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嘉,郭輝軍
(1.南京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南京 211167; 2.黑龍江工業學院 外語系,黑龍江 雞西 158100)
英語專業二外日語教學的指向性研究
孫永嘉1,郭輝軍2
(1.南京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南京 211167; 2.黑龍江工業學院 外語系,黑龍江 雞西 158100)
擬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二外日語的動機進行剖析,并簡要闡述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有差異性、指向性的教學。希望這種帶有指向性的教學理念為教師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發展起到借鑒、推動作用。
二外日語;指向性;學生群體
隨著中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與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為了應對時代要求,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伴隨著英語專業的開設,第二外語作為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也越來越得到重視。現階段我國大學英語專業第二外語語種的選擇多以日語為主,不僅僅因為日本在現代國際經濟體系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和發揮的突出作用使得我們在國際貿易中要廣泛地應用它,也因為日語本身發源于漢語的歷史淵源使中國學生在日語學習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好二外日語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無論對于他們將來的就業或繼續深造都有重要的意義。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二外日語的教師應該認清不同學生學習二外日語的目的,并以此來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差異化的、帶有明確指向性的教學。通過幾年來筆者在英語專業本科階段二外日語教學活動中取得的經驗來看,學生學習二外日語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二外日語的學習可以為其自身的就業增加資本。現在的用人單位大多希望能夠錄用一專多能的人才,尤其是作為英語專業畢業生主要畢業去向的外企,更是希望聘用掌握多國語言的外語人才以應對目前復雜紛繁的跨國經濟往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只掌握一門外語顯然是缺乏競爭力的。所以掌握除英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為他們的就業增加了砝碼,使他們在就業上更具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十幾年來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所以很多學生為了緩解自身就業壓力選擇繼續深造,那么考研就成為他們的必經之路。第二外語是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一門必考科目,對于考研能否成功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學好日語也是他們迫切的愿望。
針對以上兩種不同的學生群體,教師應該進行有差異性、指向性的教學。注重不同學生對于日語學習的不同需求,制定因人而異,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明確目標,“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學卻什么都沒學好的情況的發生。
對于那些準備就業的學生,由于英語專業的自身特點,他們的畢業走向大多是各種類型的外企,在將來的工作中對外經貿往來較多,使用英語、日語等外語的機會很多。教師在平時的日語教學中應該注重對于學生熟練應用日語進行對外經貿往來能力的培養,比如閱讀日語經濟類文章,使用日語進行郵件往來,在日語環境下進行商務談判等等。將語言和經貿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然而,在現階段我國二外日語教學條件下更好地實現語言和經濟類知識的有機結合卻存在著許多困難。
1.教學時間短。
目前,我國開設二外日語課程的高校很多,但基本都是大三開課,課程往往只有2~3個學期,而且每學期課時數也較少。因此,要在短時間內使原本完全沒接觸過日語的學生達到較高的日語水平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加之二外課程一般都不是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普遍重視程度不高,課后的自主學習幾乎不可能實現,這就使教學時間短和教學任務重的矛盾更加突出。那么,如何在短時間的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日語能力的培養就成了一個難題。
2.教材的選擇范圍小。
現階段出版的專門針對英語專業二外日語的教材不多,可選擇的優秀教材更少。用得較多的教材,比如《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大家的日語》,其中涉及經貿、商務方面的部分幾乎沒有,而日語專業用的商務日語教材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又顯得難度太高。所以,沒有真正合適的教材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這也是困擾二外日語教學多年的一個因素。
3.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
傳統的外語教學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成為了教學的主導,教師和學生之間單純地成了“教”與“學”的關系,教師在臺上只注重把教學大綱要求的語法、句型、單詞等教學內容清晰準確地傳遞給學生,而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機械地掌握記憶。這就造成了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低下。
對于以上在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逐一加以解決。在二外日語學習時間普遍較短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顯得尤其重要。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得到了一些經驗。在平時的授課中,應該做到重點突出,有所取舍。教師教學活動要以教材為依托,但又要注意不能完全依附、拘泥于教材,應該在對教材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把教材里重要的、有難度的內容和一般性內容區分開,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對學生需要重點掌握和在學生將來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述。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日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此外,針對目前二外日語教材并不能完善、系統地服務于教學的現狀,要求廣大二外日語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充實教材內容。例如針對大部分學生進入外企就業的情況,可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加入一些關于日本經濟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及對日經貿活動中的日語應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可結合各學校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日語聽說讀寫能力,增加學生運用日語進行商務往來的能力。最后,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逐步脫離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傳統授課方法, 把多媒體這種多面的、立體的、形象的教學手段融入到教材中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應注重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教師和學生不再是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應鼓勵學生多說多讀,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導。
