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劉穎顏
(上海市浦東新區迎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125)
抑郁癥(depression)是一組以心境障礙或情感性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主要表現為心境抑郁,在此基礎上產生焦慮,易激動,對生活悲觀,無信心,自卑感,活動力下降等[1]。有數據顯示,我國有65%~70%的抑郁癥患者曾有自殺想法,10%~15%的抑郁癥患者最終自殺,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屬的工作、學習和家庭生活。2011年12月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1例抑郁癥自殺導致骨盆骨折、右脛腓骨骨折術后的患者,經社區綜合康復治療后出院,報告如下。
患者,男,48歲。因“骨盆、右脛腓骨骨折術后10天”收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一年前患者出現情緒低落、煩躁易激惹、溝通困難,因而不能上班。一年來癥狀逐漸加重,表現為意志消沉、認為“比死還難過”,未發現其他軀體性疾病。入院前1月患者從6樓跳下,經仁濟醫院診斷為骨盆、右脛腓骨、肋骨骨折,雙肺挫傷,胸腔積液,腰骶叢神經損傷,抑郁癥。手術治療1月后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康復。患者有高血壓病1年,家族中無精神病及遺傳病史;吸煙30年,2包/日,少量飲酒;婚姻離異,前妻及子女健康。入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后,給予抗抑郁、降血壓,營養神經、肢體康復訓練等治療,并給予專門的心理輔導,住院72 d后康復出院。隨訪1 年,患者精神狀態好,骨折愈合佳,日常生活無影響。
抑郁癥患者以情緒低落為主[2]。患者剛入院時不愿與他人溝通,表情淡漠、愁眉不展、失眠,特別是半夜醒來出現明顯焦慮和孤獨感。我們采用抑郁自評量表(PHQ-9)[3]對患者進行動態觀察。入院初期該患者量表分達25分,屬重度抑郁。
患者因全身多處骨折,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我們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對患者進行評估[4]。日常生活完全自理為100 分。該患者入院初期評分為20分,屬日常生活能力嚴重缺陷。
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一般在自殺前后有一定的自殺征兆[5]。我們采用Beck 自殺意念量表對患者進行評估[6],總分越高自殺意念越強烈。該患者入院初期評分為89分,屬自殺危險性很大。
患者因全身多處骨折,疼痛時可影響休息睡眠,疼痛劇烈時可出現面色蒼白、出汗、皺眉、咬唇等痛苦表情。我們采用數字評價量表(NRS)進行疼痛評價[7],由病人在10分制的標尺上根據疼痛自評:0級為無疼,1~3級為輕度疼痛,4~6級為中度疼痛,7~10級為重度疼痛。根據疼痛評分及時提供鎮痛藥物及輔助治療。
首先要減輕患者疼痛,因為患者多處骨折,出現劇烈疼痛,加上情緒不穩,易出現焦慮煩躁情緒,護士遵照醫囑必要時給予鎮痛治療。將患肢置于體功能位,適當制動,以減輕疼痛。
嚴密觀察患者的言語、動作和行為表現,以及非言語的情感反應,做到心中有數。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以清早為重[8],所以我們清晨加強對該患者的護理。做好危險物品管理,繩子、刀及陶瓷等物品妥善保管,防止患者接觸。告訴家屬保管好自己的藥物防止患者吞服。
多數自殺患者存在認知錯誤,往往采取“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對周圍事物過度敏感,因而心理護理在預防自殺的過程中尤為重要[9]。除按時服用抗抑郁藥外,持續評估患者再次自殺的可能性,安排專業背景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治療。
室內保持安靜、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使患者有舒適的感覺。根據患者愛好我們選擇音樂療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同時,指導患者依次放松肌肉,深慢呼吸,讓其充分體驗緊張和放松的感覺。合理安排治療時間,保證患者足夠的休息和睡眠。
抑郁患者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存在負面情緒,正確的認知是康復成功的基礎。責任護士每天9:00~11:00到床邊與患者談心,讓患者訴說內心苦悶,使郁悶情緒得到宣泄。讓患者找出自身優點,把每天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并反復誦讀,以改變對自身的評價,以成功自信的情緒代替消極悲觀心理。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用案例強調治療的效果,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社會資源缺乏是自殺的主要原因。每周一、四是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日,我們要求家屬多與患者接觸交談、給予鼓勵支持,幫助患者重建社會支持體系。家屬要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并適當解釋,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受來自家庭的溫暖及情感上的滿足,有利于疾病恢復。
骨折早期應食用清淡、宜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骨折后期選擇平時喜歡吃的食物,注意營養搭配,低鹽少油,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為主,少食多餐促進食欲。
患者兩側骨盆采用鋼板固定,牽引針眼每天用75%乙醇消毒一次,防止感染。保持床單干燥清潔,協助軸線翻身,防止壓瘡。足踝保持在功能位,避免足下垂畸形。鼓勵患者咳嗽、咳痰,定時深呼吸,每天拍背2次,防止肺部感染。密切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和肢體活動情況,如出現腫脹、蒼白、感覺減退,立即報告醫生。用軟枕稍微抬高患肢,利于靜脈回流,盡量減少患肢活動,緩解疼痛。
告知患者不同時期的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根據骨折部位特點,進行指導。加強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有計劃、循序指導和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鍛煉方法:骨折初期指導患者雙下肢肌肉收縮及踝關節屈伸活動;骨折后期協助患者扶拐下地站立活動[10]。
做好患者出院的健康宣教和加強隨訪。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精神衛生宣教,由醫護、患者、家屬三者共同參與制定院外康復計劃,提高患者主動參與意識。發放疾病相關宣傳資料,講解出院后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定期復診檢查,要求患者康復鍛煉并持之以恒[11],提供咨詢電話以便患者隨時咨詢。
對抑郁癥自殺導致多發性骨折患者的護理,既要做好骨折的專科護理和康復治療,同時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典型的全身心護理[12]的案例,對我們社區護理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過程。身心疾病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越來越多,這要求社區護士不但要有全面的護理知識,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心理護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顯鳳. 精神科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59.
[2] 祁桂娟. 抑郁癥的護理[J]. 全科護理, 2009, 7(17): 1535
[3] 李陽和. 抑郁自評量表因簡單實用受歡迎[N]. 健康報,2013-06-19(4).
[4] 陳培英. 不同護理模式對骨折術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響研究[J].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25): 140-141.
[5] 陸紅, 田麗麗, 馬孟陽. 自殺意念評估工具概述[J]. 中國特殊教育, 2012, 19(6): 81-86.
[6]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 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4-6.
[7] 杜見芳. 抑郁癥病人自殺征兆觀察及護理防范對策[J]. 中國名族民間醫藥, 2010, 19(1): 174.
[8] 焦素梅, 崔月萍, 高林玲. 自殺未遂患者一例的護理會診[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7, 24(5): 94-95.
[9] 陳俊, 王秀麗, 瞿麗. 精神病患者自殺行為的特點及護理干預[C]//中華護理學會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 北京: 中華護理學會, 2009: 372-375.
[10] 周蘇平, 王維干. 骨盆骨折護理體會[J]. 實用中醫藥雜志,2003, 19(3): 159.
[11] 楊廷忠, 施衛星, 許亮文. 自我效能增強: 臨床護理的一種思想和方法[J]. 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5): 393.
[12] 談風英. 精神抑郁癥合并多發性骨折的護理[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8, 7(10):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