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女,彭慧容,葉襯媚(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醫院,廣東 東莞 523820)
宮外孕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嚴重者會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1]。由于多數患者對宮外孕知識缺乏正確認知,患者在就診時多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對手術和術后恢復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2]。針對患者的術前不良心理進行系統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在臨床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1月~2011年6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72例宮外孕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觀察組年齡17~46歲,平均(27.4±3.7)歲;未婚先孕者7例,已婚未育者20例,已婚已育者9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3例,高中23例;病變部位:輸卵管妊娠24例,輸卵管妊娠破裂或輸卵管妊娠流產12例。對照組年齡18~42歲,平均(26.3±3.1)歲;未婚先孕者8例,已婚未育者21例,已婚已育者7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1例,高中以下25例;病變部位:輸卵管妊娠21例,輸卵管妊娠破裂或輸卵管妊娠流產15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3]: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進行第一次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調查,并在手術前1天再次進行SAS和SDS評估調查,以了解護理干預效果。對照組采用常規婦產科護理;觀察組針對不同患者心理狀況進行系統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矯正錯誤認知,個體化心理疏導。
1.2.1 建立良好醫患關系:護理人員對待患者要態度熱情和藹,言語親切,耐心認真的聆聽解答患者的問題,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隱私權,避免言語上對患者的刺激,尊重患者的意愿,為患者保守秘密。同時護理人員應當工作認真,技術嫻熟,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1.2.2 矯正錯誤認知:護理人員在患者就診時應及時發放宮外孕宣傳單,主動向患者講解宮外孕知識,糾正患者錯誤認識,增強患者對宮外孕以及手術的認知,尤其對患者關心的手術疼痛和術后恢復等問題進行仔細解答。
1.2.3 個體化心理疏導:①未婚先孕患者術前心理干預:未婚先孕患者一般年紀較輕,心理承受力差,面對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容易抑郁自卑,面對醫護人員有抵觸心理,不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人員對其態度要和藹親切,不冷漠歧視,特別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時要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給予患者貼心周到的關懷支持,穩定患者的情緒。②已婚未育患者術前心理干預:已婚未育患者尤其是長期不育患者和第二次宮外孕患者在被診斷為宮外孕后易情緒失控,悲觀抑郁。醫護人員應聯合家屬朋友安慰鼓勵患者,聆聽患者的傾訴,給予患者不良情緒的發泄途徑。同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解釋單側輸卵管切除后,患者還有妊娠的可能,盡量打消患者的顧慮。護理人員尤其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安慰,并向雙側輸卵管切除患者介紹人工助孕的途徑方法,給予患者希望。同時要和患者家屬,尤其是患者丈夫多溝通,支持患者。③已婚已育患者術前心理干預:已婚已育患者的不良情緒稍輕,她們主要對手術的安全性和疼痛感存在焦慮恐懼。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注意事項和術后恢復護理,安撫患者的情緒,盡量減輕患者的術前恐懼心理,配合手術治療。
1.3 評價方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SAS和SDS均設20道題目,采用4級評分制,能過較好的反映焦慮和抑郁患者的主觀感受,量化不良心理狀態[4]。
1.4 統計學處理:本研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上數據的處理均采用SPSS 14.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護理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DS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護理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護理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分組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P值觀察組 36 62.64±10.17 46.54±7.10 <0.05對照組 36 63.81±9.22 62.83±9.43 >0.05 P值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護理干預前后SD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護理干預前后SDS評分比較(s,分)
分組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P值觀察組 36 61.15±9.83 47.77±8.08 <0.05對照組 36 60.87±9.16 59.29±9.11 >0.05 P值 >0.05 <0.05
本研究對72例宮外孕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臨床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不良心理:①恐懼焦慮心理:患者對宮外孕缺乏一定的認知,害怕手術中的疼痛和出血,且對術后傷口恢復和后期生育問題產生較多顧慮,因而多數患者感到恐懼焦慮,思想壓力大,有部分患者為保守治療而不配合手術。②自卑自責心理:此類患者多為未婚先孕,她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自責,害怕別人嘲笑和歧視,易產生自卑心理,不知道如何面對家人和朋友。③抑郁絕望心理:此類患者多為長期不孕或者二次宮外孕且無子女者,長期的備孕或者第一次宮外孕讓她們在心理上長期低落壓抑,在被診斷為宮外孕后易產生悲觀絕望心理,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由72例宮外孕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的SAS和SDS評分可以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多數人因為宮外孕而產生輕度焦慮和抑郁不良心理。觀察組在經過系統護理干預后,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明顯降低,而對照組則無顯著性差異。由此可知,術前系統護理干預對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有顯著效果。醫護人員在救治宮外孕患者時,不僅要迅速熟練的搶救處理,還應重視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給予及時有效的系統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心理生理康復。
[1] 姚秀蓮,姚 麗,郭麗榮.心理護理干預對異位妊娠患者術前負性情緒的影響[J].寧夏醫學雜志,2011,33(2):189.
[2] 劉江麗.宮外孕手術患者術前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干預[J].醫學信息,2010,23(3):631.
[3] 陳偉月,伍雪梅,黃敏蓮.護理干預減輕宮外孕患者術前焦慮心理的成效心理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7):996.
[4] 周意丹,李曉凡.國內手術焦慮的研究進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