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409)
中職衛校學生大多數處于青春期,他們既要面對生理發育和性的沖動,面對現代社會的轉型和多元化價值觀,還要面對網絡、媒體的沖擊與誘惑。與此同時,中職衛校學生的性教育卻遲遲得不到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導致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走向性失誤或性犯罪道路,對身心造成傷害,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問題。對中職衛校學生開展性教育工作,筆者認為要關注下面幾個問題。
1.1.1 事不關己 有些教師認真“教書”,認為“育人”是學校和班主任的事。他們雖然對學生早戀等問題也頗有微詞,但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對學生性教育的探索研究鮮有涉足。
1.1.2 性可以無師自通,不需要喚醒 中職衛校中有不少教師認為,學生到一定的年齡就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性”,不需要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有些教師對開展學生性教育心存顧慮,害怕性教育成為刺激學生的誘因,教育結果適得其反。典型的論調是:“你不說,學生本來沒想到,說了反而讓學生想入非非[1]。”中職衛校中有些教師雖然也想對學生進行性教育,但因為學校以女生居多,男教師會覺得不好意思,只好采取遮遮掩掩的態度,對性教育一帶而過。
1.1.3 學生的性心理問題是道德品質問題 許多教師由于自身對“性”有錯誤的認識,從而把學生的性心理問題單純地看做是道德品質問題,將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好奇、性偏差以及性過錯,一概歸因于學生道德品質低下甚至敗壞,對這些學生“另眼相待”,認為要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以德育取代性教育,既不治標,也不治本。
1.2.1 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是教師的責任 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要懂得對學生進行性教育不單是學校和班主任的職責,也是每一位教職員工的職責。教師不要對性教育有太多顧慮,很多事實已經證明,對學生進行性教育勢在必行,培養學生形成自然、健康、科學的性觀念,對學生本人和社會有著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與其他中職學校的教師相比,中職衛校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大部分專業課教師是學醫出身,都接受過性生理、性傳染疾病等知識教育,在專業課的教學特別是在人體解剖學、婦產科學等課程教學中,更能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性教育。一項針對衛校女生性知識教育的調查表明,有38.4%的學生最希望從教師處獲得性知識。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性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2]。
1.2.2 對教師先要進行性教育 性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極高。教師不僅要具備心理學、文學、人類學、法學等多學科知識,還要有專業的教學態度和適合的教學方法。因此,很多教師在進行性教育時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影響教育效果。因此,學校要大力支持相關教師參加專業培訓,以點帶面,逐步打造一支具有專業水準的性教育教師隊伍。同時學校要為相關教師搭建業務成長和交流的平臺,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性教育工作,使中職衛校學生在學校這一教育主陣地受到良好的性教育。
面對學生的早戀,有的教師視其為洪水猛獸;有的教師在感嘆世風日下的同時,認為現在的學生素質很差;有的教師則把學生的早戀當做茶余飯后的話題和諷刺學生的話柄;有些教師則認為可以趁機收拾學生。這些現象都表明教師對“問題”學生缺乏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愛的藝術,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教師的愛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懷、理解、寬容、幫助、信任、尊重[3],如果教師對青春期的學生缺乏理解和尊重,就沒有了教育學生的前提,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更無從談起。
青春期的提前,性意識的覺醒,媒體的不良刺激,社會上不健康思想的熏染,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和伙伴的影響,以及衛校學習壓力不大等原因導致一些學生無所事事,就想到戀愛。學生早戀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因此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早戀的原因,才能尊重和理解學生,才能平靜、理智、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早戀的學生一部分是學生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異性;一部分是長相或才華出眾的學生。這些教師眼中的“好學生”出現問題很有隱蔽性。發生性關系的學生中,半數是師生公認的好學生;并且他們有過性經歷的事實,父母和教師也不知道[4]。這些學生一旦出問題,產生的負面影響會很大。另一部分易早戀的學生是厭學及家庭不健全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容易移情于兩性交往,以填補精神上的空虛;家庭不健全的學生缺乏父愛或母愛,在家中得不到溫暖和保護,易尋求同齡人的關懷。教師對這些學生要特別關注,正確引導。
