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敏
(大連鐵路衛生學校,遼寧 大連 116001)
針對中職藥劑班筆者開展了以下思想教育:藥品是特殊的商品,是一類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體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證、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它與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關。所以,從事藥品生產、經營的工作者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
教育學生盡快轉變觀念,適應實習生角色和實習環境。由走出學校進入企事業單位和有學校管理、教師引導的學生角色,轉變為獨自承擔一部分任務和責任的實習工作人員;由與自己年齡興趣相仿的學生朝夕相處轉變為要與有一定年齡差距的陌生人打交道。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讓學生感到恐慌、焦慮、迷茫,甚至出現逆反心理。在實習前班主任要給學生打好心理“預防針”,同時盡量消除他們的負面情緒,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學校有關實習生的紀律要求和實習單位的有關要求,明確實習期間返校和集中的時間,強調違紀處理辦法和違紀后果的嚴重性。
組織學生填報較常用的個人電話和家庭電話,將學生電話和班主任電話及學校就業指導部門電話收錄成冊,做到人手一份通訊錄。根據學生喜歡上網、網絡便利的情況,建立班級QQ群,方便交流和溝通。
在學生實習前,按就近原則,把同一實習點或距離較近的實習點實習生劃分為一組。由組員選出組長,組長主要負責定期匯報本組成員實習情況及實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揮班主任和小組成員間的溝通紐帶作用。
學生剛剛走上實習崗位時,感覺較興奮、新鮮,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就會面臨各種工作、人際關系等問題,這時班主任的走訪至關重要。班主任要保證走訪的頻率和效果,及時與用人單位交流學生的實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存在的各種問題。學生能經常見到班主任的身影,會讓他們在校外同樣感受到學校的管理和班主任的關心,從而在心理上給他們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
電話和走訪等交流方式,時間有限,人員不夠集中。對通過電話和走訪反饋的信息可利用學生返校機會,召開班會集中梳理、集體教育。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很多問題都和心理、情緒及思想認識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期望值過高、定位不準確,出現倦怠心理。學生在實習前對自己以后的崗位、薪酬等有一定的期望和設想。一旦進入實習單位,發現現實情況比自己期望的差,馬上表現出失落和倦怠,工作沒有積極性,懶散怠慢,沒有業績,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班主任在班會上讓不同實習點的學生談所在實習單位的情況。通過比較,讓學生對本行業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接下來,班主任幫助學生分析現狀、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找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正確地給自己定位,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2)部分學生交往能力差,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由于獨生子女,家庭關系不和諧,批評多、表揚少等因素,學生本來就存在敏感、自私、孤僻等問題,加之到了一個新環境,與陌生的成年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諸多不適和問題。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勇于面對這些問題,人際交往無處不在,交往問題無時不有。告誡學生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多檢討和反省自己;多與同學、教師交流,打開自己的心結,調整自己的情緒。在筆者所帶班級返校的班會上,學生間相互傾訴,通過傾訴,他們能很快調整自己的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3)學生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缺乏就業競爭力,而社會專業需求不平衡。
在實習過程中,許多學生認識到自己專業知識的薄弱,特別是那些在校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此時,班主任要讓學生知道知識的更新速度遠遠比不上它的實際需求,感到自己專業知識薄弱也屬正常。他們現在要做的是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實習過程也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想要系統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可以通過繼續教育來實現,現代教育本來就是終身學習的教育。因此,學會協調工作與學習,也是每一位現代工作者必備的能力。
總之,實習是學生走入社會前關鍵的一步。在該階段的管理中,班主任要從實際出發,想方設法、不失時機地發現和處理問題,幫助學生平穩地度過這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