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過程。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教是為學服務的,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需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和環境,使學生自我駕馭開發潛能。
[關鍵詞]對話;展示;領悟;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課堂要變“一言堂”為“群言堂”,成為師生交流對話的一個“平臺”。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教是為學服務的,學生畢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為此,筆者進行過一些實踐性的探討,主要環節是“對話”“展示”“領悟”。具體做法是:分組討論→小組提出共性問題→班內展示→班內同學自主解決→教師點撥。下面以《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為例,進行簡要分析。
一、對話環節
文本對話。讓學生首先在文本中找出有關刻畫王熙鳳的語句段落,要求仔細地閱讀文本,抓住自己最有感觸的語句,形成表述性的文字。有的學生輕聲讀細揣摩,有的邊想邊在書頁上做旁批,還有的模仿文中人物的動作邊演示邊思索。
生生對話。分成小組,讓學生將自己的自主學習的成果在組內講給同學聽,征得其他人的意見,如有不同意見,可在班內提出,并且小范圍內實現了“查漏補缺”。比如,一學生就王熙鳳剛出場的描寫進行評點,“她人還沒到,但聲音已經到了”,由此可以看出她在賈府地位的特殊,因為賈府是公侯之家,禮制森嚴,大家都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她卻可這樣“放誕無禮”。另一生接著說:“你們還記得《故鄉》楊二嫂出場嗎?‘哈!這模樣!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叫聲突然大叫起來??梢钥闯鰲疃┑摹趴v兇暴’。這兩種寫法是‘異曲同工’吧!”又有學生參與進來說:“看來《紅樓夢》的影響是很深遠的,連魯迅這樣的作家也仿效過?!比M人聽后受益匪淺。
師生對話。在分析中,學生們也有困惑。如在分析外貌時,作者為什么會把王這樣來描寫:“丹鳳眼,柳葉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卻偏偏把美麗的丹鳳眼配以三角,讓秀氣的柳葉眉高吊兩梢,這就不盡美了吧?”學生認為她就長那樣吧。這時教師應引導他們從小說的虛構性以及小說中“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的寫法入手來分析。曹雪芹之所以這樣來寫是依據古書上的“麻衣相”法,“三角眼,吊梢眉”乃是狡黠、狠毒、性巧、通變、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鳳的眉眼寫成這般形狀,借以揭示王熙鳳的性格為人:美艷的外表下包藏著一顆奸詐、冷酷、陰毒的靈魂。外貌與人物的性格命運有著必然的聯系,從而實現了借對外貌描寫分析完成對人物形象的揭示,突破了難點,理解這層意思,全賴“師生對話”。
二、展示環節
1.寫王熙鳳的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拔襾磉t了,不曾迎接遠客。”難怪黛玉納罕,覺得與周圍人的“斂聲屏氣”相比,實在是“放誕無禮”,正說明她在賈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再通過賈母介紹,更證明了這一點“他是我們這里的有名的波皮破落戶”“你就叫她鳳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夠用這樣戲謔的語言與之談笑,除了說明她性格波辣之外,更說明她是深受賈母寵愛的特殊人物。
2.繪其肖像。包括服飾、容貌,可見其刁鉆狡黠。
3.見黛玉。先是恭維“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用帕拭淚”可是聽到老祖宗笑著阻止,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她的言談、舉止,則寫出她的隨風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處處逢迎討好,博取賈母歡心,借以鞏固自己的權勢,顯示其丑惡的內心世界。又從表面上是對黛玉的褒獎,實際上是對賈母的恭維,同時又照顧到三姐妹,可見王熙鳳的“八面玲瓏”。在時間推移中,學生們又再次認真研讀文本,找其中相關的語句,進行分析、歸納,真正實現了“文本對話”。學生們一個個問題的提出以及其他同學的解決,實現了“生生對話”,課堂氣氛異?;钴S。
三、領悟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剛才學生們展示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的問題,學生們結合剛才自己的思考,逐漸得出結論。這樣,從語言,動作,外貌,神態上去思考和分析,這也達到了由感性到理性認識的目的,同時也完成了課堂目標。
在課后反思中,筆者逐漸意識到:要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在人格、知識上同教者平等對話,達到心理開放、自由,主動性和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為了能夠適時、準確地指誤,不但要積極參與,還要認真思考,學習效率必定會高;課堂充滿濃厚的民主氣氛和探討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