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海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比賽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檢驗,因而,組建優秀的指導教師隊伍至關重要。此次大賽的指導教師核心成員從護理學院專業教師中選拔產生。指導教師中有專業帶頭人,也有年輕的優秀教師,他們既有吃苦耐勞精神,又有豐富教學經驗。在此次培訓中、后期,曾先后兩次聘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護理專家和武漢中南醫院的護理專家對參賽選手的各項操作進行指導。
參賽選手通過層層選拔、不斷淘汰的方式決定,剛開始選拔12名學生,以后通過訓練和校內比賽,不斷淘汰,最后確定4名選手(兩名2009級學生和兩名2010級學生)。兩名2009級學生均在三甲醫院完成實習,有一定的臨床經驗,且均被實習醫院錄用,兩名2010級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心理素質好。這些選手動手能力強,分析問題能力強,綜合能力優秀。
本次護理大賽共設4個參賽項目,均為個人比賽,要求選手以護理工作任務為導向,按照臨床護理崗位的工作要求,對患者實施整體而科學的護理。競賽分別設置健康評估室、重癥監護室(ICU)兩個比賽場所。首先,在健康評估室,每位選手需要在20分鐘內根據給出的臨床案例對患者現狀進行評估,以書面形式寫出主要3條護理問題;并針對首優護理問題,列出主要4條護理措施;然后,每位選手按抽取的參賽號進入相應的重癥監護室,在重癥監護室(ICU),每位選手需要在20分鐘內連續完成徒手心肺復蘇、心電監護及密閉式靜脈輸液3項護理技術操作。明確了大賽競賽規則也就明確了培訓任務和目標,這對選手的培訓有指導意義。
另外,明確大賽使用資源,如心肺復蘇仿生標準化病人、多參數監護儀、經濟型靜脈注射手臂組合類型,了解大賽使用的醫用紗布塊、一次性使用心電電極、一次性使用輸液器(單頭)等規格和型號。了解大賽使用CPR床、治療車的高度等信息,選手訓練環境盡量模擬大賽現場,使用資源與大賽要求保持一致,以便大賽時正常發揮,取得好成績。訓練期間要求信息暢通,及時了解大賽動態。
這次大賽既有技能操作,又有病案分析,不僅要求選手動手能力強,還要求選手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項操作題目是已知的,病案分析涉及內外科常見多發病,范圍廣,選手隨機抽取案例,這就要求合理安排培訓,一方面操作項目要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另一方面病案分析題目,要準確找出首優護理問題并寫出主要護理措施。
為了提高訓練效果,指導教師團隊經過反復討論制訂出合理的培訓計劃,分階段進行培訓。第一階段,根據大賽制訂的技術操作考核標準,訓練選手完成操作項目的質量,并選取70多個常見的內外科案例,培訓選手對常見內外科臨床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階段,在高質量完成操作項目基礎上,訓練選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3項操作。選取常見內外科急危重癥案例,讓選手進行重點分析。第三階段,賽前仿真及模擬實訓。模擬大賽現場,按大賽競賽規則,先隨機抽取案例做案例分析,然后連續完成徒手心肺復蘇、心電監護及密閉式靜脈輸液3項護理技術操作。并請專業教師做評委,賽后進行總結反思。這樣既鞏固選手的操作能力,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比賽經驗。
另外,在訓練中實行責任制,一位教師負責一位選手的訓練,及時指出操作中的不足,了解選手的心理情況,在訓練中注重人文關懷。選手訓練很辛苦,又擔心大賽成績,指導教師應運用心理學知識與選手溝通,使選手能輕裝上陣,正常發揮。
很多心理因素都會影響選手水平的正常發揮,包括選手自身的心理因素及現場的外在因素。在平時訓練過程中,多給選手鼓勵,培養選手自信心。在大賽現場,讓選手熟悉環境,了解現場情況,包括心肺復蘇模型、心電監護儀等,比賽時做到心中有數,忙而不亂。
共有206名選手參加競賽,分別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52個代表隊。選手展示了嫻熟的護理技能和對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我校4名選手敢于競爭,以其良好的心態和扎實的功底脫穎而出,不負眾望,載譽而歸。其中兩名榮獲一等獎,1名榮獲二等獎。
本次大賽取得的優異成績與平時教學質量有很大關系,我校一貫遵循“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成才理念和新人才觀,定期舉辦技能大賽,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激勵機制,突出“做中學,學中做”的職業特色,營造“學技能、練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圍,積極探索“訓賽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大賽項目訓練和創新教育的結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實現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通過參加全國技能大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校與醫院的合作,為探索新的護理教學模式和方法提供良好的平臺,將促進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的改革和發展[1]。
[1]張紹敏.淺談護理技能大賽指導經驗 [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