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紅
(大同煤礦集團公司 礦山鐵路分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接觸網是電氣化鐵路中的主要供電設備之一,一旦出現故障將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及時預防和減少接觸網設備電氣燒傷故障,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接觸網線路的日常運營中,由于施工不嚴格、設計裕量不足、檢修工藝不當、連接線夾在長期機械振動下松動、外界污染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電氣連接部位接觸不良、連接處過熱、導流不暢、絕緣性能下降、接觸電阻增大,長期運行下去將會加劇這些現象,造成主導電回路不閉合、導電通道迂回、局部載流量過大、零部件分流嚴重,使一些不具備導流能力的零部件過流燒傷、燒毀,從而引發供電故障。
1)近年來鐵路的提速和大功率機車的運行,既有線路線徑的設計裕量已經不能滿足機車持續載流需要,進而頻繁引發接觸網設備電氣燒傷故障現象。例如云岡溝電氣化鐵路從2004年萬t運煤專列運行后,牽引電流常達800 A以上,但其各車站內最初設計的銅接觸線TCG-85允許載流量只有550 A,長時間過負荷導致燒傷;僅2009年,云岡溝新高山車站接觸網導致4起電氣燒傷事故。
2)多股道站場內立體交叉的接觸網線索、錨段關節、線岔處等,因施工時未能嚴格執行安裝標準,受風力、溫度變化、電力機車通過等因素作用,有壓差的帶電線索的絕緣距離不夠,發生弧光放電、燒傷設備的現象。
3)相同或不同材質的線索間的線夾,采用點線式而不是面面式接觸、阻抗較大,加之連接件材質和壓接工藝不合理、長時間運行溫升過高,造成線索和線夾發生燒傷,例如饋線上網點采用的銅鋁過渡線夾。
4)電力部門施工時立桿不當,造成短路接地;在上跨橋施工的臨時電線電纜、工器具、材料等脫落造成短路接地;山體噴漿時漿液、碎石、錨桿、臨時工具等造成的瞬時短路接地。例如2008年6月17日,云岡溝大西四場至小站分相處,因電力部門立鐵塔時碰觸到分相帶電的另一側,造成接觸網導線短路接地,嚴重燒傷、張力下降,無法正常運行,停運近720min后通車。
接觸網主導電回路,由承力索、接觸線、附加導線、隔離開關及其引線、分段和分相絕緣器、電連接等設備組成,這些設備之間通過各種型號的線夾連接,總稱其為電氣連接。
1)連接線夾因長期受機械振動、外界環境、接觸線和承力索張力影響,或年久失修,導致連接件處因雜物、氧化等原因接觸不良,電阻增大、造成線夾處過熱燒熔,其它零部件(如吊弦、定位裝置等)燒損,接觸線和承力索斷股、斷線。
2)隔離開關引線與設備線夾、接觸網上線夾的接觸不良,燒壞線夾或燒斷引線、接觸網設備。隔離開關未定期檢修,動靜觸頭接觸不良,合閘時大電流使觸頭燒傷、燒損。
3)接觸線、承力索、附加導線接頭處的導電情況不良,造成接頭處燒傷,線索斷股、斷線。
4)接地線損壞或丟失,在絕緣子發生擊穿、閃絡造成漏電時,泄露電流不足以使饋線開關保護動作、跳閘,較長時間不能正常放電,致使接觸網支柱和隧道埋入桿件燒毀,設備過熱損壞。
現行的鐵路接觸網運行檢修規程中,對電氣連接的各部件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使得供電管理部門檢修時沒有具體的技術依據;加之運營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對接觸網設備很難定期更換,對運營中的電氣連接缺乏行之有效的檢測方法和手段,容易造成設備隱患的排查疏漏,最終導致接觸網設備燒傷。
1)在煤礦鐵路的定量裝車點和重污區附近的接觸網設備,由于長期處于煤渣和粉塵的污染中,導致懸式和棒式絕緣子、分段絕緣器、隔離開關等電氣連接設備的絕緣性能大大降低,經常造成放電接地等電氣燒傷故障。例如為了防止裝卸時煤炭和車體凍住,云岡溝各礦定量裝車點在冬季裝車時都要噴灑防凍液(油質液體),受風力的作用,防凍液常被刮到裝車點附近的接觸網設備上,導致絕緣子、分段絕緣器等的絕緣性能降低、引發接地燒傷故障。
