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婷
(泰州技師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在當代社會,平面設計行業發展與競爭激烈,所以除了對從事廣告設計的人員的需求量不僅加大,對其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但是因為很多技校中的平面設計教學不能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教師只是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與應用能力和其他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些問題,以下是我的詳細分析。
在一些技術學校中,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一些平面設計的知識系統化規范化的傳教給學生,知識不僅集中,而且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比較標準,所以本專業的學生會很快的掌握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所設計的作品風格單一,因為思維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導致每個學生的設計作品表現手法僵化。導致從一個學校畢業的學生都自然的形成了規范化的設計體系。這便從源頭上阻礙了平面設計中所需要的多樣化與新穎化的設計理念的發展。
在平面設計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忽視理論重視實踐,有的教師忽視實踐重視理論,如何平衡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這兩大方面成為了許多教師所疑惑的問題。平面設計,正如我們所知,是一項需要實際操作能力的工作,但是如果不能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專業特點,就不能順利的進行實際操作。平面設計是社會創造美學和感官學為核心的一項實用性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是從事平面設計的前輩及專家所總結的經驗,但是真正的設計作品又是通過設計者在知識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創造與思考也得以進行的,所以教師應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平面設計的理論課與學生的實踐相互協調統一。
設計作品就是憑借設計者的創新與思考,創造出更加新穎有活力的東西。所以創新可以說是設計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新的作品,在一個新思路的籠罩下,會讓其更加有價值。但是在一些技校中,教師還是運用傳統的教育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創新的空間,讓每一位學生的設計作品都有新的思想與理念。
一件設計品最重要的就是創意,而這個創意是否吸引人就在于它是否就有特色,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積極采用情景教學、探究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新型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新意識。
對于平面設計的學習,不僅要求教師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是否重視自己所學習的專業。教師進行開放式教育以后,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創新與思考的空間,那學生是否就真正的利用了這個空間,并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創新與思考。所以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可以做成效果多樣化的作業,比如產品宣傳和雜志封面設計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安排合適的設計任務,還可以讓學生在每個月上交自己自愿完成的設計作品。
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平面設計教學必須加強培養學生對各種命題的應用能力。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后,可以適當的給學生們進行一些硬性的命題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要求時間內給學生一個命題,比如產品廣告宣傳,讓學生將自己的設計思路大致整理一下,然后口頭敘述,每個同學盡量都發言,大家集思廣益,互相學習。
雖然是在技校中學習一技之長,但是也不能忽視其他知識的學習,為了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日常的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滲透一些美學、人學、心理知識等,不僅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學生也可以利用這些知識的學習,運用在自己的設計中,使其更加人性化。
教師應倡導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一些實習工作,到真正的工作場合來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鞏固自己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在學校中所學的知識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利用。
學生所設計的作品,可以顯示出這個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多多參與設計展覽,去用心感覺一下設計大家的設計理念。或者自己親身去參加一些設計比賽,會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學生無論專業知識多強,創新能力多強,設計出來的作品如果和人性化與環保等相悖,都將不會是一個合格的設計品,所以學生在進行平面設計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與社會發展相悖的理念。
[1]張永強.平面設計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大眾文藝,2010,(17):66-68.
[2]盧秋瑜.淺析技校中的平面設計教學.http://www.zytxs.com,2010.(10).
[3]李潔.平面設計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9,(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