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當前國際體系中的權力擴散與轉移及其對國際格局的影響*

2013-04-10 16:39:44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體系國家

葉 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 200233)

自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終結至今,現代國際體系(international system)始終處于轉型之中,而權力的擴散與轉移是國際體系轉型的主要推手。本文將就當前國際體系中權力的擴散與轉移,西方學者對由此引起的國際體系與國際格局在后冷戰時期發展走向的不同看法與學術爭論,以及當前國際格局客觀的發展演變及其特征作考察和分析,以求教于國內國際關系學界的各路方家學者。

一、當前國際體系中權力擴散與轉移的兩層含義

人類進入新千年之后,整個世界在20世紀末冷戰終結以后10年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基礎上,繼續不斷地發展和演變。毫無疑問,在新千年,全球范圍內迄今所發生的最為令人眩目的變化是當前國際體系中權力(power)的擴散(diffusion)和轉移(transformation)。這里所謂的“權力”為國際關系學與國際政治學概念,它也經常被稱為“力量”(比如我們常將military power稱為軍事力量,political power稱為政治力量,economic power則稱為經濟力量等)、“強權”( 比如將power politics稱為強權政治)、“ 勢力”( 比如將balance of power稱為均勢或勢力均衡)等。在國際關系學或國際政治學研究中,不論將“權力”稱為“力量”還是“強權”,或是“勢力”,它都是指現代國際體系中的行為體(actor)①所具備的影響他者(其他行為體)及體系本身的能力。在現代國際體系形成(1648年)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種影響他者和體系本身的能力主要集中在現代主權國家尤其是大國手中,因此在西方國際關系學與國際政治學中常常將具有影響力的大國稱為“power”或“great powers”(過去中文曾將此語翻譯為“列強”)。毫無疑問,地處歐美的西方大國(英語稱為“west powers”,中文過去翻譯為“西方列強”)則長時間地在現代國際體系中維持著控制權力的主導地位。由此,冷戰終結后,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在現代國際體系中所產生的權力擴散實際上具有兩層含義。其一為現代國際體系中的權力在國家之間擴散,其主要的表現在于非西方大國和中等國家的權力不斷上升;另一則為現代國際體系中權力從國家向非國家行為體轉移。

我們首先考察第一層面的權力擴散與轉移。在過去相當一個歷史時期中,西方列強或西方大國把持著現代國際體系中的主導性權力,然而,冷戰終結之后,尤其是進入新千年之后,這一狀況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非西方國家的權力在新千年的第一個10年中明顯地不斷增加并且依然還在增加。其中中國已經成為以國家為單位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與中國一樣被美國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在21世紀初確認的所謂“金磚國家”(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南非等非西方新興大國也發展迅速。據統計,金磚四國(中、巴、俄、印)的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面積2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2%左右。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金磚國家經濟總體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金磚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總量的20%,貿易額占全球貿易額的15%以上,對全球的經濟貢獻率約50%。②在非西方大國群體性崛起的同時,現代國際體系中的中等國家其中包括傳統從屬于西方的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非西方的國家如印度尼西亞、埃及等,以及介于西方和非西方之間的國家如土耳其、墨西哥和阿根廷等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擴大自己的影響,它們的權力顯然也在持續地增長。也正因為如此,在2005年高盛集團又提出了“新鉆十一國(Next-11,簡稱N-11)”概念,其中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朗、韓國、菲律賓、墨西哥、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土耳其、越南,認為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成長潛力僅次于“金磚國家”。

十分明顯,非西方大國及中等國家權力的不斷增強,不僅導致當前國際體系中沒有一個單一的世界強國能夠扮演超級霸權國的角色,即使美國依然被稱為后冷戰時期唯一的超級大國,而且促使當前國際體系的發展和演變不可能僅由幾個大國的互動來決定。另一方面,傳統的西方大國如美國和西歐諸強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以及地處東方但從屬西方的日本等,它們的權力雖然在當前國際體系中的權力擴散過程中相對有所下降,但是,卻并沒有由此而被非西方的新興大國以及中等國家所取代。美國迄今仍然保持著世界主要強國的地位,其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也依然獨占鰲頭,西歐諸大國的綜合國力雖然與它們最為強盛的時期相比已經下降不少,但是依然在當前的國際體系中占據領先的地位,比如以單個國家計算,德國的經濟總量排在全球第四,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力量雖然比德國稍差,但是它們的軍事力量迄今仍位于世界的前列。同時日本的經濟力量也并沒有因為被中國超越而驟然下降,它依然在全球經濟中占據著以國家為單位的第三大經濟體的位置。

