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林
(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醫學生數量逐年增多,層次也呈現多樣化。開展職業發展教育,對醫學本科生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學校長期健康發展、社會醫學服務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職業發展教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提升、就業指導、創業培訓等內容,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階段,教學內容也不盡相同。醫學本科生職業發展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包括意識喚醒、實踐輔導、就業指導3個階段。低年級醫學本科生正處于意識喚醒階段,必須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就業觀,促使其理性地規劃未來發展,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提高管理能力和就業能力。
對480名醫學本科低年級學生的調查顯示,醫學生對醫學職業發展認識存在如下問題。
我國職業發展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學階段,部分醫學本科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而是接受家人、親友等建議后選擇醫學專業,對醫學職業認識不足,不清楚將來從事的具體工作,思想意識長期處于搖擺狀態,影響主觀學習能動性;部分醫學本科生對實現醫學職業目標過程必須付出的努力估計不足,不適應醫學教育過程,未能完成大學階段學習任務,導致分流或者降級。
現在醫學模式已發展為“生物—社會—心理”模式,職業發展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在醫學本科生成長、成才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醫學本科生職業生涯規劃、提高醫德水平和醫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而部分醫學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忽略職業發展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課程的學習,他們認為只要掌握好專業知識就能實現成功就業;部分醫學本科生保持著高中理科學習時的慣性思維,對職業發展及人文課程的學習僅限于完成學分,未能完全理解職業發展及人文課程教育的深層次目標。
部分醫學本科生通過網絡等傳播媒介了解到醫學行業就業形勢嚴峻,且自身在將來的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就盲目規劃自身職業發展,參加社會培訓班,如考取導游證、心理咨詢師證、營養師證等,未能按照學校正常教學計劃、培養目標規劃、發展自己,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可謂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開展低年級醫學本科生職業發展教育,有利于幫助醫學本科生盡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其職業意識、職業道德,提高其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自愿為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社會發展付出積極的努力。
職業發展教育能使醫學本科生及時了解所學專業及對應職業群和相關行業,了解醫學職業資格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發揮其激勵學生勤奮學習、敬業奉獻、積極進取的作用;了解職業對醫學本科生的個性要求和自己的個性特點,理解職業對醫學本科生的素質要求,理解“興趣能培養、性格能調適、能力能提高”對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意義。
結合醫學本科生自身特點,使醫學本科生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是最好的目標”的發展理念;明確醫學本科生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使醫學本科生形成腳踏實地實現發展目標的態度,不斷在學習中充實、完善自己,增強職業發展意識;促使醫學本科生形成科學管理、適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培養成功者的心態,確立終身學習理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努力實現職業理想。
通過醫學職業介紹,使學生了解適合自身發展的崗位和目標,明確職業規劃貫穿于整個職業過程;介紹職業發展趨勢,減輕醫學本科生就業壓力,形成正確就業意識。此外,國家鼓勵基層就業的政策保障給醫學本科生職業發展帶來更大動力;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完善,使醫學本科生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
職業發展教育課程既強調職業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醫學本科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使其樹立自立意識、規劃意識,學會做人、學習和做事。
醫學院校應成立大學生職業發展教研室,注重醫學本科生職業發展教育教師的培養,教研室教師可由學院專業教師、輔導員兼職。教研室教師應對醫學各專業全面了解,熟知社會用人單位對醫學各專業人才需求狀況;應認真分析授課對象的現實狀況,針對不同專業,制定一整套適合醫學本科生職業發展的教學計劃,以取得良好的理論課教學效果。另外,在低年級醫學本科生中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醫學專業導論等課程,保證理論課教學學時;增加職業發展實踐課教學學時比例;開展豐富多彩、適合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成為實踐教學的主角,使醫學本科生在實踐中體會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與自信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職業發展教育課程更加豐富,更具吸引力。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職業發展校園文化活動,如成立大學生就業創業社團,創辦大學生就業創業雜志,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團隊建設模式展,職業發展案例分析等,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學習、實踐的積極性,并能學以致用。
醫學院校應重視醫學本科生人文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所占比重,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方式,提升教師隊伍的人文修養,使醫學本科生深刻體會“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精髓;提升醫學本科生對生命價值的重視程度,具備關愛生命、守護生命、敬畏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成為醫術精湛、兼備人文智慧的醫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課程對醫學本科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2],可使醫學本科生運用所學人文知識,從社會、心理、機體等方面看待患者,用哲學全面、辯證、發展的觀點研究病情,透過臨床表象全面分析找出疾病的根源,拓展醫學本科生臨床思維,促進其全面發展。
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學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職業發展教育中充當著重要角色。把職業發展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對解決學生的發展問題有著重要意義[3]。輔導員是醫學本科生大學生活中最好的“教師朋友”和忠實的聆聽者。輔導員與學生接觸密切,能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及學習狀態,能幫助他們制訂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詳細的實施方案,引導學生客觀地查找自身不足。輔導員應檢查學生職業發展階段性任務的完成情況,匯總學生關注的問題,并進行評估與反饋,適時調整學生的職業發展路線。
職業發展教育應貫穿整個醫學本科生的培養過程,而低年級的意識喚醒階段尤為重要。開展職業發展教育有利于促進醫學本科生自我認知和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覺醒,達成醫學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
[1]徐國斌.高等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現狀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28-29.
[2]姚黎英,楊帆,許曉晴,等.人文社科類課程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3):79-80.
[3]廖洛.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新載體[J].河南教育,20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