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遠(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義德口腔門診部,江蘇 連云港 222002)
在臨床上將先天性缺牙畸形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少數牙先天缺失、多數牙先天缺失、先天性全部牙齒缺失。先天性缺牙指的是牙齒的數目發育出現異常,上頜側切牙、下頜第二前磨牙、上頜第二前磨牙是該類疾病的常發部位[1]。本次研究對先天性缺牙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用口腔修復技術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8月~2012年8月74例患有先天性缺牙的患者,男41例,女33例,年齡18~53歲,平均(29.4±1.3)歲。安氏Ⅰ類33例,安氏Ⅱ類27例,安氏Ⅲ類者14例。缺失1顆牙者21例,缺失2顆牙者27例,缺失3顆牙者16例,缺失4顆或4顆以上者10例。
1.2 方法:了解患者口腔情況,進行準確全面評估,針對具體牙缺失情況實施有針對性治療。實施正畸治療時通常采取標準方絲弓、HX直絲弓矯治技術,保證上下牙列能夠排列齊整,對發生扭轉、傾斜、錯位的牙齒在最大程度上進行糾正,而后采取鏈狀橡皮圈對缺牙之間存在的間隙進行關閉處理,對上下頷牙弓形態和牙合合關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并使上下中線盡可能的保持一致。正畸治療操作結束后第一時間實施牙列缺失間隙修復治療[2]。
1.3 觀察指標:將研究對象的先天性缺牙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發生率、治療前后咀嚼和語言功能評分的改善幅度等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研究。
1.4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①第一恒磨牙已經成功建立中性牙合關系,或基本接近中性牙合關系;②牙齒排列狀態整齊,前牙覆牙合以及覆蓋也均處于正常狀態下;③牙合合關系穩定,咀嚼能力和語言功能完全正常;④集中間隙后義齒修復者,修復體自然美觀,且感覺舒適,牙合合功能保持良好;⑤正畸治療后經X線片檢查結果顯示牙根保持平行,沒有發生根尖吸收等現象;⑥正畸治療后戴保持器,經12個月癥狀沒有再次復發。上述6項要求全部滿足者治療效果認定為治愈,上述條件滿足其中5項者治療效果認定為顯效,上述條件滿足4項者治療效果認定為有效,上述條件滿足3項或3項以下者治療效果認定為無效。修復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數×100%[3]。
1.5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8.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口腔修復治療效果:抽樣患者經口腔修復治療后有37例患者的先天性缺牙病情達到治愈效果,有18例患者治療顯效,有14例患者治療有效,有5例患者治療無效,先天性缺牙治療有效率為93.2%。
2.2 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和并發癥:有5例抽樣患者在口腔修復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發生率達到6.8%。
2.3 治療前后咀嚼和語言功能評分改善幅度:抽樣患者治療前咀嚼功能評分為(4.92±0.75)分,治療后咀嚼功能評分為(8.38±1.02)分,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抽樣患者治療前語言功能評分為(5.78±0.93)分,治療后語言功能評分為(8.14±1.05)分,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抽樣患者治療前后咀嚼和語言功能評分改善幅度比較(±s,分)

表1 抽樣患者治療前后咀嚼和語言功能評分改善幅度比較(±s,分)
時間 例數 咀嚼功能評分 語言功能評分治療前 74 4.92±0.75 5.78±0.93治療后 74 8.38±1.02 8.14±1.05 P值 <0.05 <0.05
口腔修復治療指的是一種對牙周病和顳下頷關節紊亂綜合征進行矯治的方法,該項治療方法主要是利用符合人體生理特點的方式對各種人工修復體進行制作,而后再將其應用于口腔、面部等各種畸形的矯治和復位過程中,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正畸治療是口腔修復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可以對上下頷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進行有效調整,并對上下牙齒之間以及牙齒與頷骨之間位置異常現象進行徹底改善,從而獲得非常理想的口腔修復效果。研究證實,青少年接受口腔修復治療的最佳年齡在10~15歲之間,通常情況下治療的周期應該在1~2年左右,因此接受治療的時間越早,選擇的治療方式越合理,也就可以獲得更加理想的修復治療效果[4]。
[1] 閏偉東.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學,2010,9(5):69.
[2] 熊 莉.成人牙列間隙正畸修復聯合治療18例效果觀察[J].交通醫學,2008,22(1):92.
[3] 韓秀芳.成人修復正畸矯正45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12(26):146.
[4] 張曉歌,黃 寧,陳揚熙,等.青少年先天缺牙正畸治療前后PAR指數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2008,39(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