總之,從國家層面權力擴散的客觀實際來看,第一,傳統上處于現代國際體系核心地位的西方歐美大國和日本等再也不能運用所掌握的權力主導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事務;第二,原先處于國際體系邊緣或半邊緣的新興大國在歷史上第一次走向國際舞臺的中央,但是卻并沒有因此而取代傳統上的西方大國,而是與現存的西方大國一起共同運用自己的權力影響國際體系的發展和演變;第三,由于中等國家的權力也在同時不斷地增強,因此不僅單個大國或超級大國運用自身超強的力量左右世界已經成為不可能,而且僅僅依賴幾個大國運用自身力量來影響國際事務和國際體系走向也十分困難。所有的這一切都對當前國際體系的發展演變產生重要的影響。

然而,當前國際體系中國家層面的權力擴散僅僅是促使國際體系轉型的一個方面,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考察分析當前國際體系中另一層面的權力擴散與轉移,即權力從國家向非國家行為體擴散與轉移。在很大程度上,非國家行為體——全球層面和區域層面的國際政府間組織,地方、國家和國際層次的非政府組織,從地方到跨國的公民社會網絡及公民社會運動,私營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以及遍及全球的大都市乃至躋身于所謂中產階級的個人都在不斷地擴展自己對國際事務和國際體系的影響力,即不斷地增強他、她或它們自身的權力和扮演更為顯著的國際角色。

全球性的和區域性的國際政府間組織都是參與其中的國家擴展自己權力的載體,同時又都具有作為非國家行為體的權力,其中作為區域主義(regionalism)③載體的區域一體化國際政府間組織如歐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乃至非洲聯盟等越來越多地顯示出作為非國家行為體所具有的影響國際體系發展演變的權力。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影響下,非國家行為體如私人公司、非政府組織、國際化大都市等在國際體系中的權力上升日益明顯,并且這些非國家行為體權力的上升并非都能對人類的安全、發展和福利做出積極的貢獻。比如全球金融跨國公司的貪婪行為會導致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從而使得國際體系發生劇烈的震蕩,而極端非國家行為體如國際恐怖組織已經并且可能會進一步對人類社會的安全和福祉構成巨大的威脅。同樣,世界各地富裕和充滿活力的大都市已經并將繼續為很多新地區的繁榮提供強大驅動力,但是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加劇了社會排斥和對公共服務的壓力,在世界性大都市維護人性化的生活條件也已同時成為國家和國際社會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更值得注意的是,與諸如國際非政府組織、公民倡議網絡、國際化大都市等非國家行為體權力不斷上升緊密關聯的是個人影響國際體系的權力也不斷增強。首先、全球人口的壽命已經而且將不斷地提高,這主要依賴于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全球衛生網絡系統的不斷完善,傳染性疾病導致的全球死亡人數不斷下降。其次、全世界的脫貧人口已經獲得極大地提高,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United Nations'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UNMDG)計劃的不斷推動下,21世紀頭五年的全球經濟強勁增長使發展中國家每天生活費低于1.25美元的人口從1990年的18億減少到2005年的14億。與此同時,相應的貧困率從46%下降至27%。④未來大部分的世界人口將不再貧困,雖然在撒哈拉以南的部分非洲國家以及很小部分的亞洲國家依然將存在相當部分處于赤貧的人口。再次,全球范圍內的人口流動不斷加強,城市化的程度不斷提高。就以中國為例,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0%。而據統計,按照目前全球城市化的發展速度,到2030年全球城市化率將達到60%。⑤最后,或許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特別是在信息革命不斷覆蓋整個地球的過程中,中產階級人群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長,也即在進入21世紀之后,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都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個人進入中產階級的行列,形成了一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全球中產階級。全球中產階級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個人價值觀的改變,作為中產階級的個人在對消費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也對社會政治變革和全球事務的發展更為敏感。而在信息革命的推動下,互聯網則不斷地賦權于作為中產階級一份子的個體公民。與前幾代人相比,全球中產階級公民們在有關他們未來的事情上正在尋求更大的發言權。他們已經比過去任何一代人都更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共同面臨的威脅,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高度聯系的世界上的單一人類社會的一部分,同時他們的個體權力的增長也對現代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和國際體系本身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也并非都是正面的,全球中產階級的出現也一定會使人們產生更多的期望,作為中產階級個體的公民們希望從他們的政府得到的物品與這些政府所能提供的物品之間的“差距”很可能會成為摩擦、沖突甚至反抗之源。⑥

