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陳坤 孫偉
“影子銀行”最早出現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原因是當時歐美國家出現了一些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贏利下降、信用收縮、銀行倒閉等脫媒型信用危機。政府為了解決這類脫媒型信用危機放松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影子銀行”體系即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
直到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上,“影子銀行”的概念才得以誕生。但之后,不同學者對其定義也各有不同,麥考利認為影子銀行體系應該是有銀行之實但卻無銀行之名的、不受監管的各類銀行以外的機構;易憲容認為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交易的業務都屬于影子銀行;袁增霆認為影子銀行應當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都屬于影子銀行范疇。直到2011年4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才對“影子銀行”作了嚴格的界定,“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但是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我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包括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包括私募基金、委托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開展銀信理財合作的投資公司、信用評級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市場基金以及各種金融機構理財等表外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得以持續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六點:一是由于資本市場高速運轉,實體經濟對金融業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為影子銀行的發展創造了空間;二是存在金融“雙軌制”,即銀行更傾向為大型國企等提供較低利率的貸款,而導致大多數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向影子銀行獲得所需資金;三是實際存款利率低水平甚至為負值,人們更加沒有動力把錢存入銀行;四是銀行業“監管套利”沖動以及規避監管風險和成本,為影子銀行的發展提供了途徑;五是民間投資渠道狹窄,民眾只能參與高利借貸、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六是金融管制法律放松和監管缺位。
由于影子銀行機構游離于政府監管體系之外,因此,與傳統銀行業相比具有更強的創新性和靈活性,也就形成了區別于傳統商業銀行的特點:其一,杠桿率非常高,由于影子銀行沒有傳統商業銀行那樣的資本金束縛,它大量利用財務杠桿舉債經營;其二,進行不透明的場外交易,影子銀行的產品結構設計非常復雜,且交易信息不公開披露,致使交易者信息不對稱;其三,影子銀行不像傳統商業銀行通過零售方式進行貸款和籌集資金,其交易模式通常采用大量批發形式;其四,影子的負債主要是采取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而非存款,主要為了分散風險,導致不受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存在監管套利的行為。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影子銀行的發展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影子銀行在鼓勵金融創新、滿足融資需求、繁榮金融經濟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影子銀行的龐大資產規模、高杠桿運作、低透明度、缺乏有效監管等特征,又加劇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成為威脅國家金融安全的重大隱患。但是在考慮監管范圍時,也要區分不同的“影子銀行”,疏堵有別,基于成本效益考慮,進行分類施治。
(1)鑒于我國目前仍然沒有能夠得到一個關于影子銀行的準確定義,因此,各級政府、央行、金融監管當局應首先定義清楚到底什么是影子銀行。
(2)增加市場透明度,加快推動銀信合作產品由表外轉向表內。監管層應該提高管理水平,注意規范金融機構的銷售行為,保證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
(3)制定一些措施使銀行有足夠的動機貸款給中小企業,并實現貸款的多樣化。由于金融“雙軌制”的格局,導致中小企業對影子銀行的需求大大提高,造成對影子銀行的依賴性大大增加,導致其自身可能降低自我風險控制的意識。
(4)設立“大一統”金融監管格局,消除分業監管造成的市場割裂和監管標準不同;逐步取消不符合市場競爭與發展要求的管制措施,提高監管政策透明度,把握各項監管和調控政策的強度及進度,降低銀行合規經營成本。
(5)對杠桿率做出嚴格規定。
(6)通過立法將游離于監管之外的機構納入監管范疇,填補影子銀行監管的法律空白,并加大對金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簡稱PE)是一種創新的金融投資工具,其以非公開的方式募集,由管理人負責管理,通過對目標企業投資,以實現資本增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經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正是由于其具有以下特點:(1)為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渠道,進行資金配置;(2)為金融體系穩定提供風險管理的場所,轉移和分散風險;(3)發現價格,進行資產定價;(4)實現價值增值,促進中小企業價值提升;(5)提供流動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6)有利于資源整合;(7)間接提升我國企業運營效率;(8)促進高新技術與金融資本相結合。
基于這些特點及當前PE對我國經濟的貢獻表現出的高效率,我國政府針對PE市場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選擇市場化的監管方式,不對主體的行為進行過多干預。針對其目前出現的弊端采取一些如慎選合格的投資人;建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準入制度;逐步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學系統的監管法律和制度體系及培養具有監管知識和經驗的監管人才等措施。
本文主要從我國的角度來論述影子銀行,影子銀行的出現提高了我國金融業務的效率,對我國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由于其長期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中,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影子銀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及各國政府對其的監管缺陷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因此,各國紛紛采取措施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但本文認為我國在對影子銀行實施監管改革時,應當區分不同的“影子銀行”進行分類施治。對大多數影子銀行要加大監管力度;而對像PE(私募股權投資)這類的本身具有效率的影子銀行應給予金融支持,同時也要完善其存在的缺陷,使其發揮更大的優勢。最后,分別給出完善我國影子銀行的監管建議,相信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完善影子銀行的措施后,監管的陽光終將驅散體系中的陰影,使得影子銀行更加規范健康地發展,最終推進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保持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繁榮發展。
[1] 龔明華,張曉樸,文竹.影子銀行的風險與監管[J].中國金融,2011.
[2] 陳南輝.影子銀行監管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N].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2-12-31.
[3] 王軍,張翠萍.影子銀行監管問題研究[J].征信,2013(03).
[4] 蔡靜.國際影子銀行監管改革及啟示[J].青海金融,2012(06).
[5] 覃道愛.我國的影子銀行及其監管對策[J].海南金融,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