信心,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用學習成就感去樹立學習信心,信心一足,護生因發音引發的心理障礙就容易消除了[3]。
盡量讓不同層次的護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根據不同的情境,進行及時評價。如:Good job!/That’s better than ever./Excellent./Well done./Something right,but I think…/So clever!/You are great!/Iam sure,you can do it better.Try itagain等。
有的護生在英語課堂上從不發言,教師多次啟發都無效,教師就要特別留意這些護生的作業。在批改作業時,對他們的評語要盡量委婉、有說服力,多運用肯定性、鼓勵性評語,抓住他們 的閃光 點 , 如:“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now.”“You have made a lotof progress!”等。或在課堂點評作業時,教師可以恰如其分地對這些護生給予表揚,有意放大他們的優點,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從而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關愛每一位護生,做他們的朋友,他們就會真心地尊敬教師,進而喜歡學習;同時,他們還會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他們會主動地把喜歡的教師介紹給同學和下屆學生,方便師生拉近距離,進行溝通。
(1)充分利用課間10分鐘主動和護生交流,如講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快了解護生的學習情況,記住護生的姓名,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關系,加深感情。同時,針對護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同他們交換意見,征求教學建議,提出可行的學習策略。
(2)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重大英文新聞或與課文相關的英文視頻,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護生的學習熱情。
(3)利用網絡平臺相互交流。在課后利用網絡和護生進行交流,利用QQ、微信、郵件、短信、BBS等及時回答護生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善于運用形成性評價,不單純以試卷分數評價學生,注重護生的學習過程。我們采用形成性評價(50%)與終結性評價(50%)相結合的考評體系,如護生每回答一次問題/交一次作業/扮演一次角色/參加一次課外活動/全勤等,都會給予相應加分。利用評價手段激勵學生,極大地調動了護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以2011級蒙護班為例,我院2011級蒙護共3個班,每班50人左右,我們將其分成若干小組,以自愿結合為主,但要求基礎好的和基礎差的護生、男女生合理搭配,組成固定的學習小組。兩人一小組,4人一大組,按小組排位,每大組選一位認真負責的護生任組長。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對話,根據組員表現給小組每人加分,但要求每位組員都必須參與,否則就會減分。課下教師積極和各小組組長交流,鼓勵各組組長做出表率,帶動組員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積極啟發引導,力爭在活動中使每位護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培養護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鼓勵護生進行合作,護生可以通過彼此交流、合作來收集信息,提高思維水平。注意每位護生的具體情況,使護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個體學習的方法[4]。
要求英語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為護生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上,并引導護生領悟語言知識的內在意蘊,體驗語言知識的生命價值,從而實現語言意義的建構[1]。通過將醫患對話、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書寫報告單等和教學任務結合起來,激發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現實生活中的醫療工作真實場景帶進英語課堂,如急診室醫患對話,診療時醫生相互間的討論、對病情的分析,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交流等。每單元展開不同主題,然后由各小組自行確定角色,重新編寫對話,每人3~5句。在情境中學習單詞,擴展句型,激發護生的學習動機。通過角色扮演、填寫報告單,讓護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聽說能力。同時,我們也希望護理教師能夠加入我們的教學團隊,幫助我們設置情境,組織活動。
每學完一個單元,獎勵護生看一集醫學英語方面的影視片,但要求看完之后每組必須寫出20個以上影片中出現過的醫學詞匯。如在播放前有目的地把此集出現的醫學詞匯和醫護英語表達方式呈現給護生,講解沒學過的醫學詞匯。播放后,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寫出出現過的詞匯,寫得最多的小組每人記1分。節選影片中精彩的場景,要求護生反復模仿角色的語音語調,然后每組進行配音表演,極大地調動了護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護生的英語聽說水平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護理病歷是醫護英語寫作訓練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護生對專業的重視和興趣,通過對護理病歷的書寫,強化其對英語疾病名稱的記憶,鞏固專業詞匯,使護生掌握英文病歷的基本用語、時態和書寫要求,學會用英語填寫各種圖表,從而激發了護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護生的書寫能力。
我們在醫護英語教學中盡量讓每位護生都有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得成就感。通過學習醫護英語,他們在英語課上不再拘謹,且表現得自然大方,并能積極回答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院蒙授護生的英語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他們能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書寫病歷。同時,他們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英語活動,如英語配音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模擬面試大賽等,每次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這極大地鼓舞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參加英語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1]李正亞.多民族護理學生護理英語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9):102-104.
[2]宋嘉.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0(11):45-46.
[3]王初明.學相伴用相隨——外語學習的學伴用隨原則[J].中國外語,2009(5):53-59.
[4]崔學軍.建構主義理論在醫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