二、國際體系、國際格局與“極”等概念的考辨

冷戰終結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所發生的上述兩個層面的權力擴散和轉移對當前國際體系的發展和演變產生直接的影響,導致其發生重大的轉型。從國際關系學和國際政治學的角度而言,所謂國際體系是指在國際政治或國際關系層面由結構(structure)和相互作用著的單元(units)所構成的整體,其中的“結構是全系統范圍的組件,它使得將系統(體系)看作一個整體成為可能。”⑦因此,國際體系中的結構是決定國際體系形態和走向的關鍵因素,而通常在中國的國際關系學界將國際體系中系統層面的結構稱為國際格局(international structure)。由于國際格局與國際體系有著如此緊密的關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當前國際體系的轉型從根本上而言就是國際體系的結構層面,也就是國際格局產生了新的發展、變化和走向。也正因為如此,自冷戰終結以來,國內外國際關系學界對現實的國際格局演變問題展開了廣泛且深入的研究,以至國內有學者認為:“對國際格局的判斷和認識,是國際關系學者研究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以及國家領導人制定國家的國際戰略與外交政策,都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是做研究和制定政策的起點。”⑧

毫無疑問,當前的國際體系源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Westphalia Peace)⑨所確立起來的現代國際體系,而現代國際體系自其從歐洲形成開始,就在其結構層面確定了以主權國家為主體單元的國際格局。隨著之后歐洲列強的向全世界擴張,全球性的以主權國家為基本單元的國際格局逐漸形成,并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主導著現代國際體系的發展和演變。由此,迄今國內大部分國際關系學學者都比較贊同這樣的觀點:“國際格局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國際關系構成中,在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集合的基礎上,以主權國家和國家集團等戰略力量角色及其組合形成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結構狀態和局面。”⑩這也就是說,直到今天,在國內國際關系學術界,認為國際格局是指在現代國際體系中主權國家和國家集團在一定時期所形成的結構狀態,反映出國家和國家集團在政治上的相互聯系和相互關系的看法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就如前文已經分析和指出過的那樣,自上個世紀末冷戰終結之后,特別是自人類進入21世紀之后,現代國際體系中的權力已經不斷地在國家之間擴散,并且持續地從國家向非國家行為體轉移,因此,當前的國際格局是否依然由國家和國家集團所構成,就需要我們做進一步考察和研究,而這恰恰是當前國際關系學或國際政治學的大問題,因為只有厘清了這一有關當前國際格局構成的理論問題,才能在此基礎上辨析當前國際格局的新發展和走向,認清當前國際體系轉型的大方向。

由于長期以來現代國際體系的結構——國際格局是由主權國家所構成,因此在傳統的國際關系學研究中通常運用“極”(pole)的概念來分析國際格局的演變和發展,而所謂的“極”就是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權力中心或曰大國,即在全球范圍內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里具有支配能力的大國或國家集團。現代國際體系自17世紀產生之后,其結構層面的國際格局直到20世紀中葉始終維持著“多極”(multi polar)狀態,雖然多極國際格局本身時常隨著大國的興起而發生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現代國際體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極國際格局為美蘇爭霸的兩極國際格局所取代。但是,兩極國際格局僅持續了40余年便于20世紀90年代初因蘇聯的解體而宣告終結。隨著兩極國際格局的終結,西方國際關系學界就“兩極”后的國際格局走向展開了全面的學術研究,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見解,并就何種國際格局構成的國際體系更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穩定展開討論。