在教學中,考研學生學好日語的愿望是最為迫切的。對于學習二外日語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幾乎都是從零開始學起,而且由于本門課程大多是在本科高年級階段才開始學習,因此,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并不多。這樣,相比英語專業學生已經學習多年的英語,二外日語這門必考科目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時間短,任務重。使得學生容易產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初學階段忽略了對于如何學好日語的思考,理不清學習的頭緒,只顧埋頭記憶單詞、句型等等,不能從教材中找到學習的重點難點,不能準確把握相似知識點的區別,也不會歸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同之處,把單獨的知識點割裂開來,結果往往造成學習很努力,但效果不佳的情況。另一方面,英語專業的學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英語水平總體上相差不大。那么反映在考試成績上,分數不會拉得很開。與此相反,二外日語這門課程由于其開課時間短,零起點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在考研中這門考試會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短時間內如果二外日語的成績顯著提高,就會讓他們在考研中占據優勢地位。甚至可以說在一定條件下,二外日語這門考試的成績決定了他們考研的成功與否。綜上所述,二外日語這門課程的學習對于考研學生群體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怎樣把教材上的內容和考試要考到的知識銜接起來。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來看,目前大學里用到的二外日語教材內容相比考研二外這門考試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要簡單得多,因此,只是學好教材上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那么,就要求教師要對目前考研二外日語這門考試科目有一個相當深刻的了解,熟知考試的范圍、難度、要求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上,把考試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融入到教材里,使教材變“厚”,這樣才能達到考試的要求。
另外,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心理,關注他們的學習動態,積極引導他們科學、有效地學習。教師要多與考研學生交流,詢問他們近一段時間的日語學習情況,包括學習進度,遇到哪些難點以及對日語學習的困惑等等,以便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比如,在筆者的實際教學中,經常有考研的學生向我反映日語單詞很難記憶,總是記了又忘,忘了再記,大塊的學習時間都用在記憶單詞上了,可是效果卻不好。有些學生記一個單詞需要幾分鐘,當時記住了,可過了不長時間又忘記了。如此反復不僅效率低,而且成效不高。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告訴學生,記憶單詞時,不應在一個單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應該把時間花在對于多個單詞的大量重復上,注重對已掌握的詞匯的復習與鞏固,腳踏實地,循序漸進,這樣才能記得住,記得扎實。再如,在對于語法、句型的使用上,有很大一部分句型存在一個句式有多種含義或者多個不同句式表達相同的含義的情況。學生在遇到這樣的句型時,往往學習起來力不從心。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表達相同含義的不同句型歸納起來,不必按照教材上每課的句型順序來記憶,這樣可以把不同的句型放在一起,對照著進行學習,更好地把握各個句型之間的聯系,弄清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句型的運用上做到隨心所欲,靈活掌握,熟練應用。
綜上所述,作為英語專業的二外日語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學習日語的不同目的,制定適合各類學生群體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對于日語學習的要求和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指向性地進行教學活動。同時,重視二外日語課程對于學生的實用性,并且根據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教學的各個環節、階段。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更好地服務學生,服務社會。
[1]石田敏子. 入門日本語テスト法[M].大修館書店,1992.
[2]王武軍.日本語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朱棠.二外日語教學法探究[J].寧波大學學報,2009(2).
[4]劉曉飛.英語專業二外日語詞匯教學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1(11).
ClassNo.:H36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OntheDirectivityofJapaneseTeachingforEnglishMajors
Sun Yongjia1,Guo Huijun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Engineer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China; 2.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China)
This paper is aimed at analyzing English major students' motivation of learning Japanese as their second language. Furthermore, the paper explains briefly that teachers should make various teaching plans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purposes. By doing this, the writer hopes that this pointed teaching concept can help other teachers improv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and can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Japanese as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directivity; group of students
孫永嘉,講師,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
郭輝軍,教授,黑龍江工業學院外語系。
1672-6758(2013)11-0093-2
H3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