2)異物落在接觸網上造成短路、接地,燒毀線索和設備。例如跨越線、細鐵線、垃圾、樹枝等受惡劣天氣影響、被風刮到接觸網上。
3)隧道結冰、漏水、遮導板脫落造成接觸網短路接地、設備燒傷。例如為開創大同云岡旅游業,市林業局對馬武山隧道上方的樹木定期澆水,僅2009年冬,就有6起因隧道漏水結冰引起接觸網設備的燒傷故障。
4)供電操作人員誤送電、誤停電、誤操作,電力機車內部故障、電力機車司機誤闖無電區、弓網故障等,造成接觸網短路接地,燒傷接觸網。例如2005年5月23日,云岡溝黃土坡接觸網專用線隔離開關操作人員在機車進站時誤操作(帶負荷打開隔離開關),造成隔離開關、分段絕緣器、接地線燒傷。
5)接觸網附加導線對接地體的絕緣距離不夠,造成附加導線對地放電及其跨越接觸網放電;樹木侵入安全限界、鳥巢或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接觸網短路接地。例如2006年3月18日,云岡溝云西站173號處回流線與瓷瓶脫開,被風刮到接觸網的鋼支柱,造成短路接地、燒傷回流線及鋼支柱。
上述接觸網設備初始設計不合理、技術狀態不好、施工不規范、弓網接觸不良、外界災害、維護不到位等原因,均可造成接觸網燒傷。所以要從設計、施工、維護三方面進行預防,可按接觸網相關規程及接觸網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檢修細則,切實提高設備供電質量、減少設備電氣燒傷現象。
1)新建或改造接觸網線路時,都應認真執行《牽引供電設計規范》,結合鐵路重載、提速的趨向,合理選定接觸網的設備、線材、懸掛類型等;對既有線路長期承受大電流的小線徑線索,要及時改造,以適應大功率機車持續載流的需要。
2)施工時要建立健全施工技術管理制度,實行全面質量監督管理,認真編制實施施工組織方案,嚴格執行工藝操作規程,并做好工程質量的驗收工作。
3)大電流(500 A及以上)區段,盡可能增強主導電回路的暢通無阻、降低接觸電阻。①在載流承力索區段、電力機車經常起動的區、站場兩端咽喉區,增設股道電連接;在既有線路改造后,橫向電連接的間距由200~250 m減至為100~150 m。②采用銅合金整體吊弦、載流吊弦,減少環節斷點,降低接觸電阻,增加導流量。
4)饋線上網點處的電連接采用雙股連接方式;銅鋁過渡線夾采用內包式,并規范安裝程序,涂絕緣防護層;以增大導流面積,降低接觸電阻和氧化程度。
5)按照技術標準和要求安裝電連接器,定期檢修和緊固連接件,打磨線夾和電連接線氧化部位,并涂導電膏。
6)在上跨橋下的接觸網導線兩端加裝絕緣套管,避免異物落下造成供電設備故障;在多股道站場內立體交叉的接觸網線索處,加裝等位線連接兩交叉線索、消除壓差,或調整交叉線索間距,保證帶電兩線索間的絕緣距離大于200mm。
7)選派業務素質高的技術骨干,每周對接觸網線路進行夜間巡視,及時發現接觸網設備受熱發紅、閃絡放電的隱患。對線岔和錨段關節處的電連接、站場的股道電連接、上網點,要利用“天窗”檢修點重點檢查,要及時更換不良線夾和電連接線。
8)對既有線路和改造后的線路要縮短檢修周期,制訂適合本供電區段的檢修計劃,對線夾和線索連接處定期進行檢查,消除接觸部位的氧化物、電腐蝕物,對內部燒傷嚴重的連接零件要及時更換,確保電氣連接狀態良好。
9)對上跨橋和接觸網附近的施工,供電部門要簽訂安全協議,建立聯系方式,制定安全防護措施;并在這些地方設立警示牌,監督檢查施工現場作業程序,危險施工段要派人全過程盯守,確保施工作業安全受控。
10)加大科技投入,購置先進測試儀器,要定期對接觸網設備進行溫度及技術數據的檢測,發現異常立即檢修整治。
隨著鐵路的跨越式發展,接觸網設備電氣燒傷故障的防治越加重要;供電管理部門只有提升設計、施工、檢修運營水平,采用先進的設備、施工工藝、智能化監控手段,才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整治,減少接觸網設備的電氣燒傷故障。
[1]張道俊.接觸網運營檢修與管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
[2]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電氣化鐵道接觸網[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