三、西方學者有關后冷戰時期國際格局走向的學術爭論

早在蘇聯東歐發生劇變之際,美國學者查爾斯·克勞薩默(Charles Krauthammer)就在《外交》( Foreign Affairs)?上發表《 單極時刻》("The Unipolar Moment")文章,提出:隨著蘇東集團的瓦解,兩極世界將為由美國獨霸的單極世界所取代。他還宣稱,認為兩極后的世界將是權力在數個強國中分散的多極世界的觀念是錯誤的。?克勞薩默的觀點與美國傳統現實主義國際關系學者和外交決策者如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的觀點十分相左。基辛格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全球五大力量中心的命題,為國際格局多極化理論奠定了基礎。冷戰后他在其名著《大外交》(Diplomacy)中指出:“冷戰結束,制造出觀察家稱之為‘單極的世界’或一個超級大國的世界。但是,美國實質上并沒有比冷戰開始時更能單方面獨斷全面問題。”?布熱津斯基也在《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The Grand Chessboard: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中認為:雖然蘇聯的失敗和崩潰是一個西半球大國美國迅速上升為唯一的而且的確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大國的進程中的最后一步。可是,歐亞大陸依然保持著它地緣政治的重要性。?進入21世紀之后,美國進攻性現實主義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也在其《大國政治的悲劇》中反復論證兩極格局后的世界將會回復到類似19世紀的以國家為中心的多極體系。

然而,美國的新保守主義國際關系學者和外交政策決策者們則堅持認為后冷戰時期的國際格局是美國稱霸的單極格局,1999年威廉·沃爾弗斯(William C.Wohlforth)在《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雜志上發表《單極世界的穩定性》("The Stability of Unipolar World"),更全面地論證后冷戰時期美國將領導建立單極世界,并提出這樣的單極世界是穩定和和平的。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喬治·W·布什(George Walker Bush)政府時期著名的鷹派人物,美國國防部軍事策劃人之一保羅·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則更是早在1992年就在他與副手斯庫特·利比(Scooter Libby)共同撰寫的《 1994-1999財年防務計劃指針》( Defense Planning Guidance for the 1994-1999 fiscal years)中提倡建立美國獨霸的單極世界,實行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的戰略。?他還成功促使第一屆小布什政府推行單邊主義的單極化外交政策。美國前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也在2003年提出“多極世界不能促進和平”的觀點并且十分推崇美國獨霸的單極國際格局。?此外,美國國際關系學者艾珊·卡普斯坦(Ethan B.Kapstein)和米切爾·馬斯坦杜諾(Michael Mastanduno),以及約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等也在他們所編的論文集《單極政治:現實主義和冷戰后的國家戰略》(U-nipolar Politics:Realism and State Strategies after the Cold War)和《 美國無敵:均勢的未來》( America Unrivaled:The Futur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中強調后冷戰時期國際體系的結構是一個單極的國際格局。伊肯伯里非常明確地提出:“取代冷戰時期兩極世界的是以美國霸權為主導的單極世界,而且,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并沒有像有些人所期待的那樣遭到其他大國聯合抵制。”?

