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
(閩東衛生學校,福建 福安 355017)
生理學是研究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醫學生必修的基礎醫學課程。由于生理學課程具有內容抽象、理論性強、邏輯嚴密的特點,教學中易于出現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面。因此,針對課程特點,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尋求教學上的突破,是生理學教學的必然要求。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舉例教學法,可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深奧的理論通俗化,復雜的原理簡單化,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為使生理學舉例教學充分發揮其功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現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針對性是舉例教學的基本原則。首先,針對相應生理學教學內容,尤其是針對教學目標所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精心選擇實例,確保課堂教學中所引用的實例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有明確作用。例如,人體功能調節的反饋作用,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果平鋪直敘,學生會感到內容抽象、不易理解,此時可以引用“電飯煲”加以說明:將電熱元件看做加熱控制系統,加熱升溫為控制信息;內鍋容器看做受熱受控系統,內鍋溫度變化為反饋信息;煮飯時按下限溫開關,即啟動了正反饋過程,當內鍋溫度達到100℃時,內鍋的水汽化完,飯煮熟后限溫開關自動跳開,此過程反饋信息與控制信息作用相同。此后的保溫屬于負反饋過程,內鍋溫度為70℃~80℃,當溫度低于70℃時,保溫開關(恒溫器)接通,當溫度高于80℃時,保溫開關跳開,此過程中反饋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這個例子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了反饋作用的理論知識,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舉例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和理解能力、所學專業等,選擇有針對性且貼切的舉例,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前負荷(心室舒張末期容量)對心輸出量的影響,在最適初長度范圍內,增加靜脈回心血量,心室前負荷增加,心室收縮力隨之增強;而當靜脈回心血量增大超過這個限度時,心室收縮力不再增強而室內壓開始下降。對學生而言,這是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教學舉例時可以聯系臨床輸液,當輸液速度過快時,靜脈回心血量驟然增加會引起心肺負荷過重,嚴重者可導致心力衰竭、肺水腫。這種情況多見于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或老年患者。所以作為護士在臨床輸液中必須嚴格按照醫囑控制輸液速度,有高度的責任心,嚴密觀察病情。這樣的舉例既有利于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還有利于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舉例時機的把握既是教學的技巧,也是保證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舉例的時間要依據教學內容而定,有時為了讓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可先以舉例作為引子,讓學生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循序漸進地學習理論知識,由此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生物電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講課前先讓學生看一段視頻:在連接有心電圖記錄裝置的玻璃器具的液體中,放入已被單獨分離出來的跳動蛙心,這時顯示屏記錄出動態的心電圖;將蛙心取出后,心電變化隨之消失。學生從此實例中不難悟出:活的蛙心細胞伴有電的現象。進而推導出臨床上的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等,都是活細胞所伴隨的電現象。然后總結出一切活細胞無論處于靜息或活動狀態都存在電現象,即生物電。
有時舉例可以在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知識相互關聯,體現機體功能活動的整體性。例如,下蹲后突然直立,突然出現頭暈眼黑,過片刻恢復正常。分析:下蹲起立后,由于重力作用,心臟水平以下靜脈血回流受阻而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出現頭暈眼黑,隨后通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性反射調節,使動脈血壓恢復正常。通過這種分析、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過程,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1]。
有時舉例放在理論教學之后,通過舉例,驗證或小結理論知識。例如,引入“肝硬化水腫”的臨床實例,可以驗證并小結血漿膠體滲透壓的生理作用。
舉例教學也應提倡師生互動,以此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例如,交感神經系統對整體功能調節的生理意義,若單純按教材中的例子進行講解,學生往往感覺枯燥、難懂,這時可先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李廣射虎”典故,在溫習了故事情節后,師生可進行教學互動,如教師提出問題:“李廣當時射出的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而后李廣又回到原處上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連射數箭,都沒入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后進行討論,最后總結出交感-腎上腺系統活動的意義:有利于機體動員各器官進行貯備以適應環境的急劇變化。還可以讓學生在互動中舉出其他類似的例子,舉一反三。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混淆了舉例教學與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法,其教學的目標是解決新問題、尋求多種解決方案;舉例教學法則側重于對理論的說明和理解,是為了輔助理論內容,選擇恰當的具有針對性的、簡短的案例加以說明,所舉案例不可過長[2]。
生理學舉例教學要注重技巧性,舉例要通俗易懂、恰當、富有趣味,避免晦澀、抽象及與教學內容脫節。生活中的例子、已知原理、臨床實例等往往能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動作電位的傳導特征“全或無”現象,教材表述為:“動作電位要么不產生(無),一旦產生就達到最大(全),其幅度不隨刺激強度增加而增大。”屬于抽象知識點。在教學中應先向學生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用1根火柴與用10根火柴去點燃鞭炮,其結果是否相同?”結論自然是肯定的,不管是鞭炮的響度和爆炸持續的時間,都由鞭炮固有的質和量所決定(即動作電位的幅度是固定的),點燃(有效刺激)與未點燃(無效刺激或末受刺激)只決定它是否爆炸(產生動作電位)。如此的舉例設疑,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易于學生理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舉例教學法是生理學課堂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教學中舉例要合理、科學、有的放矢,所舉例子盡量做到典型、適用、形象、簡潔,富有教育性,真正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1]葉冬梅,張鳳寧,瑞云,等.生理學教學與臨床聯系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3):170-171.
[2]高海燕.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之辨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7(1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