有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時,注重給他們講解發生性行為時的安全防范知識。讓青春期的學生懂得一旦發生性行為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教師一味地強調發生性行為時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可能會讓一些學生產生錯誤的想法:只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發生性行為沒有什么大不了。正如一個學生這樣寫道:“如果你不想有后果,那么控制生育;如果女孩懷孕了,墮胎就好了;如果其中一個感染性病了,沒關系,打一針就好了。”[5]這種隨便的態度讓學生忽視了隨便性行為帶來的潛在危險,容易導致學生性放縱。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我們的性教育不能只關注避孕教育,更要關注性倫理道德教育。世界各國逐漸認識到:科學的性教育必須是建立在性知識基礎上的性倫理道德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使用安全套”不等同于“安全性行為”,即使正確使用了避孕工具,也不能百分之百防止懷孕和得性病。要讓學生懂得:性不僅僅是個人的私事,與他人和社會也有很重要的關系;性要受到社會規范的約束,放縱則如脫韁的野馬,后患無窮。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對待“性”,要遵守“自愿、相愛、忠貞、合法、私密、無傷害”的規范。
我國絕大部分中職衛校的男女生比例失調,約為1∶10,這為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些問題。
中職衛校里很多班級屬于“公主班”,清一色的女生。一些女生因為平時很少有機會與男生交往,對異性了解很少,缺乏與異性交往的正確認識。一旦要和異性正常接觸便會驚慌失措,甚至避而遠之。有些女生實習后,有機會認識社會上的男性,但因為平時對異性的了解少,缺乏一定的判別能力,很容易受到某些居心不良的男性的誘惑,上當受騙。這些在學校看起來很乖、與男生都不多說一句話的女生進入社會后,在與異性交往的問題上,往往比那些在學校時常與男生交往的女生容易喪失理智,走極端。這個現象值得教育者注意。
中職衛校男生很少,他們的一舉一動很容易讓一些情竇初開的女生好奇、興奮、迷戀。有些女生會主動追求男生,一旦開始戀愛便會陷得很深,很容易與男生發生性關系,甚至早孕。據調查,某衛校護理專業68.19%的女生都有過戀愛經歷,15.53%的女生有過性經歷,性觀念較為開放[6]。還有些女生很羨慕身邊有男朋友的伙伴,便效仿著去戀愛。有時幾個女生為一個男生“爭風吃醋”,互生嫉恨,是非、矛盾不斷。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采取以下對策:首先要提倡男女生之間正常交往,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開展集體活動時注意男女生搭配,增加男女生接觸了解的機會,有助于學生了解異性、消除對異性的神秘感、轉移早戀傾向,也有助于學生人格社會化,走向成熟。其次要通過講座、座談會、主題班會、影視作品欣賞等活動,加強女生戀愛觀的正確引導。讓女生正確理解“什么是愛,如何選擇愛,如何去愛”,使她們樹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人生觀,懂得“蘋果紅了的時候會更甜”的道理。
在性教育過程中,不少教師有共同的困惑:首先,如何把握“度”的問題,在一些敏感問題上,講淺了,沒有用,流于形式;講深了,講多了,又很難把握尺度,擔心出現負面影響,在教學中如履薄冰;其次,如何保證性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需求相契合,并符合青少年性心理發展的規律;再次,由于國家在推廣性教育中沒有統一教材和教學大綱,教學資源缺乏,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導致性教育過程中困難較多。
[1]王銘.中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7(12):45-46.
[2]賴地長生,謝新民,李強.贛州衛校女生性知識教育狀況的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9):72-73.
[3]孫云曉,趙霞.愛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2):18-19.
[4]孫云曉,張引墨.藏在書包里的玫瑰——校園性問題訪談實錄[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5]麥道衛.為什么真愛需要等待[M].王培潔,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6]崔靜.衛校護理專業女生戀愛觀、性觀念的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8):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