應當指出,隨著后冷戰時期的國際體系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作用下持續地發生深刻的轉型,相當部分的美國以及其它西方國家國際關系學者用超然于單極和多極觀的眼光來探討和分析國際格局的新發展。早在1995年,美國學者本杰明·巴伯(Benjamin R.Barber)就在其迄今已經再版多次并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的《圣戰對抗巨無霸世界——全球主義與部落主義如何正在重塑世界》(Jihad vs.McWorld:How Globalism and Tribalism Are Reshaping the World)提出了全球化和部落化正重塑世界以致產生既非單極也非多極的世界。?之后,美國著名的新自由制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創立者之一小約瑟夫·奈(Joseph Samuel Nye,Jr.)則在世紀之交推出的《美國霸權的困惑:為什么美國不能獨斷專行》(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一書中指出:今天權力在國家間的分配,類似一盤復雜的三度空間的國際象棋。其中第一度即軍事力量這一維度是美國主導下的單極,但是第二度也就是經濟力量這一維度則是多極的,而第三度作為國際格局大棋盤的底部更是無法用“單極”、“多極”或“霸權”加以描述。如果將三度空間統合在一起觀察,眼前的世界就很難用“極”的概念來做界定了。?2003年,盡管當時的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認為當前的世界應該而且正在向多極化發展,但是,法國國際關系與戰略問題研究所(Institut de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et Stratégiques)所長帕斯卡爾·波尼法斯(Pascal Boniface)卻同時提出了“我認為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既非多極亦非單極”的觀點。?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起,西方國際關系學界重量級學者開始談論“無極世界”(Nonpolar World)的理念,盡管有關后冷戰時期國際格局“無極化”或“無極世界”的觀點早已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國際關系學界中產生了。[21]2007年1月31日,英國著名智庫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IISS)所長約翰·齊普曼(John Chipman)在該所重點出版物《2007軍事平衡》(The Military Balance 2007)報告發布會上提出了世界走向“無極化”的論說。他指出:“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極世界之中。美國的權力既強大到能設定國際行動日程,但又軟弱得無法有效地在全球執行這樣的議程。其它強權無論是國家還是次國家都有力量足以對抗美國的日程,但是卻又無力塑造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或推行一不受外界影響而能持久的地區日程。”[22]美國外交委員會主席,《外交》雜志主編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ss)在2008年《外交》5/6月號上發表了《無極時代》(“ The Age of Nonpolarity”)一文,全面探討了當前國際格局的無極化。他認為:“21世紀國際關系的主要特征是正在向無極轉變:這是一個不是由一兩個國家甚或是幾個國家,而是由眾多擁有并行使各種權力的行為體,所主導的世界。這意味著國際體系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23]很明顯,哈斯的“無極世界”論說不僅超越了大國中心論,而且強調構成當前國際格局的單元不僅僅為國家還包括非國家行為體。哈斯還認為:“無極世界將充滿困難與危險,但通過促進全球更為深入的一體化則可以在無極世界中尋求穩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是由幾個(大國)政府建立起一個核心集團,而其它國家則承諾推進合作性的多邊主義。這可被稱為‘協調的無極(格局)’。”[24]由此可見,哈斯雖然在對當前國際格局的認知上超越了大國中心論,但是卻在提供解決無極世界所帶來危險的方案上則又回到了大國中心觀。

四、國際體系中權力的擴散轉移導致多元無極國際格局的顯現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簡單討論,也就是通過對冷戰終結至今現代國際體系中權力擴散與轉移,國際體系、國際格局與“極”的相互關系,以及西方學者有關后冷戰時期國際格局走向的不同判斷等問題的探討和分析,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到,作為現代國際體系系統范圍組件的國際格局在后冷戰時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簡而言之,隨著當前國際體系中權力的擴散與轉移,對當前國際體系的發展演變形成直接影響的單元出現了深刻的變化,而單元的深刻變化必然導致由單元所建構的國際格局也發生劇烈的變化。

長期以來,由于現代國際體系的客觀發展是以國家為中心展開的,因此國家被視為國際體系中唯一的單元,而決定國際格局走向的則是這唯一單元中的大國,并且這樣的大國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power center)”。于是,由數個大國形成均勢的國際格局被稱為“多極格局”,兩個大國(超級大國)分庭抗禮的國際格局則是“兩極格局”,而單個超級大國操控的國際格局就為“單極格局”。當前國際體系中權力的擴散和轉移從兩個方面對體系中的單元形成影響。

第一,對國際體系發展演變具有作用力的國家已經不僅僅是少數幾個傳統大國。新興大國如金磚國家目前實際上已經進入國際舞臺的中央,新興的中等國家如新鉆十一國也雄心勃勃地參與和影響著當今各項國際事務,而其中被稱為“薄荷糖國家”的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因四國的英文首字母合并起來為“MINT”,其意思為“薄荷糖”)四國的影響力則更為明顯一點。同時,發達國家中的中等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乃至挪威等在后冷戰時期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日益明顯。更有甚者,在當今相當部分的全球事務中,比如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小國(小島國)的作用與影響著實不可小覷。這也就是說,新興大國、中等國家乃至小國已經能與傳統大國一起共同對后冷戰時期的國際體系發展演變產生影響。這一切意味著僅從國家層面看,國際格局的單元已經遠非數個,而是十數乃至數十甚至上百個。

