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強
( 新密市環境保護局,河南 新密 452370)
地方工業企業具有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發展趨勢,采取必要手段進行環境監管,已經成本企業環境管理工作的重點所在,但實際的環境監管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環境監管意識問題。工業企業注重生產,對于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夠,企業追求生產的經濟效益,卻漠視環境效益,歸根到底是在思想層面上環境監管意識的薄弱,再加上環境政策導向的不足,嚴重影響環境監管工作的開展。
(2)地方工業企業對環境管理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夠,譬如ISO1 標準,地方企業基本沒有積極主動的反應態度。筆者認為地方工業企業環境管理標準持有兩種反應態度,一種是企業處于產品生產資金的壓力,同時考慮企業生產效益問題,認為不值得在環境監管方面投入資金,另外一種是對環境管理標準本身缺乏足夠的認識,尚未將其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掛鉤。
(3)在環境監管工作方式方面,很多地方工業企業采取污染防治結合的方法,認為只要控制工業污染物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即可,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并不排斥環境污染物的排放,而僅僅通過減排和控制排放的方式,并不能作為環境監管的推薦內容看待,這種環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違背工業企業的可持續生產理念。
以上對于企業環境監管問題的探究,既有觀念方面的原因,也有方式方面的原因,即便很多企業已經了解何為環境規則,或者國內制定的環境法律法規,但在執行方面始終擺脫不了現實性的資金難題,因此,在解決地方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問題的時候,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
盡管各種環境管理方面的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已經開始完善,但我們仍然需要面對這些標準和法律法規執行方面的問題,這也是地方工業企業需要深思熟慮的一門“功課”。筆者認為地方工業企業只有具備充分的環境管理意識,客觀對待企業本身存在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并認真分析這些問題帶來的環境代價,權衡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這兩種效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企業要考慮短期經濟效益對自身未來發展的影響,譬如某些小企業認為環境監管屬于環保部門的工作,環境治理也應該是相關部門的分內之事,但實際上,一旦環境受到污染,危害的不僅僅是社會本身,就連產生污染源的企業也深受其害,甚至在造成嚴重污染事故之后,面臨的不僅僅是社會的譴責,還有可能是嚴厲的法律制裁。因此,工業企業在衡量企業利益和環境利益的時候,需要將環境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的管理重點來抓,兼顧經濟管理與環境管理之間的關系,為環境監管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圍。
環境的監管工作,必不可少的是資金和技術,而且從企業,乃至整個地方工業的發展大局來看,很多企業選擇環境監管方面的“不作為”,恰恰是這兩個方面遇到了瓶頸。為了支持企業環境監管工作的開展,筆者認為一方面需要為地方工業設立專項的環境防治基金,結合地方企業工業的環境保護工作需求,給予某些在資金方面存在困難的企業一定的資金支持,譬如環保投資補貼等,而企業也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向地方政府申請相關的經費補助,從側面鼓勵企業主動采取環保的措施,而另一方面,政府還需要為企業環境監管工作開展創設良好的技術支持平臺,以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等方法,解決地方工業企業環境管理方面的問題,讓地方工業企業都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環境監管工作當中,并基于ISO1 的標準和結合企業本身的實際,建立合理的環境管理體系,形成企業發展的長效管理機制。
地方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工作,在秉著環境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環境管理的需求和允許的客觀條件,采取合理的環境監管工作方式,尤其是成本方面。企業要在不違背環境負責原則的基礎上,采取必要的成本核算措施,以防止環境監管工作與企業生產效益出現沖突,譬如企業的環境保護費用支出,必須納入成本核算當中,以及環境成本需要分攤到環境監管受益者的身上,以免造成環境監管工作的不公,也避免助長企業環境監管工作責任的互相推諉,真正解決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的現實性問題,為這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綜上所述,地方工業企業具有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發展趨勢,采取必要手段進行環境監管,已經成本企業環境管理工作的重點所在,在解決地方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問題的時候,必要考慮環境管理意識的問題,還要兼顧環境監管執行和工作的方式,將環境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的管理重點來抓,兼顧經濟管理與環境管理之間的關系,為環境監管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圍。
[1]李玉紅.農村工業污染亟需重視[J].環境經濟,2010,(8) :31-34.
[2]徐向陽,劉倩倩.煤炭工業環境監管政策及管理方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