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最頭痛的一部分內容。因此,教師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大腦中的知識寶庫,進而使學生愛上寫作,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質量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從國外轉學到國內的一所學校,有一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我的夢想》,一直生活在國內的學生,大多數寫的是,夢想成為一名教師、軍人、醫生、科學家等。而這個男孩夢想卻是成為超人,像奧特曼一樣的超人,雖然他的文筆流暢、用詞也非常恰當,卻被教師說成不切實際。小男孩非常苦惱,回去對父母說,在國外,老師會夸我有想象力,而在這里卻被說是不切實際。這個故事雖然記不太清楚,但是,反映的現象卻是我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封閉式的作文教授讓學生受到太多條條框框的限制,使得學生只能將一些素材拼湊成老師心目中的形象。最終,導致學生不喜歡寫作。
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打破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真正讓學生做到我手寫我心的境界,逐步使學生喜歡上寫作。
一、靈活的寫作訓練,充分發揮個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精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他們不喜歡太過于教條的東西,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一改以往教學中,專門抽出1~2節課,由教師給出一個題目,如《我的爸爸》《我的夢想》《我的一天》等。之后,讓學生開始寫。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了,最后,呈現出來的作文形式千篇一律,沒有創新,沒有真情實感。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要隨時給學生鍛煉寫作的機會,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真正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用筆、用文字表述自己的寫作內容。
例如,在結束《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的講授之后,由于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我相信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勾起學生內心深處的那份對父母的愛,所以,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內容不限,字數不限,只要寫出真情實感即可。這樣靈活的寫作訓練,這樣的氛圍渲染,學生自然會有話可寫,有事可述,進而大大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廣泛的閱讀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但是,一些教師總是將閱讀布置成課外作業,小學的自控能力較差,再加上一些家長對學生這方面不重視,使得學生的視野只是局限在教材這有限的內容當中。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讀書角”或是開展“有趣的故事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找到閱讀的興趣,進而,在不斷閱讀中積累好的短語和詞匯,并將之恰當地融入自己的寫作中,為自己的作品增光添彩。
三、堅持寫周記和日記,培養寫作興趣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教師每周1~2節課就可以有所進步的。因此,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要讓學生堅持寫周記和日記,積累生活中的素材,鍛煉自己的文筆。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我們不能要求學生每周或是每天都要記述一下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學生可以講述一下今天的天氣,描述一下公園一角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嘗試不同事物的寫法,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四、改革批改的模式,調動寫作熱情
作文批改一直是教師一項龐大的工作,如何批改也是教師的一大難題。在以往的批改中,教師往往都是全批全改,然后各個寫上評語,但是,當作文重新發回學生手里的時候,就會像一張無用紙一樣隨便亂扔。大部分學生根本不會思考這些錯誤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他們對待作文就像是完成一項任務,完成即可,至于結果如何就不管了。這種思想、這種批改模式只會浪費時間,浪費教師的時間,也浪費學生的時間,即便是學生寫得再多,作文水平也是平平的。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互批互改,讓學生在批改找錯的同時,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欣賞別人作品的過程中,找準自己的發展空間。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發揮,進而學生的寫作熱情也會調動,作文水平也會得到提高。
總之,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感受作文魅力的同時,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參考文獻:
[1]趙俊.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J].快樂閱讀,2011(22).
[2]張凌.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J].學周刊:B, 2009(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新區實驗小學)