第二,當下對國際體系發展演變具有作用力的不僅有大小不等的國家行為體,而且還有各種非國家行為體。雖然國家尤其是現代國際體系中的大國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力和影響力,并且諸如跨國公司、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政府間組織等非國家行為體的能力也尚未能比肩國家,特別是未能比肩大國,但是,今天我們已經很難想象沒有非國家行為體參與的國際事務,比如在戰爭與和平這樣的高政治領域,聯合國所扮演的角色是任何大國都不能替代的,在國際經濟事務領域跨國公司的地位和作用顯而易見,而在諸如應對世界環境問題和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方面,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力量是任何國家都不能甚至不敢忽視的。所有這一切無疑雄辯地說明,在權力的轉移過程中,構成當前國際體系的單元已然從單一走向多元,并且排除非國家行為體而僅僅將國家(大國)作為建構國際格局的單元已經很難解釋現實國際體系的特征以及國際格局的發展方向。

正是因為當前國際體系中具有影響力的單元在后冷戰時期的權力擴散和轉移過程中產生了如此重要的變化,所以西方國際關系學術界對冷戰終結后國際格局的走向及其特征展開了前文已經考察過的學術爭論,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隨著現代國際體系中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的數量因權力的擴散而倍增,同時具有影響力的單元隨著權力的轉移而從單一的國家向多元的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發展,比較傳統的依然強調單個、兩個或多個大國決定國際格局走向的西方“單極”、“兩極”或“多極”論說與認為當前國際格局既非“單極”也非“多極”而是“無極”的論說相比較,顯然比較缺乏說服力。這主要是因為以大國為中心的“極”化國際格局已經在當前國際體系的權力擴散與轉移過程中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當具有影響力的力量中心(power center也即權力中心)——國家遠遠超過10個以上,構成國際體系系統組件的國際格局就難以形成所謂“極”的格局了,因為正如常言所云:多中心等于無中心,多不勝數的“極”實際就是“無極”。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當現實的國際體系中非國家行為體隨著權力的轉移而在全球化世界中起著越來越重要作用的時候,過去以大國為基礎的“極”的國際格局就更加不可避免地要被以不同性質、不同功能和不同類別的行為體共同作用為基礎的“多元無極”國際格局所取代。由于非國家行為體本身與國家是性質相異的單元,因此,只要承認當前國際體系中除了國家之外非國家行為體也具有形塑國際體系的能力,那么就難以再用“單極”、“兩極”或“多極”來描述現實的國際格局,因為在國際關系研究領域中,所謂的“極”指的就是“大國”或“大國集團”。當然,如果堅持認為當今構成國際體系的單元依然只是單一的單元,即認為只有國家并且從根本上而言只有大國才是決定當前國際體系走向的行為體,那么繼續使用“單極”、“兩極”或“多極”概念來描述國際格局在當前全球化世界的發展演變似乎也依然能自圓其說。然而,當前國際體系發展演變的客觀現實卻頗為明確地展示出國家行為體與非國家行為體正共同影響著現實的國際政治,因為“民族國家的作用在更為復雜的格局中正被其他角色如私人部門和第三部門所補充。民族國家是全球政治舞臺上的最重要角色,但是它并不是惟一的主要角色。”[25]由此,當前國際體系單元的多元化以及當前國際格局的無極化似已成為大勢,西方國際關系學界有關冷戰后國際格局走向的不同理論闡釋之高下也因此而立現。這似乎應對中國國際關系學界的有關研究有一定的啟發。

注釋:

①英文國際政治術語“actor”既可翻譯為“行為體”,也可翻譯為“行為者”,筆者過去常用“行為者”來表述,但是由于近年來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時專業雜志的編輯認為“行為體”表述更好一些,因此本文用“行為體”一詞來表述英文術語“actor”。

②統計數字參見新華網:《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與領導人會晤》,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3/30/content_11100074.htm。

③“區域主義”(regionalism)也可表述為“地區主義”,筆者因將英文“region”一詞表述為“區域”而用“區域主義”來表述“regionalism”。

④《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2011年報告》,引自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zh/mdg/report2011/pdf/1.pdf#page=1。

⑤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報告:中國內地城市化率已突破5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0-31/4290659.shtml。

⑥The ESPAS Report,Global Trends 2030-Citizens in an Interconnected and Polycentric World,http://www.iss.europa.eu/publi-cations/detail/article/espas-report-global-trends-2030-citizens-in-an-interconnected-and-polycentric-world/.

⑦[美]肯尼斯·沃爾茲:《國際政治理論》,胡少華、王紅纓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93頁。

⑧梁守德主編:《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國際關系學》,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96頁。

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Westphalia Peace or Peace of Westphalia)也可翻譯為“威斯特伐利亞和平”。從1645年6月起,參與三十年戰爭的各方在德國威斯特法利亞(Westphalia)境內的閔斯特(Münster)和奧斯納布魯克(Osnabrück)兩個城市進行停戰談判。1648年1月30日荷蘭共和國與西班牙王國簽訂閔斯特和平約定(Peace of Münster),當年5月15日該約定在閔斯特被正式批準。同年10月24日,各方同時簽訂《 奧斯納布魯克條約》( The Treaty of Osnabrück)和《 閔斯特條約》( The Treaty of Münster),前者處理神圣羅馬帝國和瑞典以及它們的盟邦之間的關系,后者解決神圣羅馬帝國和法國以及它們的盟邦之間的問題。所有的這一系列條約合稱為“威斯特伐利亞和平”或“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⑩梁守德主編:《新世紀的國際政治》,學習出版社,2001年,第104-108頁。

?Foreign Affairs過去為季刊,因此以前中文翻譯為《外交季刊》,目前該刊已為改為雙月刊,故筆者將它翻譯為《外交》。

?Charles Krauthammer,the Unipolar Moment,Foreign Affairs,Vol.70,No.1,America and the World 1990/91,pp.23-33.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顧淑馨、林添貴譯,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一章“世界新秩序”。

?[美]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序言。

? Paul Wolfowitz,Scooter Libby,Defense Planning Guidance for the 1994-99 fiscal years,New York Times,23 May 1992.http://www.btinternet.com/~nlpwessex/Documents/Wolfowitz92memo.htm.

?C Rice,Address to IISS,26 June 2003-Address to IISS by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Dr Condoleezza Rice,http://www.iiss.org/recent-key-addresses/condoleezza-rice-address/?locale=en.

?[美]約翰·伊肯伯里主編:《美國無敵:均勢的未來》,韓召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頁。

?Benjamin R.Barber,Jihad vs.McWorld:How Globalism and Tribalism Are Reshaping the World.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95,Introduction.

?[美]小約瑟夫·奈:《美國霸權的困惑——為什么美國不能獨斷專行》(第一章),鄭志國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參見鄭若麟:《歐美關系:為何漸行漸遠? 》,《文匯報》2003年12月16日。

[21]本文作者在其第一本國際關系學術專著《解讀美歐——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美歐關系》(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9年)中就已經討論過后冷戰時期國際格局的無極化發展。

[22]John Chipman,The Military Balance 2007 Press Statement,http://www.iiss.org/EasySiteWeb/GatewayLink.aspx?alId=2251.

[23]Richard N.Haass,The Age of Nonpolarity,Foreign Affairs,May/Jun 2008,Vol.87,Issue 3.

[24]Richard N.Haass,The Age of Nonpolarity,Foreign Affairs,May/Jun 2008,Vol.87,Issue 3.

[25][美]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導言》,[美]約瑟夫·奈和約翰·唐納胡主編:《全球化世界的治理》,王勇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第11頁。

猜你喜歡
體系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體系
現代企業(2015年1期)2015-02-28 18:43:18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中國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v日韩v欧美v|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激情综合五月网| 成人亚洲国产|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一级不卡毛片|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9cao视频精品| 国产一级裸网站|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无码aaa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日韩av无码DVD| 在线一级毛片|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免费啪啪网址|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天堂久久|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在线日本| 午夜色综合| 国产黄在线观看|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婷婷六月综合网| 国产夜色视频|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色综合五月婷婷|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午夜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欧美激情福利|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